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3个时间点检测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测
  • 作者: 黄永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采取基础检验方法(血常规)区分不同贫血类型,探究其优势和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0年04月-2021年07月,根据贫血类型分组,对比组(缺铁性贫血,50例)和试验组(地中海贫血,50例),均采取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查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RBC指标更高,其RBC/MCV、MCH更低,其RDW、MCV更高,其Hb更低(t=20.435/6.297/4.938/10.624/3.968/10.199,P<0.05)。结论:缺铁性、地中海贫血血常规上差异较大,且血常规速率较快、准确率较高,其应用优势相对较高。

  • 标签: 贫血;诊断;误诊;血常规;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体检过程采血出现晕针常见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提供可行帮助。方法本研究选择研究对象为我科室2017年1月到2017年9月进行体检时,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状态体检者33例进行研究,对于所有体检者心理因素、机体因素、体位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调查,并作出原因分析。同时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本研究33例体检者都出现了晕针情况,对于体检者出现晕针因素进行分析,最为常见因素是心理因素,依次为体位因素、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结论体检时候为体检者进行采血,优良环境、高超技术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可行消除体检者紧张情绪,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晕针发生情况。

  • 标签: 体检者 采血 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常规检验结果常见因素,分析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常规检验结果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选择、合适采血量、合适采血部位、血样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常规检验结果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析妊娠期贫血患者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妊娠期贫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临床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调查探析。结果与正常体检孕妇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贫血患者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与正常体检孕妇相比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较大可比性(P<0.05);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患者孕早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1.9%、18.8%;孕中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5.0%、17.5%;孕晚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发生率分别达到了14.6%、75.0%。结论针对妊娠期贫血患者通过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血常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变化,而且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几率较大,孕晚期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几率较大,因此针对妊娠期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症状,方可尽早采取针对性预防及治疗

  • 标签: 妊娠期贫血 血常规 检验结果探析
  • 简介:摘要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其服务过程逐渐显露出家庭医生缺乏团队支持、居民对家庭医生认知与接受度不高,以及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与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国内外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现状,研究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策。

  • 标签: 社区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问题 完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8月间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同期分别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比较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结果结果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除了MCH,静脉血PLT、MCHC、MCV、Hct、Hb、R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末梢血,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静脉血CV值明显低于末梢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集得出数值比末梢血更为准确,也更具有稳定性,值得血常规检验中推广。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误差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有关因素全面掌握,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给予血常规检验对受检者诊断价值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间收治炎症性肠病受检者中,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样本。另外选取4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健康受检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受检者为血常规检验炎症性肠病受检者,对照组为血常规检验健康受检者,分别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受检者与观察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患者疾病进展越严重,组间差异越大(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改善检验质量,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提供依据,并为其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受检者 血常规检验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中,随机抽取54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70例。分别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和静脉通道血液为样本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样本检测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血样检测指数,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严格按照采血规范进行操作,因静脉通道血液受到外界干扰较少流动畅通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少1,应尽量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

  • 标签: 静脉通道血液 末端毛细血管血液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方法选取2016年期间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280例患者研究对象,对采集到血液样本进行测量和计算,对比不同条件下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冷藏条件为4℃时样本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与常规温度(8-25)℃差异显著(P<0.05);放置2h后测量样本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放置10min测量(P<0.05);浓度为1.8g/mlEDTA盐作用下,样本红细胞平均体积、比容均明显低于浓度为2.6g/mlEDTA盐作用(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包括血液保存温度、测定时间、抗凝血剂条件等,检验人员应当重视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常见误差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常见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误差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常见因素,并讨论预防策略。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观察组总结以往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常见因素后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外消过程出现湿包原因,同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34000个灭菌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湿包数量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湿包发生原因。结果34000个灭菌包中总计出现356个湿包,湿包占比为1.04%。产生湿包原因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具体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因素与物品本身因素。结论消毒供应室进行外消过中,需严格控制外消质量,强化灭菌质量管理,杜绝湿包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外院消毒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各5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参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最后比对检查结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Hb、MCHC等指标,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患者RDW、RBC和MCV等指标,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以快速简便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Hb、RBC和RDW作为鉴别诊断重要指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2017年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有关因素全面掌握,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常见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检验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误差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提高检验质量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原体肺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对比。方法以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为期,择选我院支原体肺炎患儿88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正常儿童8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细胞、红细胞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指标均高于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常规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其能提升对病情判断准确性,为早期支原体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血常规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收集116例采血者,参照组采集体检者末梢血。研究组采集体检者静脉血。结果研究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更接近与血常规标准范围,与参照组所获得指标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实施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均有一定准确率,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而言,静脉血检验准确率更好,值得优先考虑。

  • 标签: 末梢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标本临检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检验仪器进行校准后,随机抽取5支血常规标本标准品将其编号1——5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混匀后分别静置0秒、10秒、20秒、30秒、40秒,并分别进行10次检验,对5份血常规标本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混匀后静置时间为0秒血常规标本RBC、Hb、WBC及PLT检验结果均值最低、变异系数最大并且与靶值偏差最大;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和20秒血常规标本,其RBC、Hb与靶值最为接近,偏差最小并且变异系数相对较小;混匀后静置时间为30秒和40秒血常规标本,其RBC、Hb均值增加,同时与靶值偏差增加;WBC及PLT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为10秒至40秒之间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与靶值偏差均不存在明显变化。结论将血常规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10秒或20秒,RBC、Hb、WBC及PLT参数最稳定,其变异系数和偏差最小,所以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推荐将血常规标本进行混匀后静置10秒至20秒再进行检验。

  • 标签: 血常规标本 临检前 混匀静置时间 检验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