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方便,样品用量少,不损坏样品等优点,在分析样品光谱之前要确保光谱准确、清晰。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及近红外波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红外及近红外光波谱技术 食品分析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瘤患者39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病理、超微血管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诊断。观察3种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5.64%、恶性率74.36%;超微血管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4.3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1.79%。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方面,检出率均较高,两者具有互补性。临床可视患者需求,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高于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进行诊断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漏诊率及误诊低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研究。

  • 标签: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椎体骨折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红外线理疗灯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的98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与灯照组两组。针灸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灯照组采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结果经过2-7个月的临床治疗,及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针灸组与灯照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但相比较而言,灯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治愈率与有效率相加为100%,没有无效患者;而针灸组有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即5名患者没有恢复面部功能或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针灸和红外线照射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运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红外线理疗灯,面神经炎,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图片质量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全景成像 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采用MRI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对比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周围型肺癌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科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60例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3D-FS-SPGR序列软骨延迟增强扫描对Ⅰ级、Ⅱ级髌骨软化症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79.2%、86.1%、83.3%较常规平扫37.5%、52.8%、46.7%更高(P<0.05)。结论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早期髌骨软化症 软骨延迟增强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MRI诊断,对照组给予B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MRI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完全前循环梗死情形15(18)例,腔隙性梗死情形10(1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情形8(12)例,后循环梗死情形5(8)例,诊断正确率为76%,不同分型患者正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利用核磁成像诊断脑梗塞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诊断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肝癌患者中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9例患者的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螺旋CT平检检出率58.3%显著低于MRI平检检出率72.6%,P<0.05;然而,两种检查方法的增强检查的检出率90.0%和90.3%,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小肝癌患者的过程中,螺旋CT可以作为首选方法,对于无法准确判断的患者再行磁共振成像检车;通过两种检查方法的有效结合,能够大幅提升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小肝癌 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误诊原因,同时探讨理想的乳腺病变辅助诊断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4例乳腺疾病漏诊、误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MRI表现,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弥散加权成像(DWI)f选用b值为1000s/mm^2)及乳腺动态增强(DCE)成像序列(VIBRANT)。结果:11例患者的乳腺良性病变被误诊为恶性病变,其中最终病理诊断为乳腺腺病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纤维腺瘤2例。该11例中,10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1.01×10^-3mm^2/s,1例ADC值〈1.01×10^-3mm^2/s。3例患者的恶性病变被误诊为良性病灶,其ADC值均〈1.01×10^-3mm^2/s。结论:部分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和动力学MRI表现存在重叠,易造成误诊,而DWI在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中有较大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灌注治疗临床实践、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64例肺癌患者的灌注治疗案例,详细分析手术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64位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效果不好,有多种并发症发生,92.18%的患者灌注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在对肺癌患者进行灌注治疗的过程之中,医院护士在手术前应该熟悉热管转治疗的机理;手术中应该积极配合主治医师;手术后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随时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做好记录以便能够随时应对各种意外发生,例如术后的并发症现象。

  • 标签: 肺癌患者 热灌注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