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旋莨菪碱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患者84例。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消旋莨菪碱滴眼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视力、屈光度的变化还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为(0.93±0.11)、屈光度为(-0.63±-0.42)D,对照组的视力为(0.58±0.13)、屈光度为(-1.16±-1.02)D,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1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莨菪碱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调整屈光度,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消旋山莨菪碱 治疗 近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参照2006年国际病人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PatientSaltyGoals)1,我院ICU完善和改进了一系列有关患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现将过程汇报如下。最终结论JCI评审标准突出强调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2。通过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ICU患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且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防范措施 ICU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在60例脑梗塞病人方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以期为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结果通过对脑梗塞病人进行良好的临床护理,显著提高了脑梗塞病人的临床恢复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促进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莨菪碱不同用法对于治疗急性腹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例患者为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患者为静脉滴注治疗组,32例患者为静脉注射治疗组,通过观察这10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莨菪碱的不同用法对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静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三种不同用法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腹痛,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 治疗急性腹痛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莨菪碱注射液8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后肢分5点进行肌内注射,连续14d;观察术后即刻、7、14、28d健侧后肢与缺血后肢脚垫温差及术后28d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治疗组两侧后肢脚垫温差(1.75±0.18)℃,较对照组(2.57±0.13)℃小(P〈0.05);治疗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的MVD(4.60±1.50)较对照组(3.33±1.05)高(P〈0.05)。结论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支循环的建立有促进的作用。

  • 标签: 山莨菪碱/药理学 缺血 侧支循环/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护意识不断加强,极大的提升了传染病房的护理质量,能够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所以在医疗护理之中想要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相关人员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人性化的科学护理,从而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下文就提高传染科病房护理质量的途径展开论述。

  • 标签: 提高 传染科病房 护理质量 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方法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法,对感染科所有护士采取问卷调查。结果98%的护士感到有压力。结论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过高的工作压力可使护士身心疲惫,不仅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的出勤率,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护士的身心健康。感染科护士较其他科的护士相比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心理压力 职业风险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体检者进行采血检验。将血液标本分别装在两个试管内,将其中一组作为观察组,使其发生溶血;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使用肝素抗凝。结果观察组标本的ALT、AST、LDH、UA、K+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L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准确性,导致ALT、AST、LDH、UA、K+水平上升,ALP、GLU水平下降,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问题与相应的策略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住院期间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率2.86%(3/105)低于对照组13.33%(13/105),护理满意率97.14%(102/105)高于对照组86.67%(91/10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安全隐患问题的控制以及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可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肺部感染是发生于肺实质的一种炎性疾病,多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是致使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病的常见表现是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早期可有咳嗽、发热、胸痛等出现,发生后,需对感染细菌进行明确,并及时展开干预。真菌是老年肺部感染的主要细菌之一,感染受多个因素影响,本文基于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情况,对近年来真菌感染老年肺部的一些危险因素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肺部感染 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戴循环的应用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2017年于急诊内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2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依照戴循环原则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死亡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率,进而分析戴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死亡率及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戴循环对提升急诊内科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减少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戴明循环 急诊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消毒供应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了细节管理,本次实验中选取本院120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护理方式是实施细节管理之前,实验组护理方式是实施细节管理之后,对两组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60例,非常满意30例,满意25例,不满意5例,其总满意率为91.7%;实验组60例,非常满意38例,满意21例,不满意1例,其总满意率为98.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具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并发器官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平均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哮喘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 标签: 哮喘 器官功能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当前耳鼻喉科进行使用的具体体会。方法针对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来到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120名耳鼻喉科患者在临床上的资料给予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其进行人性化护理之后所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120名患者在经过科学的护患沟通之后获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其在临床上的满意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其自身并未产生任何不满以及投诉的情况。结论各医疗部门去赌护患之间就那些交流的技巧去进行分析、其对于缓解护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可以说合理的护患沟通能够比较好的保持护患关系。通过对于患者相关信息和资料去进行收集,为患者提供整体并且多角度的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能够令患者早日获得康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耳鼻喉科 运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传染科护理感染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63例,对导致这些危险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这些感染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再观察2018年2月到2018年7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的情况。结果?传染科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生感染的危险程度比较高,要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同时提高感染科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时间为2016年2月18日至2017年5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对2组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以及治疗成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治疗成功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口腔正畸 治疗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低血压采取甲氧预防的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诊的剖宫产患者4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为足月单胎妊娠患者,术前均予以甲氧明处理,同时做好护理配合,观察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同时对比分析麻醉前、麻醉5min、麻醉15min及术后患者血压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甲氧明处理及护理配合后,仅有2例发生低血压,2例恶心呕吐;麻醉5min、麻醉15min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一定下降,但与术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实施甲氧明处理,同时加强护理配合,可有效预防术中低血压,同时对血压与心率等影响小,值得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低血压 甲氧明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传染科中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传染科在2年内收治的18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护理,分析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传染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传染科 护理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34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9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为对照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比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占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81.6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97.76%,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84.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的实施效果显著,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临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小儿支气管炎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