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农村饮用水安全及水质卫生的监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地区农村饮用水共300份水质监测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水质监测数据,对该地区不同年份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水样监测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监测超标率、不同水期水质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地区农村饮用水2015年合格率为64.0%(83/130)、2016年为42.67%(37/90)、2017年为26.0%(21/80),三者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该地区2017年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监测超标率与2015年、2016年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丰水期水质监测合格率37.78%(68/180)与枯水期23.33%(42/18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该地区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且总体合格率相对较低,因而有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和重视,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以确保农村饮用水可靠性、安全性。

  • 标签: 农村饮用水 水安全 水质卫生 监测
  • 简介:摘要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卫生理化检验疾控中心的工作水平提出可更高的要求。实践中为了确保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检验及纠错,落实好相应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就水质监测结果合理性检验及纠错展开论述,从而为水质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

  • 标签: 水质监测结果 检验 纠错 参考信息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水质恶化情况十分严重,极大的危害课人体健康,破坏了生态环境,其中重要原因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超标排放,废水检测是指导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的依据。2011年,“十二五”开局第一年,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有了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工业废水处理成了水治理的突出问题,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更是块难啃又必须啃下的骨头。然而,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物量大、难处理、成分复杂,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十二五”期间,氨氮纳入总量控制范围、成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常规污染物进一步削减,相关工业行业排放标准普遍提高,均考验着工业废水处理。本课题的目的在于(1)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分析检测的操作能力,强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4)进一步巩固学生化学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从而提高水质检验的质量。方法主要对水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数字处理,结果判定等方面处理数据误差。结果通过结合具体的问题,并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手段,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得以减少,提高了水质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结论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质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水质检验工作,并且要保证水质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有效减少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

  • 标签: 水质检验 数据误差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淡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所以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虽然经过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推进,逐渐缓解了淡水资源的分布问题,但是随着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矿物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我国大面积饮用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不仅造成水资源的短缺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其中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是最明显的污染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中水质检验的重要性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污水检测的具体方法和主要内容。

  • 标签: 污水处理 水质检验 硬度 有机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民市饮用水中微生物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水质检验标准结合该市实际情况对市民生活饮用水水中微生物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城市居民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查合格率为97.2%,农村地区为88.4%,城市较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含量少(P<0.05);春冬季居民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查合格率为95.3%,而夏秋季度仅为81.3%,春冬季度较夏秋季度居民饮用水微生物含量高(P<0.05);菌落总数农村地区合格率为85.3%,城市地区为92.7%,总合格率为88.6%;总大肠菌群农村地区合格率为85.6%,城市地区为94.8%,总合格率为89.7%;耐热大肠菌群农村地区合格率为90.4%,城市地区为98.3%,总合格率为93.9%;菌落总数农村与城市地区差别无意义(χ2=2.797,P>0.05),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农村地区检查指标均低于城市地区(χ2=5.854,χ2=4.788,P<0.05)。结论我们对居民饮用水水质微生物进行检查,农村地区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城市居民的低,且饮用水中微生物在夏秋季生长繁殖较多。

  • 标签: 水污染 水质 生活饮用水 调查分析 微生物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较大,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却不足世界的1/4。并且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水质检测能够就水体中污染物的具体含量、种类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水体的实际污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鉴于水质检测工作对水体保护的重要性,水质检测结果必须精确,可以存在合理范围的误差,但是一定不能存在错误。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分析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然后在详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分析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精密度的因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水质检测工作的精确性。

  • 标签: 水质检测 准确性 稳定性 水资源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县67所学校的218台饮水机出口水作为检测样本,采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检测出口水质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并采用GB4789.15-1998进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18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霉菌酵母菌的合格率分别为75.7%、89.0%、100.0%、92.2%;冷水口样品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热水口样品,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学校饮水机出口水的水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学校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饮水意识,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疾病控制机构应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共同为学校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提供保障。

  • 标签: 学校 饮水机 水质 微生物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室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 标签: 麻醉恢复室(PACU) 评分 人力资源
  • 简介:摘要伴随着新医疗改革制度的深化,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提出强化沟通、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院公信力。据调查显示,医院80%医疗矛盾即是由于缺乏沟通、沟通不当造成。因此,做好沟通从而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就此,文章就强化有效沟通,提升医保服务质量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有效沟通 医保服务 质量提升
  • 简介: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社会需求的人才,既不是传统意义的“博雅教育”,也不是20世纪初追求的“专才教育”,而是立体交叉型的复合人才,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公共选修课作为对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高等教育 选修课 素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及家属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使产妇及家属了解并掌握母乳喂养。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年龄22~36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对产妇及家属在母乳喂养方面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专人宣教并每日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掌握情况及分娩后2周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早吸吮、掌握母乳喂养方法、泌乳量>150mL和得到家属支持率都高于对照组。分娩后两周进行随访,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妇住院期间全面的实施针对性和个性化健康宣教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宣教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在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分层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本院来进行治疗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人;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采用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二者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有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在今后应该将这种方式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质量提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戴明循环的应用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2017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依照戴明循环原则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率,进而分析戴明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死亡率及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戴明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减少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戴明循环 急诊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血液透析患者60例进行研究,均为我院肾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饮食护理干预(观察组,n=30)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营养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ALB、PAB明显高于对照组,MQS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急性消化内镜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不具有可比性(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SAS评分(25.31±3.81)、SDS评分(23.59±3.68)明显低于对照组(36.72±4.65)、(34.20±5.46),而护理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无缝隙对接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质量,取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对接护理 急性消化内镜 护理效率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共植入种植体23颗,试验组共植入种植体26颗。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开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新骨获得量、牙周探诊深度以及植入后不同时间的骨密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1±0.36)和(2.86±0.25),对照组患者的新骨获得量和牙周探诊深度分别为(2.96±0.34)和(2.83±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植入2周后和4周后的骨密度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02±0.022),对照组患者的骨密度为(0.137±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上颌窦提升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与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疗效基本一致,均可用于颌后牙缺失患者。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ICU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对家属按需探视制度对提升ICU护理服务水平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41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不同的探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家属满意度上以及投诉率上的差别。结果实施家属按需探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表扬率,降低患者的投诉率。结论ICU患者由于病情较为特殊,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将按需探视制度和定时探视制度结合在一起,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按需探视制度 ICU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探讨改良后的健康教育单对小儿急性肾炎遵医依从性的影响。改良后的健康教育单图文并茂,数据充分,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本病的客观认识,并能掌握休息、饮食、药物治疗及监测尿液、血压及体重的意义,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照护措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降低住院费用,还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改良健康教育单 小儿急性肾炎 遵医依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消化内镜治疗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对接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治疗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措施,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缝隙对接护理 消化内镜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