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对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监控效果。方法采用随访统计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5年0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前(对照组)以及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实施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后(观察组)两个阶段的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器械清洗达标率(9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清洗达标率(95.83%),且观察组在器械供给及时度、回收及时度、包装质量、护理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评分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均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管理工作中应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路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器械清洗的达标率,优化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