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红外及近红外波谱技术,是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方便,样品用量少,不损坏样品等优点,在分析样品光谱之前要确保光谱准确、清晰。本文主要介绍了红外及近红外波谱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中的应用状况,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在食品分析检验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红外及近红外光波谱技术 食品分析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的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的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通过使用红外线理疗灯对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我院的98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与灯照组两组。针灸组采用传统的针灸治疗方式,灯照组采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结果经过2-7个月的临床治疗,及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针灸组与灯照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但相比较而言,灯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治愈率与有效率相加为100%,没有无效患者;而针灸组有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无效,即5名患者没有恢复面部功能或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结论在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过程中,针灸和红外线照射都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运用红外线理疗灯照射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红外线理疗灯,面神经炎,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及其增强镇痛作用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择期行肾脏、胃肠和神经外科的手术患者共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每组各35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手术结束5min后,纳美芬组静脉注射试验药物纳美芬0.25ttg/kg;纳洛酮组静脉注射纳洛酮0.1mg。两组注射药物频率可为5min/次,直至呼吸频率>10次/分钟,呼吸暂停时间<15秒时停止注射药物。且两组患者药物所用总剂量纳洛酮不超过0.4mg,纳美芬不超过1gg/kg。记录患者用药0.5小时内的呼吸恢复情况、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的用量等。同时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纳美芬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较纳洛酮组明显更短;用药0.5小时内纳美芬组的呼吸恢复情况较于纳洛酮组更优。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镇痛药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纳洛酮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纳美芬组。结论纳美芬拮抗阿片类药物诱发术后患者呼吸抑制作用的效果较好,观察到纳美芬无明显加强镇痛的作用。

  • 标签: 纳美芬 呼吸抑制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宫缩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宫缩抑制剂的种类、治疗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及结论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改善母婴的预后。PPROM发生后应立即使用宫缩抑制剂。而不应等到有宫缩后才使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母胎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时机终止妊娠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宫缩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小儿慢性咳嗽使用远红外止咳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咳嗽患儿(106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0日至2016年2月11日,将慢性咳嗽患儿(106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3例患儿实施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照组,(53例患儿实施远红外止咳贴于每日肺经循环时间凌晨3点至5点实施远红外止咳贴敷贴治疗大椎、肺腧、膻中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将两组慢性咳嗽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咳嗽患儿的总有效率90.57%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咳嗽患儿的咳嗽症状评分(0.56±0.29)分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联合治疗(远红外止咳贴于每日肺经循环时间凌晨3点至5点实施远红外止咳贴敷贴治疗大椎、肺腧、膻中穴,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远红外止咳贴 布地奈德雾化 疗效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增殖的影响,探讨骨髓MSCs移植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疗效不佳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AGEs—BSA(0、25、50、100、200μg/mL)分别对骨髓MSCs刺激6、12、24h,检测骨髓MSCs增殖及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累积情况;并观察AGEs对细胞信号通路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AGEs可加速ROS生成,并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骨髓MSCs增殖活性.该效应与AGEs诱导激活P38磷酸化水平相关;P38活性的抑制可逆转AGEs对骨髓MSCs增殖抑制的影响。结论:AGEs可能通过激活P38信号通路磷酸化,诱导骨髓MSCs中ROS蓄积,进而抑制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减弱了骨髓MSCs移植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糖基化终末产物 间充质干细胞 活性氧族 P38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Blimpl基因突变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1例DLBCL患者Blimpl基因的突变情况;用PCR扩增其Blimpl全长编码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获得野生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将野生型、突变型Blimpl的全长编码基因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Flag-Blimp1-wt和Flag-Blimp1-mut:采用PCR扩增获得人CIITA启动子,并将扩增片段插入PGL3-Basic荧光报告基因载体中.所有重组质粒均通过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将Flag-Blimp1-wt/mut分别与PGL3-CIITA-promoter共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报告基因载体的活性及Blimpl基因对其表达的调控.采用蛋/3印迹法检测融合蛋/3F1ag-Blimpl-wt与FIag-Blimpl-mut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野生型、突变型F1ag-Blimp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及PGL3-CIITA-promoter报告基因载体;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具有启动子活性。野生型Blimpl蛋白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Blimpl的转染剂量呈正相关.而突变型Blimpl对其抑制功能明显减弱: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Blimpl蛋白明显低于野生型.结论:该例患者中Blimpl的突变影响了其转录抑制功能.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Blimpl蛋白表达量的减少所引起。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limp1 转录调控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5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透析时行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内瘘手臂疼痛感、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内瘘手臂疼痛感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0.031,P<0.05);干预后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5,χ2=9.195,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患者采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疼痛感,还可以使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 标签: 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 血液透析 内瘘手臂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tathmin1基因表达对微管药物抑制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析Stathmin1基因表达与微管药物联合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0.5μM紫杉醇和去氧鬼臼毒素作用A549细胞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8.5%、45.8%,Stathmin1与0.5μM紫杉醇、DPPT联合作用A549细胞时,细胞存活率有所下降。结论Stathmin1基因表达与微管药物结合,能够起到抑制细胞增殖作用,降低肿瘤药物用量。

  • 标签: Stathmin1基因表达 微管药物 抑制细胞增殖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α-硫辛酸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共5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红外线进行治疗,持续12d为一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震动感觉阈值。结果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震动感觉阈值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红外线联合α-硫辛酸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震动感觉阈值也有明显的改善,因而可以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红外线 &alpha -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柔肝方联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肝将酶及抗病毒治疗;联合组在対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柔肝方及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TBI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活血化瘀柔肝方联合肝病治疗仪可以有效提高慢性肝病患治疗效果,加快患肝功能恢复速度,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活血化瘀柔肝方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慢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确定安宝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安宝与传统的药物硫酸镁分别应用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药物在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产生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安宝的优越性。结果安宝在围产期对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都优于硫酸镁。

  • 标签: 安宝 抑制子宫收缩 效果 不良反应 硫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食管吞咽困难、吞咽痛、烧心、反酸以及胸骨后疼痛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莫沙必利 质子泵抑制剂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9例消化溃疡出血患者按给药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4.24±1.45天,平均止血时间1.25±0.86天;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6.67±1.78天,平均止血时间1.78±0.74天,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血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 不同药物剂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在应用 PD-1抑制剂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的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 56例接受 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 NSCLC患者的基线和治疗期间 NLR。选择了 NLR = 4的临界值进行分析,比较 NLR ≤4和 NLR> 4两组间疾病控制、疾病进展、中止治疗情况及 PD-1治疗前后 NLR值变化情况。结果 NLR ≤4组较 NLR> 4疾病控制率高( 72.7% vs 50.0%)、进展时间长( P< 0.01),中止治疗可能性小( P< 0.01)。 PD-1治疗前后疾病控制组 NLR呈下降趋势( P< 0.01),进展组 NLR呈上升趋势( P< 0.01)。结论 外周血 NLR≤4 在 PD-1治疗过程中可能与疾病控制和治疗反应相关,应作为潜在的疗效预测指标进行进一步探讨。

  • 标签: [ ] NSCLC PD-1抑制剂 NLR 免疫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不同给药剂量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分成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治疗,三组采取不同剂量,A组7mg/h,189mg/d;B组82mg/d;C组43mg/d。评价和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A组显著好于B组和C组;三组出血时间比较,A组比其他两组短;胃液pH数值,A组明显比其他两组高,以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剂量和疗效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