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2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患儿,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躯干与四肢不成比例的矮小身材、背部和肢体疼痛、脊柱侧弯及畸形足等.所有患儿进行一系列的X线检查.结果:检查发现头颅直径增大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扁平椎12例,椎间隙狭窄12例,髋内翻11,股骨近端骨骺骨化延迟12例,青少年髋关节退行改变6例.结论: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遗传病 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彩超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60例6月龄内婴幼儿进行髋关节发育的超声筛查,具体检查方法为Graf法。对婴幼儿进行形态学评估的主要参数是超声测量得出的α角和β角,并最终得出先天性髋关节的具体发育情况。结果超声诊断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准确率为100.00%;女性出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概率为8.0%(6/75),男性为2.35%(2/85)(P<0.05)。男女发生左侧关节发育不良的概率为7.05%(11/156),右侧则为1.86%(3/162)(P<0.05)。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诊断时采用超声筛查法准确率较高,且得出的测量结果能够提供给临床早期、准确、全面的影像学参考,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先天性发育不良 髋关节 早期 彩超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持续时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出血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可以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沙利度胺 小肠血管发育不良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应用于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患者鉴别诊断过程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20例作为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0例患者当中,单侧椎动脉内径显示均匀偏细现象的患者有3例,患侧的椎动脉内径与健侧进行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检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异常现象患者有4例,单侧血管病变患者有2例,双侧病变的有3例,血流频谱异常的患者有3例,局部斑块所导致椎动脉狭窄的患者有2例,发育异常的有4例,单侧闭塞的患者有2例。结论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症状疾病患者采用彩色动脉超声检测,在临床上具备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鉴别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疾病症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超 椎动脉狭窄 发育不良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顺利分娩后接受髋关节发育超声筛查的1000例新生儿,将其根据筛查结果分为异常组、可疑组与正常组,给予有针对的早期干预并评价筛查结果、干预效果。结果正常组624人,可疑组341人,异常组35人,异常组占比3.5%;正常胎位产新生儿发育型髋关节不良(DDH)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臀位产新生儿,异常组的a角最低,B角最高,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早期干预后随访复查,正常组、疑似组、异常组分别有1例、3例与4例确诊为发育型髋关节异常,经Pavlik吊带治疗、蛙式支具等方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确保患儿及时得到早期干预与治疗,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 新生儿 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诊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早产儿,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予以PS)与观察组(n=90,予以PS联合CPAP),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需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正常分娩且发生羊水污染的孕妇,年龄在21~38岁之间不等,平均孕周为38周,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于孕妇生产过程中的羊水污染度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统计,以对比分析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相关。结果在60例发生羊水污染的孕妇中,羊水污染程度不同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也不同,其中羊水污染Ⅰ度、Ⅱ度和Ⅲ度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9%、26%和55%,而羊水污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约为30%。结论羊水污染与新生儿窒息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并且羊水污染程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比率,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羊水污染 新生儿窒息 相关性 污染程度 发生率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1例窒息新生儿,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1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3例合并肺出血死亡、1例伴有肛门闭锁放弃治疗、3例治疗好转后转昆明治疗外,其余6例好转、48例治愈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产科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运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将2016~2017年在该院产科分娩的90例新生儿窒息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新生儿窒息相关的产科因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自然产与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胎位异常、巨大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的产科原因有很多,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需要在产前定期产检,加强对胎儿的监护,分析可能造成胎儿窒息的原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产科相关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羊水异常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研究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孕妇9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200例进行分析,其中100例为中妊娠合并羊水异常的孕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10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0%,参照组孕妇分娩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对比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羊水异常的孕妇去分娩后新生儿发生窒息的风险明显增加,对其针对的给予人工破膜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孕妇的分娩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妊娠 羊水异常 新生儿窒息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窒息新生儿临床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并发症,为制定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30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资料。结果相关因素中以产程异常居首位,占50%,其次是早产儿8例,占26.67%,过期儿4例,占13.33%。低体重3例,占10%。各种相关因素所致的新生儿窒息的情况,通过观察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由妊高征(中、重度)、过期妊娠、产前出血等引起的胎盘功能不全等。结论新生儿窒息关键在于预防,加强产前监测,及时了解有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监测有异常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儿科合作,分娩时实施新法新生儿复苏,在窒息新生儿处理上清理呼吸道是关键,在复苏后处理上早期要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脑损害及心肌损害。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入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D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前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96.2±2.1)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0.3±3.8)分;患者术后1年双侧肢体长度差为(0.51±0.53)cm,明显短于术前的(4.01±1.9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伴有轻度疼痛,1例存在轻度跛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其余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发育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选取1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良率为71.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发育髋关节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保证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表胃炎与功能消化不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0例浅表胃炎伴功能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促动力类药物、维生素B1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及总结两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优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方案能促进浅表胃炎疾病的恢复,有症状的浅表胃炎与功能消化不良密切相关,可能属于同类范畴的疾病。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浅表性胃炎 治疗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羊水异常和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入及开展治疗的2000例妊娠合并羊水异常孕妇用作本文实验组资料,并选取同时期本院收入的2000例正常孕妇用作本文参照组资料,分析和统计2组孕妇的新生儿窒息总计率。结果实验组妊娠合并羊水异常孕妇的新生儿窒息总计率11.00%对比参照组正常孕妇数值2.00%,P<0.05,出现统计学数据计算值分析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羊水异常孕妇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得以提升,需予以妊娠合并羊水异常孕妇人工破膜引产处理、保胎治疗干预、终止妊娠干预等应对措施,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降低,改善妊娠结局,呈现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 羊水异常 新生儿窒息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出生的重度窒息新生儿8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进行研究,主要分成研究1组与研究2组,每组患儿为42人,在此基础上,给研究1组的患儿使用常规的复苏方法并伴随常规护理干预,研究2组的患儿使用综合抢救的方并且伴随全面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并且对此护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从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上可以看出,研究2组的护理效果要显著高于研究1组,2组的抢救成功率也要高于研究1组,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重度窒息抢救时,运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新生儿的不良情绪,将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是最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重度窒息 抢救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保健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38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参与者,按照是否给予儿童保健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儿未给予儿童保健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儿童保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干预一年后身高、头围、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以及体格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产儿应用儿童保健可有效促进其体格以及智能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产儿 体格发育 发育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功能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其均被误诊为慢性胃炎,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按照其就诊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联合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33%),P<0.05。结论功能消化不良误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为其实施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可以较好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误诊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瑞舒伐他汀用药的不良反应,提出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方法文献库搜索2012年至2017年6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瑞舒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提取有效病例,回顾分析113例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肝毒性发生几率33.6%、横纹肌溶解症发生几率32.8%、消化道反应发生几率12.4%、皮疹发生几率8.0%、肾毒性发生几率5.3%、血糖增高发生几率5.3%、发热及流感样症状发生几率2.7%。结论应完善用药检查、控制用药剂量、加强体征观察,以降低瑞舒伐他汀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疾病治疗的安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