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术后乳糜漏的防治。方法我科2012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共收治471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出现乳糜漏8例,占1.6%,其中7例采用保守治疗(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1例行手术治疗,现均已痊愈。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精细手术操作是减少甲状腺癌颈部淋巴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关键,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术后乳糜漏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 乳糜漏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治疗早期乳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中选取101例早期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1例),给予对照组行标准根治术+放疗展开治疗,实验组则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腋淋巴术实施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可知,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前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手术后的12个月、24个月、36个月之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研究组低;同时对照组患者中总不良反应例数为18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研究组患者中总的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8%,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乳癌患者而言,其治疗方式选择乳腺区段切除术+腋淋巴术的效果显著,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乳腺区段切除 腋淋巴结清扫 早期乳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肺癌根治术淋巴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淋巴除数(29.8±4.6)粒多于对照组的(23.6±8.2)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纵隔转移率10.00%、复发率38.33%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5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可知,两组存活1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3、5年率61.67%、48.33%均高于对照组的43.33%、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可有效控制纵隔转移和复发,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侧方淋巴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侧方淋巴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癌细胞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中应用腹腔镜侧方淋巴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癌细胞远处转移率低,患者的生存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中低位直肠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有乳腺癌且接受腋窝淋巴术治疗后出现患肢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内收治的5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都接受腋窝淋巴术治疗且在术后患肢明显水肿,将其均分成为传统组与实验组,传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之后的患肢水肿情况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水肿情况明显得到好转,且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传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患肢水肿的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其综合护理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综合护理 患肢水肿 淋巴结 腋窝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都进行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腔镜腋窝淋巴术,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腋下淋巴液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都更低,而手术时间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比对照组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腋窝淋巴术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中央区淋巴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颈淋巴阴性(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或患侧全切和峡部及对侧近全切除术,对照组未给予中央区淋巴,观察组给予中央区淋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转移率为1.61%,对照组患者发生复发率为12.9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中央区淋巴术可以减少Cn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减少复发率降低再次手术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双侧中央区 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价值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本院80例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TME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彭强局部复发率、三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排尿障碍发生率为10.00%、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14%低于对照组的30.00%和92.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 TME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手术治疗肺癌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肺癌患者90例为对象,依照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B组、C组,各有30例。A组行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术治疗,B组行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术治疗,C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淋巴情况均与B组、C组无差异性(P>0.05);A组手术出血量更低于B组、C组(P<0.05);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于B组、C组(P<0.05);A组手术后3日、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VAS评分更低于B组、C组(P<0.05)。结论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手术治疗方法及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术治疗方法比较,肺癌患者应用两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联合系统性淋巴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更佳。

  • 标签: 两孔 三孔 胸腔镜 开胸手术 肺叶切除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颈淋巴核并皮病性淋巴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科室一例颈淋巴核并皮病性淋巴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皮病性淋巴炎患者大多存在皮肤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肿大为主,少数可同时合并颈部淋巴核。结论对于颈部淋巴肿大的患者来讲,一旦合并皮肤病病史,应该警惕皮病性淋巴炎可能。

  • 标签: 皮病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选择性颈淋巴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分析,以供后期对乳头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工作作为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切除联合选择性颈淋巴除术治疗的62例乳头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分析等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中,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因误切甲状腺导致患者永久性甲旁低1例(1.6%),喉返神经出现损伤6例(9.7%)。患者各组的淋巴阳性率,VI组、Ⅳ组、Ⅲ组以及Ⅱ组相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但V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乳头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中,采取选择性颈淋巴除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等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是一种规范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乳头甲状腺癌 淋巴转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肿大淋巴的价值。方法选择58例浅表肿大淋巴患者,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良性病变L/S、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max、Vmin比较(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肿大淋巴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浅表肿大淋巴结 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MTC患者共24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央区淋巴转移和颈对侧淋巴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共72例出现中央淋巴转移,占3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侵犯为PTM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超诊断为侧颈淋巴的独立预测因素。B超诊断对侧颈淋巴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56%和83.33%。结论针对中央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高分辨B超对预测PTMC的颈淋巴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侧颈淋巴转移高危患者需进行侧颈淋巴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诊断 颈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肿大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穿刺活检,以穿刺活检结果为依据,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效果,计算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疾病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0%、83.0%和88.0%。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疾病中鉴别诊断中效果明显,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淋巴结疾病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SLNB)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4月间在我院32例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病例,在乳腺肿瘤表面或活检部位周围皮下组织注射99mTc标记的硫胶体,采用核素淋巴显像和γ计数器探测仪检测识别前哨淋巴(SLN),先行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结果32例患者中SLN检出率为96.9%;敏感度为87.5%;准确性为96.8%;假阴性为12.5%;假阳性为0。患者年龄<50岁、原发肿瘤位于乳腺外上象限、术前穿刺活检确诊与SLN检出有关(P<0.05);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SLN检出无关(P>0.05)。结论SLNB具有安全可靠、敏感度和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可以正确反映大多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ALN)有无转移。

  • 标签: 乳腺癌前哨 淋巴结活检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安颗粒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进行药物的16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中患者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肠安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患者而言,采用肠安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肠安颗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的可行性,设计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活检替代侧颈区淋巴手术方案。方法根据甲状腺癌的病灶位置,纳米碳注射部位的选取是关键技术,注射点选取在甲状腺标本上,或注射点选取在中央区软组织,或选取在颈动脉鞘位置附近,较好的淋巴管染色,找到染色的前哨淋巴进行活检。结果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前哨淋巴阴性患者21例,颈侧区淋巴无转移者19例,有2例同侧IV区淋巴有一枚转移,符合率90.4%;前哨淋巴阳性患者29例,同侧颈侧区淋巴转移者29例,符合率100%。结论根据前哨淋巴能够准确的判断颈侧区淋巴转移情况,避免了颈侧区无淋巴转移而实施了颈侧区淋巴,扩大了手术而造成不必要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超声特点。方法对126个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和颈部淋巴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病理活检示患者的126个淋巴肿大颈部淋巴中,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为106个,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为20个。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转移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的超声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超声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3例初步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将2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声像图的情况来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出现了显著的淋巴肿大情况,无论是长轴直径、短轴直径还是两者的比值均符合淋巴肿大的诊断标准,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与脐周区域,与对照组数据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诊断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以成为一种关键的辅助检查手段,在今后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