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阻滞麻醉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未实施椎管阻滞分娩麻醉,研究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实施椎管阻滞分娩麻醉。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会阴疼痛程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发生概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阻滞麻醉可以起到分娩镇痛效果,且不会使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损伤风险,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有利,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椎管内阻滞麻醉 阴道分娩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威海卫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0例椎管狭窄患者,均为单侧、退变性。进行常规的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上关节突内缘切除1/3-1/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个月和6个月随访,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0例患者腰骶部疼痛VAS评术前(8.19±0.31),术后1d(2.05±0.17)分,术后3个月(1.41±0.22)分,术后6个月(1.09±0.21)分;患者腿痛VAS评分术前(10.86±0.27),至术后1d(3.47±0.31)分,术后3个月(2.29±0.22)分,术后6个月(1.49±0.31)分,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患者ODI评分术前(78.69±3.27)分,术后1d(18.27±2.46)分,术后3个月(11.69±2.54)分,术后6个月(8.45±1.68)分。患者术前术后改善明显。结论椎间孔镜下行椎管减压术+上关节突内缘切除治疗椎管狭窄神经残余症状影响显著。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上关节突 椎间孔镜 椎管减压术后残余神经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INB和TPVB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们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胸腔镜手术病人80例,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他们都用静吸复合全麻胸腔镜手术。其中试验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胸椎旁阻滞,对照组病人在诱导之前用肋间神经阻滞。两组病人治疗时间都为五天。对比这两组病人成功的人数以及症状反应。结果经过统计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试验组,试验组病人的病情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胸腔镜手术TPVB比INB麻醉作用强。

  • 标签: INB TPVB 胸腔镜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此次检查结果与手术后随访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准确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星型细胞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1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0例、室管膜瘤15例、脊膜瘤7例、脂肪瘤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为星型细胞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1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0例、室管膜瘤15例、脊膜瘤7例、脂肪瘤5例,对比发现两组检查结果肿瘤类型完全一致,核磁共振检出率为100%。结论经分析结果可知,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椎管内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结果,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椎管肿瘤 核磁共振 诊断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

  • 标签: 退行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 椎管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椎管内占位的诊断中应用MRI影像的诊断效果。方法整群择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椎管内占位的90例患者,将其分CT影像检查组45例和MRI影像检查组45例,比较两组诊断方法应用效果情况。结果经CT影像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是84.44%;经MRI影像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是100%,两组比照存在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应用于椎管内占位诊断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诊断的准确率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MRI影像 椎管内占位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妇麻醉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术后神经受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防治椎管内麻醉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6年9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的78例产妇,调查产妇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析神经损伤相关因素。结果80例参与调查的产妇,出现神经损伤64例,占80%,其中短暂神经综合征35例,脊神经损伤15例,马尾综合征占9例,硬膜外血肿占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组和无异感组神经损伤发生优势比为6.321,相对危险度为4.259,相对安全度为0.853,异感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异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感和水肿程度OR值分别为14.256和0.362,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熟练椎管内麻醉技术,减少异感发生率,有利于减少产妇术后神经损伤的发生,且产妇孕期轻度水肿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产妇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行舒适护理所达到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组间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伤口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的舒适护理方式,缓解伤口疼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伤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改良骶管阻滞方法麻醉效应的临床。方法将40例选用骶管阻滞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坐标法,另一组采用计算法,分别用于手术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的指定标准,观察两组的用药总量、持续时间、平面不足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药容积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法组患者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手术患儿,使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术后苏醒时间短,术中追加药物量少,并发症低,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改良骶管 阻滞方法 麻醉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98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度均得到明显提高,其综合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综合评分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疾病认知度及术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椎管内肿瘤 术后康复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术后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参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则实施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针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可降低尿潴留、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术后护理措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数表分组传统组(n=30)、改良组(n=75),传统组实施传统减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显著降低(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1年VAS、ODI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减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 改良椎管减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管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寒颤预防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价值方面的研究。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管内椎管内麻醉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定。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将药物注射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寒颤等级的评估。结果通过对麻醉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寒颤情况的比较,能够发现实验组患者出现寒颤的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椎管麻醉的患者来说,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寒颤概率,这对于患者的手术麻醉治疗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椎管麻醉 寒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过激反应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丙泊酚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心率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且实验组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结论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过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椎管内麻醉 过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患者中选取了2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后两周、末次随访同手术之前作对比,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周同末次随访做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评价患者治疗效果,一般3例、良好9例,优质9例。结论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与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管吓着症术后下肢麻痛患者共计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针灸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一天、三天、七天以及第十天和第十四天的下肢麻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麻痛情况均有所改善,但常规组患者的下肢麻痛程度始终要高于针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增加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下肢麻痛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手术类型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两组,26例研究组和24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照组接受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尝试次数、大腿内收肌阻滞前及阻滞后20min的力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前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阻滞尝试次数、阻滞后20min大腿内收肌力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引导下腹股沟径路闭孔神经阻滞穿刺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于传统耻骨结节法神经阻滞

  • 标签: 超声 引导 神经阻滞 腹股沟径路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