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8月到2018年6月CT引导下穿刺切割活检病例82例,其中肺内肿块70例,纵膈内肿块12例,均作组织病理和细胞涂片检查。结果本组82例中活检取材全部成功,病理确诊率95.12%,细胞涂片阳性率60.97%,组织病理学阳性率92.68%,并发症为气胸9.76%,肺出血12.20%,少量咯血7.32%。结论CT引导经皮胸部肿块穿刺切割活检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综合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可提高术区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肿块 计算机体层成像 定位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胃肠道手术术后康复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入院择期行胃肠道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GDFT组(G组,n=40),常规补液组(C组,n=40)。结果G组食欲评分高于C组,G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在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DFT可促进食欲及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ARDS、肺水肿、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胃肠道手术
  • 简介: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革新先驱Barrows教授开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直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强调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改变教师作为主讲人的方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以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医学院校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间差异显著。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 课程体系 作用
  • 简介:为适应现代实验诊断对临床检验上作人员的新需要,加强检验系学生对实验诊断与临床知识之间联系的分析能力。通过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进行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法 教学 检验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40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治疗方法对患者肠道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VV、CVP、HCO3、MAP等指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浮动相对较小,观察组输注液体总量(1963.2±350.2)ml少于对照组(2487.3±581.2)ml,恢复时间即住院时间(6.6±0.9)天快于对照组(8.3±1.0)天,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手术肠道屏障可产生积极影响,即保护各项指标不出现大范围浮动,故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目标导向液体 老年患者 结肠癌手术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需求性导向护理模式在小儿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进入 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糖尿病的患者 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总体健康情况、血糖水平以及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生理功能、生活职能、生体躯痛感、精神健康状况、生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情况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患儿的空腹血糖以及用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儿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需求导向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需求导向护理模式 小儿糖尿病 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进行护理管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护士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应急能力、主动服务、护理书写规范),记录两组护理缺陷,采用神经外科自行设计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护理责任心、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应急能力、主动服务、护理书写规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5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20.51%(8/39),χ2=6.154,P=0.01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87.18%,χ2=7.558,P=0.022。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FMA评分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 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现实导向训练方案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计 112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 n=56 )与采用现实导向训练干预实验组( n=56 ),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 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 SDSS )与生活能力指数( ADL )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实验组 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ADL 指数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现实导向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现实导向训练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社会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步行能力的康复作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卒中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入选患者分成研究组(41例)及参照组(41例),对参照组患者单独实施任务导向训练干预,研究组则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观察两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Berg及FMA量表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TUC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KFAROM)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Berg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但Berg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运用不同方法干预后,干预组的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也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下肢功能性步行能力及膝关节屈曲活动角度,但对改善患者下肢平衡方面并不理想。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 导向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提高的观察研究,探讨目标导向式健康教育模式运用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目标导向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及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活动总达标率96.03%、留置尿管时间(1.98±0.54)h、平均住院时间(6.85±1.14)d、并发症总发生率4.76%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标导向健康教育模式比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更能提高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对于疾病的愈后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目标导向 健康教育 老年 前列腺增生 术后活动依从性
  • 简介:以就业为导向,对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特色专业方向培养进行了探索。从大学入学开始,根据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的需求,把学生分成细胞形态学检查小组、检验仪器保养与维修小组、检验仪器、试剂营销小组及参加研究生考试共4个小组,实施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指导和培养,培养就业岗位急需的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 标签: 就业 医学检验 特色专业 培养 探索
  • 简介: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证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同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 标签: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培养实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笔者提出在检验高职的教学实践中设置三个模块,即临床检验模块、病理检验模块和卫生检验模块,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实践教学,对模块的认识、实施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医学高职教育 模块 教学探讨 实用型人才 教学实践 临床检验
  • 简介:随着近些年来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已迫不及待地摆在了高校教育管理者面前。如何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

  • 标签: 教务 管理系统 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头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寰枢椎在整个脊柱结构中最为复杂,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是完成头颅旋转及部分屈伸运动的重要结构.寰枢椎的畸形、损伤、炎症和肿瘤等可造成其正常解剖结构的异常,并因此而导致寰枢椎不稳,若处理不及时,随时可发生压迫脊髓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故有作者把上颈椎不稳对脊髓存在的潜在危险,称之为"上颈椎危象".影像学检查能真实直观反映寰枢区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所导致的结构关系改变,是临床上诊断寰枢区病变的主要依据之一.颈椎寰枢关节旋转性固定在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如旋转性脱位(半脱位),旋转性畸形,单侧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等.1968年Wortzman等[1]定名为"寰枢关节旋转固定"(rotaryfixationoftheatlantoaxialjoint),并指出本病显著特点是寰枢关节固定于正常旋转运动时可到达的位置,故此名称较为合适.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起初以平片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各异,意见尚有分歧,随着CT和MRI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寰枢区影像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标签: 寰枢关节 影像学研究 寰枢椎 脊髓 诊断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应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围术期护理方案。方法抽取2015年9月到2017年1月30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5)与实验组(n=15),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儿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儿为60.0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应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予以整体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愈率,对患儿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感应神经性耳聋 患儿 人工耳蜗植入 整体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