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无论是国际视野还是从国内发展来看,传统的福利国家早已过渡发展为服务型政府为主导的第三方治理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医学会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承担提供部分公共卫生产品、政策咨询、健康教育的功能,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中华医学会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分析其在三个历史时期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实践并给予评价,从中探寻医学会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的发展道路。

  • 标签: 医学会 公共卫生管理 参与机制
  • 简介:目前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既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又存在相当多的误区,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笔者率先提出的“1+1”双语教学新模式,不但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临床生物化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亦能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执教能力,从而在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中,不断在更高层面上达到新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为检验医学的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临床培训的方案,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以我院护士为例,采用实证分析法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对40名护士进行培训,评估培训方案实施前、后学员在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护理查房、教育与咨询、科研等核心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40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各项考核均合格;通过培训,学员的核心能力均获得明显提高。结论以核心能力培养护士培训方案具有因需施教与因材受教相结合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形式。

  • 标签: 护士 核心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滑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留置PICCO导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均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导管滑脱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8.8%,细节组是2.9%,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细节组是97.1%,细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留置PICCO导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导管 滑脱率
  • 简介:传统考核方式作为实验课的独立单元用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的理解和对实验课内容的掌握,评价动手能力。现代医学检验教育对实验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充实的理论基础上增加实验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适应社会人材的需求尤为重要。该文针对这一目标将实验课考核有机融于整个教学计划,建立综合设计实验模式,做为实验课的延伸和提高,摆脱学生为“考”而考的现状,变“学”为“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索

  • 标签: 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考核 模式
  • 简介: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渗透,临床输血医学近年来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并作为检验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教学任务日渐增多。如何进行检验本科生临床输血学的教学,笔者结合四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学科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临床输血学 检验专业学生 专业课学习 高新技术 临床医学 分支学科
  • 简介:此文就青年教师培养问題做初步探索,根据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规划,提出培养目标。具体采取过三关的方法(教学关、临床实践关、科研关),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现代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的医学检验师资人才。

  • 标签: 青年教师 师资培养 过三关
  • 简介:循环着的血液在维持机体稳态中处于位.绝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血液中都有一定的反映.因此,血标本的正确选择对于临床检验和医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 血浆 血清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现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并进行产时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建立孕妇个人档案、强化产前教育及培训、严格产前监控及管理、产程中指导产妇运用拉梅兹分娩放松法、配合针灸止痛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 标签: 分娩 护理干预 拉梅兹分娩放松法 针灸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小面积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150例中小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经湿润烧伤膏联合冷疗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94.7%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4.7%高于对照组78.7%,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湿润烧伤膏联合冷疗治疗中小面积烧伤临床疗效良好,可以及时帮助患者恢复,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值得我们借鉴使用。

  • 标签: 中小面积烧伤 临床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检验方向)的大学生,将原有的“单学科叠加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多学科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调整教学安排,建立更科学的实验课程体系,打破临床医学与检验专业的分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 标签: “多学科渗透式” 实验教学 探索 实践
  • 简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充分利用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教学资源,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 ] 介绍某军医大学海上卫勤演习情况,调查 154名参演学员,归纳演习特点,总结演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演习的各个阶段对我军医学院校卫勤演习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海军军事卫勤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支撑。

  • 标签: [ ] 海上卫勤演习 海军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钠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35例落枕患者运用针灸推室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该疗法临床疗效良好,1次治愈12例,2次治愈15例,3次治愈者4例,余下全部都在5次内治愈.结论针灸推室治疗落枕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推拿 落枕
  • 简介:社会的进步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事业也在大踏步前进,需高素质接班人,需要大量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以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护生主动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学生创造力、想像力。临床带教中必须更新带教理念,采用启发式学习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体,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护理事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人员素质
  • 简介:近年来,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检验手段的高度自动化,以及医疗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临床需求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文本、动态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构建了实验诊断学虚拟检查,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在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虚拟 实验诊断学 实验室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参加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能力验证,并对能力验证反馈为不满意的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李斯特菌属尤其是单增李斯特氏菌、伊氏李斯特氏菌和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误判现象突出细菌的鉴别能力。方法传统方法国家标准GB4789.30-2016第一法。结果编号17-H818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17-J19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力验证结果不满意;通过对17-H818留存菌株的复测鉴定为伊氏李斯特菌。结论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李斯特氏菌属易发生误判,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加强李斯特菌属之间的鉴别能力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李斯特氏菌 能力验证 传统方法 鉴别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