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患者护理中预警性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眼科收治的患者68例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给予一般护理的3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警性护理干预措施的3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2/34),与对照组23.53%(8/34),有明显差异。结论眼科患者护理中,引入预警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帮助患者控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眼科并发症 预警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方法是在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之间的急诊内科并且留院观察的1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在患者的评分卡上采用红、黄以及蓝三种颜色进行标注,其中,蓝色代表0到5分,黄色代表6到8分,红色代表9分以上。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60例患者得分在0到5分之间,有40例患者得分在6到8分之间,另外20例患者得分在9分以上。还有2例患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要求转入外院,18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得分在0到5分之间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得分在6到8分之间的患者,死亡病例有4例,好转的患者有6例,治愈率为86%,而得分在9分以上的患者,有8例死亡,5例好转,治愈率为60%。文章结论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主要是对急诊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值化处理,它可以为急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0%,比对照组患者高16.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8.0%,二者相差14.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抢救时间短,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对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预防DVT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认知情况比较,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后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前后护士预防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实施情况比较住院患者DVT预防措施总落实率由45.6%升至93.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基础,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提高预防DVT护理措施落实率和护士认知水平,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 深静脉血栓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 ICU护理工作中的价值 进行 评价。 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 例在 ICU 病房接受治疗的 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 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早期预警评分干预 ,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 患者护理后出现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的病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 2 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 采用 早期预警评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的发,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 护理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儿茶酚胺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儿科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65例0~5岁诊断为手足口病儿童为试验组,50例0~5岁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试验组分为普通1组(n=58)、普通2组(n=56)、重症2期组(n=49)、重症3期组(n=37)、重症4期组(n=21),普通2组在治疗过程中转为重症,25例转为2期,22例转为3期,9例转为4期。测定研究对象血清儿茶酚胺浓度、葡萄糖(GLU)浓度。结果普通1组血清儿茶酚胺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2组显著高于普通1组和重症2期组(P<0.001),重症3期组显著高于重症2期组(P<0.001),重症4期组显著高于重症3期组(P<0.001),重症2期组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浓度显著高于普通1组(P<0.001),肾上腺素(E)浓度与普通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1组、对照组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不相关,普通2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重症2期组E浓度与GLU浓度不相关,NE、DA浓度与GLU浓度显著正相关,重症3期组、重症4期组的儿茶酚胺浓度与GLU浓度显著正相关。结论手足口病儿童血清儿茶酚胺浓度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NE、DA浓度变化较E早,在潜在重症病例或重症病例与血清GLU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病情越重浓度越高,可作为重症病例的早期预警指标。

  • 标签: 血清 儿茶酚胺 手足口病 重症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警性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40例,普通护理)与预警组(40例,普通护理+预警性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预警组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警性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预警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在预防重症脑梗死住院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梗死住院患者,将88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44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压疮护理干预、压疮风险预警护理。将两组重症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压疮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重症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6.82%)、患者家属及陪护的压疮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重症脑梗死住院患者实施压疮风险预警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家属及陪护压疮防护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在预防压疮发生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重症脑梗死 住院 压疮风险预警护理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的控制作用。方法以300例住院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预警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预警性护理管理,对比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预警性组坠床、跌倒、院内感染发生率均远低于参照组,且前者投诉率远低于后者,总满意率远高于后者,对应比较均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护理满意度分布情况对比也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管理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改善其满意度。

  • 标签: 预警性护理管理 住院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投诉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分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降低了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早期预警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儿均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验,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空腹血糖及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36.59%)明显高于参照组(2.4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验,能够在疾病早期加以准确判断,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手足口病 儿童 危重型 早期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