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健康老年人静脉血细胞分析调查研究,建立健康老年人静脉白细胞计数参考值范围。方法采集3317例健康老年人和青壮年静脉血,用BEcKMENGEN.S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老年人男、女间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壮年白细胞正常范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白细胞参考值范围与通用的成人正常范围有明显差异,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建立本地区和本实验室健康老年人静脉血白细胞分析参考值范围。

  • 标签: 老年人 白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唐海县22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日常生活能力有障碍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48.1%,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为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异常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的。

  • 标签: 日常生活活动 认知 老年人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如因各种原因造成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而且易发生医疗纠纷。据国外学者统计,

  • 标签: 门诊医疗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按医嘱采取镇痛措施外,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1~3d疼痛程度比较,干预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健康。

  • 标签: 骨折/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0.9%氯化钠注射液5ml+尿激酶25万U,患肢股动脉内加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d。结果34例患者治疗后血流通畅16例次,部分再通,血流缓慢12例次,6例次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为82.3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投药和剂量 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物疗法
  • 简介: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血透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1]。如何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能够参加适当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表(KDQOL-SFTM)[2]和营养参数,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对40例血透患者进行6个月的营养管理,结果如下。

  • 标签: 肾透析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E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E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ET的病因和病理特征。结果:9例ET患者中,表现为乙状窦血栓形成及脑梗死各1例;2例表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表现为腰椎骨髓信号异常及膀胱形态改变;2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表现为单纯脾肿大。结论:ET患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出血、淋巴结或脾肿大等征象时,提示患者有发生ET的可能。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影像学分析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护理患者鼻部皮肤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均使用复尔凯胃管,采用康惠尔透明贴(5cm×7cm)+3M透气胶布进行鼻贴固定,加强对鼻部皮肤的护理。结果4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鼻部皮肤红肿、过敏、破溃。结论经鼻胃管长期行肠内营养患者鼻部皮肤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肠道营养/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丙基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把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TC、TO[(4.94±0.94)mmol/L、(2.23±1.5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69±0.85)mmol/L、(1.46±0.7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的HDL-C[(1.24±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46±0.3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ALT的异常检出率(12.3%)明显高于对照组(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既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也存在着肝细胞病理损伤。检测TC、TG、HDL-C、ALT对脂肪肝患者监测病情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脂肪肝/诊断 脂类/血液 丙氨酸转氨酶/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碱粒细胞 CD63 CD203c 流式细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