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为主要对象,获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组,61例/组。给予对照组普通加压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采用充填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显著,可降低相关指数,且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热牙胶充填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利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23例(44颗)患者,行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23例(48颗),行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组间数据包括疼痛反应率、治疗总有效率、恰填率、填充时间。结论根管充填与侧压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 标签: 牙髓病 根尖周病 根管充填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GuttaFlow?2常温流动用于后牙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颗后牙,其中前磨牙64颗,后磨牙60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前磨牙32颗,后磨牙30颗,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实验组以GuttaFlow?2常温流动及大锥度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以AHplus糊剂加牙胶尖冷侧压充填根管。比较两种充填方法操作耗时、术后反应率、根管充填质量。结果实验组充填耗时分别为前磨牙3~4min,磨牙组6~9min,对照组分别为前磨牙7~11min,后磨牙20~26min。实验组充填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率实验组为4.8%,对照组为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充填质量实验组恰充率为95.1%,对照组为9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GuttaFlow?2常温流动行根管充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优于冷侧压根管充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根管充填 流动牙胶 侧方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充填技术联合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超声荡洗根管联合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耗时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根管填充耗时上为(5.41±0.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9±1.22)min。且在治疗总耗时上观察组为(8.1±1.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93例(93%),对照组患者显著55例(55%),观察组总成功率为98例(98%)明显大于对照组87例(8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充填技术联合用于根管治疗中较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充填技术具有治疗时间更短,填充效果更优及不良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临床治疗中应作为首选方式。

  • 标签: 机用镍钛根备技术 超声荡洗技术 热牙胶充填技术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牙髓治疗中根管填充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本院中接受体牙髓治疗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欠填充,B组35例,给予适填充,C组35例,给予超填充,观察填充效果及疼痛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C组,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C组,差异显著(P<0.05);A组、C组在疗效及疼痛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体牙髓治疗中,根管适填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根管欠填充及超填充,且可降低疼痛发生率。

  • 标签: 根管充填程度 牙体牙髓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塑膜联合发泡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塑膜联合发泡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列缺损患者行以-槽骨联合移植术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列缺损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5例患者行以常规移植手术治疗,研究组15例患者行以-槽骨联合移植术修复,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从牙周膜影像、牙冠色泽变化上来看,两组患者移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在牙根吸收、槽骨吸收、松动度、根管治疗比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列缺损患者行以-槽骨联合移植术修复的效果良好,克服了常规移植手术的一些弊端,可作为修复列缺损的有效方式。

  • 标签: 牙-牙槽骨联合移植术 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缺失使用骨内种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78例骨内种植患者,共562个,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螺旋状种植体和柱状种植体进行种植,对患者的临床种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完成骨整合的种植体328个,骨整合失败6个。完成修复的种植体237个,未完成修复的7个,种植体植入后随访时间最长者9年,最短10个月。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了10个月到9年不等的随访,共有273颗在治疗1年后修复成功,有16颗失败,有260颗在种植3年后成功,有13颗失败。总共成功533颗,占研究总数的94.8%,共失败29颗,占研究总数的5.2%。结论临床中使用骨内种植体是比较常用的修复缺失的手段,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成功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熟练的手术操作。

  • 标签: 骨内种植牙 修复 牙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列缺损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修复。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8例,占66.67%;有效8例,占29.63%;无效1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7例,占62.96%;有效7例,占25.93%;无效3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列缺损修复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的预后,对患者日后的美观度、使用度都较传统的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种植修复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周健康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2例作为观察者,选择以同期收治的周健康者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种植修复,对患者随访5年,比较两组种植修复6个月、1年、3年、5年种植成功率,种植修复1年、3年槽骨吸收情况。结果两组6个月及1年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及5年种植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3年槽骨吸收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修复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周健康者中的近期疗效相似,但从远期疗效看,周健康者效果更好,因为慢性牙周炎患者可出现骨吸收增加现象。

  • 标签: 牙种植修复 慢性牙周炎患者 牙周健康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周牙髓联合病变采取周治疗的合适时机,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进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周与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实验组则在根管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对比两组在牙髓与周治疗前、周治疗后2、3、6、12个月的PD、TM、AL及SBI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牙髓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周治疗前TM、PD及SB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皆有所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的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源性周牙髓联合病变,经根管治疗后1周便可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时机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牙周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性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CL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BD及CEJAC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周各项健康指数均比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周病患者周正畸联合治疗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轻牙周炎症,恢复槽骨及牙龈的高度,改善牙齿错位畸形,恢复患者牙齿功能和美观度。

  • 标签: 牙周正畸联合 牙周病 牙周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龋治疗时,保留近髓部分腐质延期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912例深龋患者,对其进行充填治疗。对2456例深龋患进行延期充填作为治疗组,选2456例患作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2年的成功率为98.44%,1年的成功率99.42%,半年的成功率99.67%。对照组2年的成功率为96.78%,1年的成功率98.50%,半年的成功率99.02%。结论暂时保留深龋近髓部分腐质的充填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龋保活髓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深龋 保活髓 近髓腐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临床上最常用的临时冠桥修复材料和制作方法,探讨各种临时冠桥制作方法和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81例固定冠桥修复病例行临时冠桥修复,评价制作效果。结论制作材料上,自凝塑料价廉、操作方便,但会刺激牙髓及牙周组织;3M临时冠材料刺激性小,效果好;玻璃离子对人体无毒性,操作方便,但脆性大。制作方法上,直接法快捷,但恢复冠外形及边缘密合性不理想;印模法制作效果好,但要求基预备前牙冠较完整;间接法效果满意,但耗时长。

  • 标签: 牙体缺损,牙列缺损,临时冠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与修复并用治疗列缺损伴颌畸形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患有列缺损伴颌畸形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效率为95.00%,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患有列缺损伴颌畸形的患者,给予正畸与修复进行治疗,可减少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 正畸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列不齐合并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列不齐合并列缺失患者88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修复治疗)44例,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44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针对列不齐合并列缺失患者,给予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牙齿咀嚼功能,提升美观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列不齐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列缺损伴颌畸形治疗中使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列缺损伴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平均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直接修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2.7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9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8.7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列缺损伴颌畸形使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方法,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修复列缺损或列缺失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列缺损的128例患者共计157颗种植体,并且在手术后的6个月均做了种植义齿修复,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追踪观察3~5年,157颗种植体成功了136颗,失败了21颗,总体成功率为86.6%。结论在修复列缺损或列缺失方面,人工种植牙牙科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牙科修复技术有着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人工种植牙 牙列缺损或缺失 修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错合伴列缺损患者中使用口腔正畸以及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错合伴列缺损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为8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方式,观察组接受口腔正畸以及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错合伴列缺损患者采取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的治疗模式效果良好,治疗后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错牙合 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 效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效果可靠的矫治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菱形真皮组织瓣,然后两真皮瓣通过乳头下隧道交叉转移支撑内陷乳头。结果:2006/2008年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2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不影响乳房功能。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乳头/畸形 乳腺疾病/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