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方法选取2016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80例患者研究对象,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测量和计算,对比不同条件下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冷藏条件为4℃时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与常规温度(8-25)℃差异显著(P<0.05);放置2h后测量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明显低于放置10min测量(P<0.05);浓度为1.8g/mlEDTA盐作用下,样本红细胞平均体积、比容明显低于浓度为2.6g/mlEDTA盐作用(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包括血液保存温度、测定时间、抗凝血剂条件等,检验人员应当重视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常见误差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PID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的应用。方法筛选出本院30例盆腔肿瘤病患,所有病患接受放疗,并用EPID拍摄正位片与侧位片,对照数字化重建图像的验证片,研究EPID的摆位误差。结果30例病患的摆位误差中,前后摆位的误差值最大,其次是头脚摆位,最后是左右摆位;前后摆位的平均误差值明显大于左右、头脚摆位的平均误差值,头脚摆位方向的平均误差值显然比左右摆位方向的平均误差值大,对比各组差异较大(P<0.05)。前后摆位误差>2mm的发生率是40.0%,明显高于左右摆位的误差发生率(20.0%)与头脚摆位的误差发生率(23.3%),对比差异较大(P<0.05);左右摆位的误差率与头脚摆位的误差率相近,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具有一定的摆位误差率,前后摆位的误差值与误差发生率最大,其次是头脚摆位与左右摆位,应用EPID进行摆位误差测量,可为放疗摆位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参考,进而确保放疗质量,降低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程度。

  • 标签: EPID 盆腔肿瘤 放疗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肿瘤患者行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相关原因。方法本文开展研究的资料来自于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本医院收入并予以精确放疗的30例体部肿瘤患者,对患者拍摄得到的395幅射野图像和其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重建放射片DRR开展比对,分析30例体部肿瘤患者左右(x)、前后(y)、头脚(z)的摆位误差情况及摆位误差频数分布状况。结果30例患者胸部肿瘤的摆位偏移多位于y及z方向,患者的腹部肿瘤及盆腔肿瘤的摆位偏移多位于x及z方向,患者x、y及z方向的摆位误差大概是近似于正态分布情况。结论胸部肿瘤患者行精确放疗的摆位偏移的随机误差比系统误差更大,而摆位偏差主要是源自于随机误差

  • 标签: 体部肿瘤 精确放疗 摆位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以及有效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该院实行血液标本检验标本400份。统计存在误差标本的数量并分析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类型以及形成因素,并针对误差类型和因素分析相应的有效对策。结果4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误差的份数为50份,占总数12.5%。送检时间过长、药物影响、抽血量不足是发生率最高的标本误差因素。结论通过各种对策有效控制标本质量,强化血液检验标本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原因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质检验中数据误差产生原因以及处理方法,从而提高水质检验的质量。方法主要对水质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数字处理,结果判定等方面处理数据误差。结果通过结合具体的问题,并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手段,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得以减少,提高了水质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结论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质检验工作非常重要,在日常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水质检验工作,并且要保证水质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有效减少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

  • 标签: 水质检验 数据误差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血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发生的30例输血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患者资料,对引发输血过程中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其具体原因将相关应对策略分析出。结果30例误差资料当中,非技术性误差占明显高于技术性误差占比,P<0.05。结论将临床输血管理力度加强,提升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业务知识水平,对输血技术严格规范同时严格遵照护理核心制度开展操作,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误差 输血管理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检查存在误差的110份血液标本,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方案。结果110份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中,16例为患者自身原因,占14.55%;35例为标本检验因素,占31.82%;45例为标本采集因素,占40.91%;14例为标本送检因素,占12.73%。结论在血液生化检验,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有多种因素会影响检验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督和管理,实现临床检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血液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防范方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胎盘早剥的实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接收的胎盘早剥产妇88例,运用掷骰子方式将产妇划分为参照组与实践组,各4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践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在剖宫产发生率上,实践组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很是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分娩率上,实践组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结局上,实践组要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由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胎盘早剥产妇临床护理工作时,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应重视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获取良好的新生儿结局,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安全高效,便于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于推广。

  • 标签: 胎盘早剥 优质护理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中药膏的具体制备工艺,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 2016年开始到 2018年的膏制备工艺中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中一种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 结果 随着中药膏制备工艺的不断成熟,三年来所制备的膏量越来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而且制备效率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健脾养胃膏对选取的43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化学药治疗的 43例对照组患者相比,健脾养胃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药膏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随着中药膏制备工艺的不断成熟,中药膏制备的效率不断提高,不过,膏制备过程中的工艺直接决定了中药膏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保证膏的质量与安全;未来,中药膏将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中药膏方 制备工艺 膏方类型 健脾养胃膏
  • 简介:摘要王瑷萍在30多年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本文总结了王师辨证论治、潜用药治疗慢性脾胃病的特色经验。

  • 标签: 王爱萍 经方 慢性脾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在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关因素全面掌握,在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心汤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心汤方可提高冠心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益气养心汤方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湿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利湿,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综合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患者41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中治愈患者1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仅为82.50%。两组间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症状评分(14.58±7.2),治疗后评分(1.73±2.1)。对照组症状评分(11.41±5.6),治疗后评分(4.21±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t检验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湿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益气活血利湿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62例顽固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头痛症状与体征评分分布均衡(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用药后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头痛次数以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1年复发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所用自拟头痛中药方治疗顽固性头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与体征,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顽固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金散结排毒治疗肺癌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以下分组对照组43例,口服金花转移因子胶囊;观察组43例,采用固金散结排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达到显效标准的有11例、有效者20例、无效12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2.1%;对照组显效仅有1例、有效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23.2%(P<0.05)。结论在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固金散结排毒治疗,能够一定程度的让肿瘤萎缩,尽可能延长患者寿命,是一种能够缓解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肺癌 晚期 固金散结排毒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疗患者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对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例本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所有患者于放疗治疗前,实施千伏级CBCT扫描,同时与计划CT图像相对比,获取前后、左右、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分析放疗治疗计划对摆位误差与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前后、左右、头脚误差分别为(-0.04±0.05)cm、(0.12±0.05)cm、(0.13±0.10)cm,通过旋转轴进行分析发现误差分别为(-0.01±0.32)0、(0.56±0.18)0、(0.04±0.30)0。其对于头脚方向来讲,其摆位误差明显大于前后与左右误差。未移床时的大体肿瘤体积剂量为原计划的89.5%、计划靶体积剂量94.7%。当治疗剂量在35-40Gy时,通过重新定位,发现肿瘤体积明显减少。结论千伏级CBCT扫描图像引导技术可有效减少肺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外的位移剂量、同时还可提高计划靶区体积剂量适形度的精准率,从而减少肿瘤计划靶区的外放范围,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标签: 肺癌放疗 CBCT图像引导技术 摆位误差 剂量分布
  • 简介:摘要祖国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的范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清涕量较多、鼻痒、喷嚏连作等,且该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患者体质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过敏性鼻炎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本文主要就中医经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运用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中医经方疗法 治疗 过敏性鼻炎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普通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为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特征重视,准确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一号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溃疡1号加减治疗,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复发率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明显多于对照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与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为2.5%和2.5%,明显少于对照组27.5%和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一号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减少复发率,治疗总体效果相对理想。

  • 标签: 溃疡一号方 加减治疗 消化性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是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从我院消化内科接收并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之后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48h止血共89例,占比84.7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出院时间为(6.21±0.3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62例(59.04%),有效34例(32.38%),护理总有效率为91.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循证护理策略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快,复发少,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