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 标签: 60岁首发 躁狂抑郁发作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帕罗西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患者共78例,时间段为2015.8.20-2017.8.20,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给药,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2.31%,常规组为74.36%,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实验组的HAMD评分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精神病抑郁发作患者给予帕罗西汀+氨磺必利给药方式,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用药效果。

  • 标签: 精神病 抑郁发作 氨磺必利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发作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2例癫痫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3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能够提高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癫痫 分类 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作频度对后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首次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脑梗死前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分为无TIA组和TIA组,其中TIA组120例,无TIA组438例;TIA组根据发作频度分为1次组、2~3次组和>3次组3个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标准,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于病程3周时对各组进行ADL评分,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TIA不同发作频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有TIA发作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72.5%(87/120)、73.3%(88/120)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在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3.3%(16/120)及Ⅱ级预后26.7%(32/120)中所占比例低于无TIA组23.5%(103/438)、38.4%(168/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2~3次组在神经功能轻度缺损及Ⅰ级预后中所占比例90.6%(29/32)、96.9%(31/32)高于无TIA组61.9%(271/438)、61.6%(270/438)、1次组33.3%(2/6)、33.3%(2/6)及>3次组33.3%(2/6)、67.1%(55/82),在中度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Ⅱ级预后所占比例6.3%(2/32)、3.1%(1/32)、3.1%(1/32)低于无TIA组23.5%(103/438)、14.6(64/438)、38.4%(168/438)、1次组33.3%(2/6)、33.3%(2/6)、66.7%(4/6)及>3次组13.4%(11/82)、18.3%(15/82)、32.9%(2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吸烟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与预后情况有关的因素为TIA发作频度家族史、房颤史、饮酒史(均P<0.05),其中,TIA发作2~3次为保护性因素(OR<1.000)。结论TIA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且其具有一定的缺血耐受条件。对于缺血耐受的产生机制及相关的基因、蛋白等的一系列调控仍有待于深入研究。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后继脑梗死 频度 缺血耐受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重大的难题之一。近些年很多专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MEL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颅脑磁共振是否产生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并根据首发癫痫的年龄分为癫痫首发年龄成年组(≥18岁)和癫痫首发未成年组(<18岁),探讨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首发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结果在进行行脑电图检查过程中,21例出现癫痫样放电,29例出现非特异性异常,其中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癫痫发作比例明显高于无新发卒中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的耐药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在无新发卒中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AS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脑电波,癫痫首发年龄和新发卒中病灶是MEL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MELAS综合征 脑电图 卒中样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用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抗抑郁剂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抗抑郁剂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剂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治疗有效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施对比调查,探究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所有患儿均达到治疗效果,对照组患儿中有5例患儿没有达到治疗效果,后经由治疗方案调整康复出院,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组间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8.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由本次调查同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来看,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治疗效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起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13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0.5a;6例均无明确诱因及阳性家族史.均有白天发生的发作性睡眠,于上课、进餐、看电视等各种场合均有发生,不能克制.每次睡眠发作时间数分钟至1~2h不等,每日可发作数次.轻时仅表现为双眼睑下垂呈瞌睡状.4例有典型猝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地全身软弱无力,不能维持正常体位而瘫倒在地或座位上,持续时间短暂,多几秒钟即恢复正常姿势,常在大笑或情绪过于激动时发生,发作时意识清楚.另2例无典型猝倒,而仅表现为突然地一过性头下垂或双下肢软弱无力,屈曲,呈欲跪倒状,但不倒地,即刻恢复正常.2例有睡前幻觉.本组均无睡瘫表现,夜间睡眠尚正常.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误诊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抗抑郁药治疗基础上加入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分析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接受改良中医情绪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将抗抑郁药与改良中医情绪疗法结合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满意度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分析对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入组58例我院抑郁症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数字表法分组,纳入实验组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共情护理,纳入对照组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生活功能评分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改善程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抑郁症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共情护理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共情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2.4±2.6分,情绪功能评分71.2±1.7分,认知功能评分74.3±1.2分,社会功能评分70.3±1.5分,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7.7±2.2分,情绪功能评分79.8±1.3分,认知功能评分85.2±1.5分,社会功能评分77.4±1.7分,并发症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40例患者则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哮喘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哮喘发作次数显著控制。结论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支气管 哮喘 护理 效果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急救和护理。方法选取本院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疗效,对照组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运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记录两者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结果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有32例(86%)得到临床控制,显效6例(17.1%),好转2例(2.9%),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合理、积极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对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的护理 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简介:躯体化抑郁又称隐匿性抑郁(HSD),是以躯体症状为唯一主诉而缺少经典的抑郁症状,容易被误诊.现将笔者在内科门诊中确诊的HSD69例分析如下.

  • 标签: 抑郁症 躯体化抑郁 误诊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利用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HAMD评分为(20.16±1.96)分、(11.63±1.27)分,对照组(27.95±2.03)分、(18.54±1.08)分,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选择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抗抑郁症症状得到更明显改善,值得用于推广。

  • 标签: 蒙医 槟榔十三味丸 抑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症和单一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症患者,将双相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症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并探讨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哮喘控制问卷评分(ACT)、临床疗效及平均住院时长。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舒适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缩短平均住院时长,改善患者哮喘控制问卷评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舒适护理 急性发作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辨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