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圈套息肉摘除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大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圈套息肉摘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套息肉摘除治疗结肠大息肉,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圈套息肉摘除术 结肠大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评价内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syndrome,MWS)急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MWS伴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研究组)及止血夹放置(对照组)治疗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止血效果、操作时间、术后再出血风险作为评价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患者均止血成功,对照组成功止血25例。手术时间研究组8-15分钟(10±2),对照组10-19分钟(14.6±1.9),对照组有4例病人发生术后出血,再次行内下成功止血。研究组无术后出血病例。患者离院后随访3-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是一种治疗MWS的安全、有效的止血方式,是MWS急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但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评估。

  • 标签: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 内镜下止血术 内镜下套扎术 内镜下止血夹放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尼龙绳套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围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采用无痛尼龙绳套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80例消化道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围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完全切除率100%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大息肉无痛尼龙绳套联合高频电切治疗手术期给予针对性围期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无痛内镜 尼龙绳套扎 消化道大息肉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耳鼓膜修补与显微鼓膜修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21例接受耳骨膜修补的患者和同期收治的25例接受显微骨膜修补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相应的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穿孔愈合率和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显微组手术时间120min以上9例,90-119min12例,60-89min4耳,平均116min,中平均出血20mL。耳组手术时间50-60min者7例,30-50min者11例,<30min者2例,平均40.4min,中平均出血8mL;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t检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鼓膜愈合情况,显微组与耳组分别有2例和1例中央性小穿孔,均在门诊耳下行外贴补法后痊愈。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2%与95%,卡方检验两组成功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听力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与显微鼓膜修补疗效无差异,但各有优劣,耳通常适合于听骨链完整,咽鼓管功能正常,中耳与乳突正常的中小鼓膜穿孔的病例;但在中耳有听骨链破坏并粘连,中耳和乳突的占位性病变时,利用显微进行探查、清理病变的同时,仍可利用耳的检查隐蔽部位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鼓膜修补 耳内镜 显微镜 出血量 手术时间 穿孔愈合率 听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锐利异物取出采用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所研究的所有对象均来自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42例行内锐利异物取出的患者,将42例患者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分成21例围期接受护理配合的实验组与21例实施基础护理的参照组,对比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一次性异物成功取出率及取出时间。结果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一次性异物成功取出率及取出时间指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锐利异物取出患者围期采用护理配合,可提高手术效果,避免患者消化道受到损害,促进康复。

  • 标签: 经内镜下 锐利异物取出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接诊的6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黏膜切除)、研究组(30例,黏膜剥离),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以及整块切除率、纵向边缘阴性率、横向边缘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剥离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消化道肿瘤患者病灶切除效果的提高,其预后良好,值得使用。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术后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肝硬化行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并将术后出现发生再出血的1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余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患者的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时,则很表明患者很有可能发生再出血的情况。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揭盖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鼻揭盖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传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平均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患侧肿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鼻揭盖治疗鼻前庭囊肿能够有效消除患者肿胀情况,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恢复所用时间,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 揭盖术治疗 鼻前庭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逆行阑尾炎治疗的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3日至2016年5月23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逆行阑尾炎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解除时间(0.36±0.75)d、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1.29±0.13)d、肛门恢复排气时间(6.18±1.36)h、疼痛评分(1.58±0.65)分、并发症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阑尾炎患者实施逆行阑尾炎治疗,能够提高整体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性。

  • 标签: 内镜 阑尾炎 手术技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病变患者112例,其中食管病变27例、结肠病变32例、胃部病变53例,均行内黏膜剥离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结肠病变患者2例和胃部病变患者5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患者经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3.8%。消化道病变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4±16.7)min。消化道病变患者的病变直径为(2.9±0.8)cm。消化道病变患者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黏膜剥离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有效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内镜 黏膜 剥离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鼻息肉摘除并筛窦开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6年9月84例鼻息肉病人并分组。对照组采用鼻鼻息肉摘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鼻鼻息肉摘除并筛窦开放治疗。比较两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窦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QOL评分;手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鼻息肉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窦口开放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鼻息肉摘除并筛窦开放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窦口开放和腔黏膜上皮化,减少分泌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息肉摘除术 筛窦开放术 临床疗效
  • 简介:近年来由于鼻的使用,鼻腺样体切除成为一种新的式,且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取代传统腺样体切除的趋势。我们通过鼻腺样体切除与传统腺样体刮除的比较,来了解鼻腺样体切除的优越性。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腺样体切除术/方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5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60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n=40)、对照组(n=40),给予实验组患者黏膜剥离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剥离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88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不同式分为研究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行单纯肛瘘切除治疗,研究组行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瘘切除联合混合痔外剥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疗效确切,手术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切注消痔灵与外剥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10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手术的意愿分组。对照组52例,选择外剥治疗,观察组52例,选择外切注消痔灵治疗。对比疗效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4hVAS疼痛水平、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0±2.1)d、(1.13±0.56)分、(10.42±3.65)d低于对照组(8.2±2.4)d、(1.85±0.51)分、(13.76±3.51)d,术后观察组肛管直径(2.94±0.17)mm高于对照组(2.74±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经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排便障碍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分别为5.8%、7.7%、1.9%、7.7%低于对照组19.2%、28.8%、19.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注消痔灵与外剥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肯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与其损伤更轻,保留肛管结构与功能有关。

  • 标签: 混合痔 手术 外剥内扎术 消痔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果并评价内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早期胃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超声和CT诊断方案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评价两种诊断方案的准确性。在明确患者病症后,采用微创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完全康复,未见复发患者;并且实验结果中,超声诊断方案较CT诊断方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单纯应用CT诊断方案的效果更好。而微创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微创手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胃癌 超声内镜 内镜下微创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神经与显微经鼻蝶垂体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垂体瘤患者设为对照组,应用神经手术治疗的22例垂体瘤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4%(1/2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7/21),p<0.05;组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p<0.05。结论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临床疗效明显,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结合CD10评价白光、染色、NBI筛查早期胃癌阳性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收入的60例胃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黏蛋白、NBI-ME、术后病理共3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黏蛋白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6%(53/56)、94.12%(16/17)、95.0%(38/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0%(2/40)、6.3%(1/16);CD10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三种检测方法前瞻性研究胃肿瘤性病变粘膜表面及微血管结构,以黏蛋白(MUC2、MUC5AC、MUC6)结合CD10阳性率为参考指标,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效率。

  • 标签: 黏蛋白 CD10 白光内镜 染色内镜 NBI内镜 早期胃癌 阳性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切开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36例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切开联合支架置入进行治疗,评估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另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吞咽困难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36/36),手术平均操作用时(43.15±3.94)min,平均住院时间(5.7±0.2)d。中2例患者少量出血,采用止血钳钳夹处理,成功止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无感染、大出血以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周、第4周时患者吞咽困难评分有显著改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13.570、23.673,P=0.000,0.000)。结论切开联合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难治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成功率高,术后较少并发症,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切开 支架植入术 吞咽困难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尿管囊肿切开引流治疗肾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取的50例肾囊肿患者,按照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经输尿管囊肿切开引流,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腹腔囊肿去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手术中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治疗用时、止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24例患者肾囊肿全部消失(96.00%),另外1例患者肾囊肿明显缩小(4.00%);而对照组23例肾囊肿全部消失(92.00%),其余2例患者肾囊肿显著缩小(8.00%),两组比较差异微小(P>0.05)。结论经输尿管囊肿切开引流治疗肾囊肿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经济负担的意义重大,故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借鉴及推广。

  • 标签: 囊肿 引流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