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心律平注射液与异搏定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心律平注射液35-70mg、异搏定注射液5-10mg静脉注射治疗PSVT各18例,首剂治疗无效者隔20min重复注射1次。结果心律平组有17例有效,异搏定组有16例有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8.89%(P〉0.05)。结论静脉注射心律平与异搏定治疗PSVT疗效满意,均可作为PSVT患者复律的首选药物。

  • 标签: 心动过速 室上性/药物疗法 维拉帕米/治疗应用 普罗帕酮/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静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多形性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急性心梗合并多形性患者5例,给予美托洛尔5mg静注,0.5~1mg/min,2min后重复给药,用药次数3~4次,总量15~20mg,改用美托洛尔12.5~25mg口服,2次/d。结果4~6h后,患者心电监护无多形性发生。结论静注美托洛尔在急性心梗溶栓后出现的频发多形性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beta 受体阻滞剂 多形性室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方向。方法本研究筛选3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种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收治时间,均行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DNA扩增基因鉴定组,并对比差异检测方案间的检测速率、准确度情况。结果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测定,其DNA扩增基因鉴定技术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特异度为100%,且确诊时间为(21.25±3.79)h,但传统罗氏结核培养法检测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度为,确诊时间为(5.51±2.19)周,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DNA扩增基因鉴定更具优势性。结论DNA基因鉴定较传统罗氏培养菌鉴定具有特异、快速等优势,基因检测可明确非结核分枝杆菌亚菌种,传统罗氏方法仅可区分非结核杆菌、结核杆菌菌属,其DNA基因鉴定更具高效,且可行性高,该技术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提高其诊治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能力。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DNA扩增基因检测 罗氏培养菌 特异度
  • 简介:摘要杂交手术为新型手术的一种,将移动性DSA设备应用到手术的建设过程中,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简要介绍了杂交手术及DSA设备,对其理念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基于此,主要从手术环境以及技术环境两方面,阐述了利用移动DSA设备建立杂交手术的方法。并对运动伪影、信息技术,以及设备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仅供各大医院给予参考。

  • 标签: 移动型DSA设备 &ldquo 杂交手术室&rdquo 伪影 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评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有利于显著减少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理想治疗药物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丁苯酞 脑梗死
  • 简介:目的:利用CT和MRI检查诊断10例罕见的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partialanomalousleftpulmonaryartery,PALPA)患儿,并明确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及是否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方法:回顾分析10例PALPA患儿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与气管支气管树间的关系,评估患儿气管支气管形态及其他合并的心脏畸形。结果: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示10例PALPA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形,2例患儿可见一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并走行于气管后方、食管前方,形成部分性肺动脉吊带;2例患儿异常起源的左肺动脉分支走行于左主支气管前方;6例走行于左支气管前下方。按气管支气管解剖形态,10例患儿可分为3种,正常气管支气管树形态(n=6);气管支气管树形态正常,但存在右侧气管性支气管(n=3);右肺上叶支气管闭锁、气管桥形成(n=1)。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诊断结果与影像学诊断一致。结论:PALPA患者存在气管支气管异常和狭窄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并为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左肺动脉分支异常起源 气管支气管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地兰与联合尿治疗肺心病致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致心衰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地兰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西地兰联合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浮肿消退情况、发绀好转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浮肿、发绀与治疗前均有改善,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76.0%的有效率,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西地兰联合尿治疗肺心病致心衰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地兰 速尿 肺心病致心衰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应用尿与多巴胺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60例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联合多巴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对比组间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在SCr、BUN、24h尿蛋白指标水平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间尿蛋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BUN恢复时间,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肾炎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尿联合多巴胺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肾功能指标恢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速尿 多巴胺 急性肾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细节护理对手术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手术治疗患者88例,随机抽取后分成两组予以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手术细节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结果研究组在仪器设备、护士配合技能、器械准备以及消毒隔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手术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提高手术护理安全性,值得予以使用。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质量管理对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方法针对消毒供应以往对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严格控制管理清洗、灭菌、分类、包装、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结果消毒供应质量管理实施后,在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表格记录质量以及发放质量等合格率方面,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的质量容易受到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的影响,提高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可以提升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的质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管理 手术室 器械清洗包装 影响
  • 简介:展望21世纪的高校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的主要任务,实验内容也将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重视实验软、硬件是实施实验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心实验人、财、物等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实验发展之路,满足实验教学之需要。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实验队伍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护理安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手术病例120例。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加用细节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1)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28±3.46,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72.45±3.67;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9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7%;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21.67%,实验组术后感染率为3.33%;差异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护理效果和护理安全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护理方法,值的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细节护理 护理安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应用于手术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调查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与无痛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调查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12.34±4.21)mmHg、舒张压为(74.85±4.36)mmHg、心率为(72.51±3.20)次/min,均优于对比组,P<0.05;调查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在手术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有利于改善护理治疗,值得推荐。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无痛护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护理管理对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状况的临床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是在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这段期间对护理干预前后手术室内的空气情况、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处理之后手术室内的空气、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效果较护理之前均有显著性提高,菌落数分别下降了37.00%、 31.84%和 67.48%, P< 0.05。 结论:手术护理管理对手术医院感染控制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恢复的护理运作模式。方法麻醉恢复设8张床位,配备监护设备,设立规范的护理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结果此护理模式使大部分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完善的护理运作模式是保证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的关键。

  • 标签: 麻醉恢复室(PACU) 评分 人力资源
  • 简介: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外科是医疗行业中最具有“高风险、高科技”特征的专业。手术作为外科手术的特殊场所,风险无处不在。如何加强手术的护理风险管理,保障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体会如下。

  • 标签: 手术室/组织和管理 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抽签法把100例手术急诊病人分成研究组1与研究组2,每组病人都为50例,研究组1应用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2应用循证手术护理,比较两种手术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研究组2都比研究组1短,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1的并发症出现率是24.0%,研究组2的并发症出现率是8.0%,研究组2比研究组1低,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1的护理满意度是86.0%,研究组2的护理满意度是98.0%,研究组2比研究组1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循证手术护理在手术急诊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可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推荐。

  • 标签: 循证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 急诊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留置针与Y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Y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儿童输液 输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通过奇偶法将80例手术患者分配到两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01±0.91分(观察组)、3.82±0.87分(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要低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观察组)、27.5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