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急性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死亡,死亡与如下因素有关: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以及梗死面积大小、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如昏迷、肺部感染、出血性梗塞有关(均为P<0.05)。结论发病年龄,既往血管病史,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脑梗死急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为12.6±5.4,明显的优于治疗与护理前的23.5±8.7,而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评分分别为69.1±9.6与72.5±28.3,明显的高于治疗与护理前的34.2±8.2与25.3±7.4。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应该密切的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加强临床护理,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得到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在时间窗内使患者有更为显著的临床获益。随着神经介入在脑梗死急性的广泛应用,神经内科医师需要掌握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了解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如支架样取栓装置、血栓抽吸装置及其他补救措施,并规范介入治疗的围手术管理,妥善处理常见的介入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期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诊断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头颅CT平扫检查组、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对比结果。结果: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确诊阳性率为98.33%,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85.00%,更高(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漏诊率1.67%,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13.33%,更低(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误诊率0.00%,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3.33%,更低,但无差异性(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确诊阳性率为98.33%,对比临床病理检查,无差异性(P>0.05)。结论:增加磁共振诊断,特别是弥散张量成像(DWI),对于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患者睡眠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梗死病史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睡眠参数,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失眠率及失眠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入睡后清醒时间数据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眠率为92.4%,对照组患者的失眠率为63.2%,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患者睡眠状况较差,失眠率较高,睡眠结构紊乱,故在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患者睡眠状况。

  • 标签: 轻中度脑梗死 急性期 睡眠状况
  • 简介: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脑梗死急性痰火上扰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9例脑梗死急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颗粒。观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和实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有差异,治疗组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C反应蛋白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风痰瘀阻型患者各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这也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作用机制。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大柴胡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疗法在脑梗死急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9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病患者共计5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以及观察组28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以及神经介入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在对脑梗死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还可联合应用神经介入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 神经介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 简介:摘要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丹参是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一味传统中药,其现代药理作用有抗氧自由基,保护微循环,调剂钙离子平衡的方面,在治疗脑梗死急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丹参 脑梗死急性期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大脑半球缺血患者,其中20例在症状出现6h内进行CT平扫,28例在症状出现6h内进行MRI检查,结果CT检查无一例确诊脑梗塞,MRI检查确诊25例脑梗塞,阴性率89.28%,结论MRI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临床医师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脑梗死急性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并观察该种方式治疗效果。方法:设置2019年2月--2022年1月为观察时间段,设置40例老年脑梗死急性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睡眠治疗和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1)常规组和康复组睡眠质量评分对照中,常规组评分均高于康复组,(p

  • 标签: 老年脑梗死急性期 睡眠障碍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3月10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脑梗死治疗效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KATZ日常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日常生活功能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期护理干预 脑梗死 抑郁状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和MR诊断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式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6例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分析对象,分别采纳应用CT和MR进行检查及诊断。结局MR在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果均要好于CT,特别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更具优势,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MRI在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优势明知,值得继续分析研究。

  • 标签: CT MR 急性期脑出血 超急性期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进行性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54例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患者(进展组)和同期住院的54例急性未加重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发作次数、入院时高血糖、入院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hs-CRP等8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次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入院时血压、血糖、颈动脉斑块、hs-CRP是急性脑梗死进行性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存在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梗死容易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 进行性加重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虫类药物治疗脑梗死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各43例患者。两组患者全部予以钾镁液、三磷酸胞苷二钠与相关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虫类药物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15.4(±1.7)毫升,两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4天,两周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41.43%的患者基本痊愈,47.14%的患者显著的进步,7.14%的患者进步,4.29%的患者无效,没有恶化病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有22.86%的患者基本痊愈,35.71%的患者显著进步,20%的患者进步,17.14%的患者无效,4.29%的患者恶化,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57%。通过此次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超过对照组,且P>0.01,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虫类药物对脑梗死急性的治疗效果要超过其他药物,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虫类药物 脑梗死 急性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星蒌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星蒌承气汤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