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阴道检查及宫颈活检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组织学异常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检查及宫颈活检,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检查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检查期间接受全方位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随年龄的增长,疑似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构成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31-40岁患者的构成比最高,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患者的疑似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率比较上,有30岁及以下、61岁及以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其他年龄段则呈相反规律,但外20岁及以下患者外,比较差异不大(P>0.05)。排便因素、运动因素、性生活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患病因素中前两项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72.8%、63.9%,显著高于其他因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影响疑似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具体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见家族遗传、辛辣饮食、饮酒、久坐、便秘等是导致疑似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阴道检查及宫颈活检术实施的全过程给予综合性、全方位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好、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病变 阴道镜检查 宫颈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电子肠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内室对78例电子肠检查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护理干预组和普通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39例,观察两组患者肠检查时间、疼痛程度、呼吸、血压心率变化及肠道清洁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肠道准备质量高于对照组而检查时间则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较对照组轻。结论护理干预在电子肠检查准备可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完善肠道清洁工作并顺利完成电子肠检查

  • 标签: 护理干预 电子肠镜检查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无痛肠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本院内室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住的2100例需做无痛肠检查的患者资料。结果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科进行的无痛肠检查的患者,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不适感,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检查检查效果好。结论无痛肠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优质护理服务又能消除患者对肠检查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以及检查后各种不适,使患者在肠检查中不仅有良好的感受,也使操作者更好地进行检查,提高了对疾病的检出率,让检查更加顺利进行。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无痛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消化内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的程度。方法选取我院85例(2017年11月15日到2018年4月15日期间)采用消化内检查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焦虑平均评分为(32.45±6.58)分;在胃肠、检查中患者以不适为主,在肠检查中80%患者感受到疼痛和不适,且年龄越小的患者疼痛程度和不适感越强。结论胃肠等消化内检查中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较为严重。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胃肠结合麻醉技术是使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全身处于麻醉状态。这项技术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疼痛感,方便医生操作的顺利进行,得到医生及病患的一致好评。麻醉技术从单一用药到复合用药,临床医生在胃肠结合麻醉技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主要论述常规胃肠技术、麻醉结合胃肠技术、麻醉的单一及复合进展情况。

  • 标签: 麻醉 胃肠镜检查 应用研究进展
  • 简介: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虽经反复强调。但目前国内临床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亟需提高内机会性检查中早期胃癌的发现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 简介:电子肠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该项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痛苦或配合欠佳,而导致检查失败。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诊疗质量,我科自2005-03开展了无痛肠检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镜检查/护理 麻醉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与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按照患者诊断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宫颈癌筛查的8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癌,实验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检查宫颈癌,两组经不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宫颈癌变的阴阳率及特异性对比,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宫颈筛选宫颈癌和宫颈癌变前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理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宫颈癌筛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诊断与内检查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检查、临床病理检查,对病理学结果以及内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临床病理诊断确诊的为75例,诊断符合率为78.94%;其中15例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呈现白相以及变薄,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为11例,占73.33%;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的为40例,其中30例通过临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75.00%;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的为24例,其中23例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95.8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与内检查胃黏膜粗糙、白相为主、胃黏膜变薄等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临床联合采用病理诊断、内检查可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胃肠检查中应用 PDCA模式后护理风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实施 PDCA模式前后接收的进行胃肠检查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 PDCA模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DCA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工作指标的各项评分,进一步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模式 胃肠镜检查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联合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法选取胃肠检查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分别采取流程化护理、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检查时间,护理满意度96.92%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联合检查,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无痛胃肠镜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对接受消化内检查患者施以心理护理发挥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消化内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28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分为各64例的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远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检查成功率高于参照组,而咽部疼痛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两组各指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消化内检查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痛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心理护理 焦虑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检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病理检查与临床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内检查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26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表现腺体变小,囊性扩张、减少甚至消失者为17例,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者为54例,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55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5.0%、84.4%、91.7%,内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将内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病理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磁控胶囊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10月在本部行磁控胶囊内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0-60岁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随机选择同期行磁控胶囊内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38例,女性24例,年龄45-65岁。对两组患者检查前焦虑情况、对检查知晓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检查前焦虑程度较宣教前降低,对检查知晓率提高,患者、相关人员满意率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磁控胶囊内镜中的应用规范了护理行为,统一了工作标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磁控胶囊内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膀胱检查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医院行膀胱检查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65例)和观察组(n=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在膀胱检查中疼痛发生情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Ⅱ级和Ⅲ级疼痛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检查舒适度,减轻其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膀胱镜检查 SAS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低压通气模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频模式通气,实验组患者则采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PH值、PaCO2、SpO2指标水平在吸氧前及通气后5min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氧前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后5min,实验组患者的PaO2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应用高频低压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检查期间的氧供,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无痛纤维支气管检查

  • 标签: 高频低压通气模式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与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支气管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脉搏氧饱和度、手术舒适度、粘膜活检、肺活检成功率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BP、SBP、HR等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观察组患者手术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观察组患者活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实施支气管检查患者中采用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局部麻醉支气管镜 经喉罩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纤维支气管(支纤检查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纤维支气管检查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评定患者紧张、恐惧与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十分满意9例、满意2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十分满意8例、满意23例、不满意8例。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I级的患者26例(74.4%)要多于对照组的8例(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纤检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及疾病的康复。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