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头颈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头颈CTA检查,记录分析诊断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血管轻度狭窄83处,中度狭窄52处,重度狭窄26处,血管闭塞6条。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颈CTA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反映斑块性质和疾病程度。

  • 标签: 头颈部 CTA 脑梗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的监护及护理。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做好术后监护及护理至关重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病室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定时空气消毒,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以及其他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监护和护理后,有1例患者因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人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 标签: 气管切开术后 头颈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颈肿瘤患者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心理不良情绪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1月份——2017年1月份收治的头颈肿瘤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84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内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也有差异;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较比对照组26.19%(11/42)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头颈放疗治疗的患者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积极的配合,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心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其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头颈肿瘤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率4.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头颈肿瘤放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并有效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头颈部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并发症情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80例老年晚期头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随机分成两组,40例/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使用脂质体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病情稳定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病情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低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质体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晚期头颈肿瘤安全有效。

  • 标签: 脂质体紫杉醇 卡铂 晚期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接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上所选患者均采用头颈CT动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之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25例患者造影结果为阴性,概率为36.76%,4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病变,其中12例患者血管病变超过2处。43例血管病变患者一共有56支血管出现脑动脉狭窄。56值狭窄血管中有25支颅内血管狭窄,31支颅外血管狭窄;非频发率为45.67%(37/81),频发率为54.33%(44/81),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CT动脉血管造影能够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颅内外血管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为血管狭窄位置、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状况的判断提供依据。除此之外,根据CTA检查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方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反复发作次数,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头颈部 CT动脉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采用全面护理模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实施头颈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相关指标及引流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实验组引流时长、住院时长、引流量及拆线时长均低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咽瘘、活动性出血、乳糜漏及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头颈恶性肿瘤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患者临床恢复效果较好,各项引流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较低,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颈恶性肿瘤 同一创腔多处负压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头颈肿瘤患者放疗急性反应及放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头颈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行精细化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不良反应(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口腔炎、吞咽困难)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颈肿瘤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放疗依从性率。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头颈肿瘤 放疗急性反应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8例颈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指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38例颈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护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部损伤患者施行的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颈部损伤 护理研究 38例颈部损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梗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患者为主要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分型。结果所有患者均检出颈部动脉斑块,且Ⅰ型与Ⅳ型患者相对较多。结论在脑梗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有效诊出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该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动脉斑块 颈部 脑梗 彩色多普勒超声 价值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穿刺活检,以穿刺活检结果为依据,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效果,计算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结疾病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0%、83.0%和88.0%。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鉴别诊断中效果明显,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淋巴结疾病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1对象和方法本组50例,年龄45~75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AU3PATNER线阵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1~3mm,角度矫正60°之内,要求相对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二维检测先作纵向扫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作横向扫查,由下而上逐段进行.观察血管腔内回声,有无絮状物及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狭窄,内膜是否光滑,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于颈总动脉(相当于甲状腺上极水平及颈内动脉分叉水平2cm)处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之内径,于C5处测量椎动脉内径.并于相应处多普勒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后冻结图像,电脑分析测定,并照像及录像记录.观察测定的具体内容:①管壁厚度(mm);②管腔内径(mm);③有效管径;④斑块大小;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s);⑥平均血流速度(m/s);⑦血流加速度(m/s2);⑧血流阻力指数;⑨搏动指数.各项参数均用电子尺测量,设定程序后自动显示屏幕上.

  • 标签: 颈部血管硬化性疾病 诊断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评估颈部血管超声对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同期入院的非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颈部血管超声评估及颈动脉状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软斑块、钙化性硬斑块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轻度35例、中度37例、重度24例,对照组颈动脉轻度79例、重度12例、重度8例。比较两组血管狭窄轻度、中度、重度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评估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具有分析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脑卒中 功能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防治。方法我科2012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共收治471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共出现乳糜漏8例,占1.6%,其中7例采用保守治疗(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1例行手术治疗,现均已痊愈。结论熟悉颈部解剖、提高手术技巧,精细手术操作是减少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关键,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淋巴结清扫 乳糜漏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105例,根据病理分类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其血清AFP、CEA、血清铁蛋白(SF)、CA125、CA19-9、CA15-3水平,利用SAS统计分析系统分别评价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①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S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1),恶性组CA19-9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AFP和CEA含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单项指标以CA125的诊断性能最好,其次为CA15-3、CA19-9、SF;③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CA15-3、SF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卵巢癌患者(P<0.01),CA19-9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指标联合检测时,在全部不同指标组合中,以CA125、CA15-3、CA19-9、SF4项中任意2项阳性作为卵巢恶性肿瘤的判断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在3项指标联合检测中,以CA125、CA19-9、SF指标组合诊断性能最好.结论:CA125、CA15-3、CA19-9和SF可以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和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指标.

  • 标签: 卵巢肿瘤 肿瘤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膜增厚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部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资料。方法根据我院的2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接受颈部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归纳,此次主要的护理内容有入院护理、心理护理、治疗护理。结果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后,共有15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好转,2例无效,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突出,护理安全性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部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后使用系统全面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改善患者的病情,因此,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硬膜外 注射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