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23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群,以不同护理方式分2组各115例,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应用护理方案为多样护理、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2hPG、FBG水平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度。结果护理结束后,研究组2hPG、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显著;认可度比较上,对照组为81.74%,研究组为97.39%,研究组更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样化护理,患者血糖水平更稳定,认可度更高。

  • 标签: 糖尿病 护理 多样性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多样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多样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施行多样护理,能有效干预患者血糖变化和总满意度,从而辅助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值得护理工作者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多样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多样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再给予多样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依从优良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平均值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多样护理干预进行治疗,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促进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样性护理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样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多样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情绪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多样性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自动化设备和成套试剂盒为载体的新的医学实验诊断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使检验医学本身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检验医学教育的模式不应单一,而应鼓励多样化探索,以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用优胜劣汰的规律选择出好的检验医学教育模式。

  • 标签: 检验医学 教育模式 教育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样心理护理对于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 2016/06~2018/06 年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人与对照组 50 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心理护理。两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对宫颈癌的恐惧程度、对宫颈癌的认识程度、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程度及对宫颈癌的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整个护理过程满意度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多样心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出现情况,增加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增加患者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多样性心理护理 宫颈癌患者 围手术期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多样护理的治疗依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8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多样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依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比研究组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上,实施多样护理,对患者的治疗依从、生存质量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样性护理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依从性 并发症发生率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细胞凋亡指数(A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糖蛋白(PgP)几项指标在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2005年至2010年我院的80例乳腺癌患者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的乳腺癌细胞凋亡指数(AI)及PCNA、PgP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特征为,染色质在细胞核上,颜色棕黄,部分凋亡细胞核会缩小,核膜处于完整状态。此次研究中有7例没有出现凋亡,73例有不同程度凋亡,凋亡率是91.2%。此次研究中共出现了54例凋亡指数介于0到0.21的病例,其中有4例淋巴结转移;还有26例的凋亡指数介于0.25到0.57,其中有三例属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率是78.6%。P糖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7%。结论肿瘤发病和细胞凋亡、增殖有直接联系,PCNA蛋白表达和组织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紧密,PgP在乳腺癌组织存在表达,该指标和患者生存期有关系,因此可以将AI、PCNA、PgP作为乳腺癌预后诊断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细胞凋亡指数(AI) PCNA P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炎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40例分为A组,收治的单纯抑郁患者中抽选40例分为B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40例分为C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分为D组,对四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C组在FPG、HbA1c、hsC-RP、IL-2、HOMA-IR较其它组明显升高(p<0.05),在ISI、IGF-1上明显降低(p<0.05),通过多元逐步分析显示,hsC-RP、IGF-1是影响HAMD评分的因素,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是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会导致患者炎性反应和IR更为严重,同时hsC-RP使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抑郁 炎性因子 胰岛素抵抗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踝关节创伤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PRI指数变化。方法抽选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79人,其中男70人,女9人,单左35踝,单右36踝,8人为双侧踝踝关节创伤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标准评定的I级及II级患者,共计87踝,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常规保守治疗同时与入院当日即出院当日再予以玻璃酸钠2.0ml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PRI指数(疼痛分级指数,PainRatingIndex)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RI指数下降较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关节炎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酸钠 踝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 PR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孕妇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糖尿病患者210例,根据其体重指数的差异进行分组,即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探讨其体重指数与其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肥胖组早产、子痫前期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正常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若不能被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则会增加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体重指数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7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分别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深度检测并指导麻醉管理。结果观察组术中MAP变异指数、HR变异指数、丙泊酚用量、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呼吸循环紊乱、苏醒延迟、手术麻醉相关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检测麻醉深度指导麻醉管理,可提高麻醉管理质量,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麻醉深度 脑点双频指数 麻醉质量 并发症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多样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间赴医院就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样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较高,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多样化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多样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义齿对口腔修复中基牙出血指数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牙周病修复患者(2013年05月01日到2016年4月30日期间),将其依据进行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义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治疗),各40例,对比2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采用活动义齿治疗牙周病修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基牙的出血情况,值得研究。

  • 标签: 义齿 口腔修复 基牙出血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样化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3-2017.12宫颈癌放疗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放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多样化心理护理。患者出院前,使用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癌因疲乏程度。结果干预后发现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癌因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多样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癌因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多样化心理护理 宫颈癌 焦虑 抑郁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医综合护理对肺功能和生活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综合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取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药辨证论治、针灸治疗、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证侯积分,以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Barthel生活指数作为评价肺功能、生活指数的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证侯积分,包括咳嗽、气促、发热、咳痰、肺部湿罗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FVC、FEV1、Barthel生活指数提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缓解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改善肺功能和提高生活指数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获得性肺炎 中医综合护理 肺功能 生活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在医学生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实验兴趣小组、综合设计实验、科研课题、科技征文和社会实践等,是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力举措。

  • 标签: 第二课堂 医学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多样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多样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其治疗有效率,从而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多样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前BMI分为A组(〈18.5kg/m^2,39例)、B组(18.5-23.9kg/m2,2808例)、C组(24.0-27.9kg/m2,246例)和D组(≥28.0kg/m2,59例1.比较各组GDM发生率,并分析孕24周前及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长对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152例孕妇中发生GDM者共216例,A、B、C、D这4组的GDM发生率分别为5.12%、6.52%、9.34%、13.55%,B组与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中,孕24周前体重增长≤6kg者与体质量增长〉6kg者的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的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2kg)、B2组(增加12~16kg)和B3组(增加〉16kg),发现其子痂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孕前肥胖(BMI≥28kg/m2)和孕24周前体重快速增长是GDM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控制GDM患者的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体质量指数 孕期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