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准确地定是检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以指导临床。方法:采用HBV-DVAFQ-PCR诊断试剂盒,以一种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杂交技术组合所产生的实时检验定量PCR方法,检测了5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经FQ-PCR检测,9例HBV的HBsAg、HBeAg、HBcAg、HBcAb都阳性标本,其HBV-DNA的阳性率为100%,平均HBV-DNA拷贝数为2.0×10^8/ml;16例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62.5%(10例),平均拷贝数为5.2×10^5/ml,而常规PCR只有33%的阳性率;7例HBsAb、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阳性率为14.3%(1例),平均拷贝数为4.7×10^3ml。结论:HBV-DNA的FQ-PCR检测较常规PCR更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定量准确,结果可靠,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物假阳性污染,可以真实反映HBV的感染和低复制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病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DNA HBV 假阳性污染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肝产妇的母乳中HBVDNA含量及其传染性,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利用荧光定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45例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进行血浆及乳汁中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45例产妇血浆和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45)和67%(30、45),其HBVDNA含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7,n=45,P<0.01),HBeAg(+)与HBeAb(+)两组间比较血浆及乳汁HBVDNA的含量,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含量高于HBeAb(+)组。结论:乳汁和血浆中HBV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浆中HBVDNA高拷贝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血浆中HBeAg与乳汁及血浆中HBVDNA含量都具有明显关系,它的存在提示血浆及乳汁中的HBVDNA含量较高。

  • 标签: 产妇 血浆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ELISA法定量测定钙调素(CaM)的最优条件。方法用重组人CaM、免抗CaM,通过对聚苯乙烯反应板进行紫外辐照处理,改善抗原因相化条件;通过对抗原包被液、包被时间等条件优化,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ELISA定量技术。结果以pH7.40.01mol/L的PB为包被液,包被及后续封闭时间为4℃静置72h,CaM包被浓度为5-8g/ml,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37℃60min,可获最佳CaM定量结果。结论建立的检测CaM的ELISA测定方法,敏感性、重复性均在临床检测可接受的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也较好,可用于细胞内外CaM的定量研究。

  • 标签: 钙调素 ELISA 定量检测 实验条件优化 包被液 抗原包被浓度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检测 TTV 方法学 临床应用 实验室诊断
  • 简介:目的:建立实时定量RT—PCR检测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的方法,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中TGF-β1mR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在TGF-β1基因的外显子1和2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MGB探针;构建TGF-β1质粒克隆,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合成带有目的片断的cRNA作为标准品,根据10倍系列稀释cRNA标准浓度对数和其循环域值(Cyclethreshold,Ct)制作标准曲线,检测PBMC中TGF—β1mRNA含量;并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重组质粒测序显示插入的片断为TGF—β1mRNA特异性片断,成功的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方法,灵敏度达6.81拷贝,线性范围为6.81~6.81×10^8拷贝,且重复性好,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8%-2.27%和2.56%-2.61%,临床应用显示,27例肝纤维化病人PBMC中TGF-β1表达量为1.20×10^8(1.80×10^7~9.80×10^7)拷贝数/10^5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0×10^7(7.24×10^6~5.00×10^7)拷贝数/10^5细胞(P<0.05)。结论:实时定量RT-PCR检测TGF-β1mRNA具有敏感、特异、快速、高效等特点,为TGF—β1mRNA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提供方法学依据。

  • 标签: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 定量检测 肝纤维化 TGF-Β1 RT-PCR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
  • 简介:本文对目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主要有生活挫折,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现代化城市、生活、婚姻、家庭等。对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教育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几点做法。

  • 标签: 心理健康 学生 心理因素 教育法 人际关系 中专教育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铅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测定最佳条件,采用5%的4—甲基氢氧化铵做为一种新的稀释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1pg,相对标准偏差为2.5%~4,4%,回收率为94%~99%。标准曲线在。0~100μg/L范围内线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好大量的日常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 标签: 全血铅 石墨炉子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PrimerExpress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IL-2Rα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2Rα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2Rα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IL-2RΑ 强直性脊柱炎 TaqMan mRNA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电阻抗法检测血血小板聚集(ADP为诱导荆)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Chrono-log560型血小板聚集仪的电阻抗通道检测10例健康体检者血血小板的聚集(ADP为诱导剂)。每人抽血11.4ml,分别用肝素、构橼酸钠抗凝,平均分为6管(各2m1),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室温、37℃、4℃)与不同的放置时间(0min、30min、60min、120min)下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电阻值表示)。结果:肝素与构橼酸钠两种抗凝剂结果分别为10.35±5.98Ω,7.30±3.41Ω,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素抗凝血在室温、37℃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P〈0.05);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及时间下,血小板聚集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构橼酸钠抗凝血适合于临床血血小板聚集的检测,但需考虑红细胞压积对其的影响。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温度 时间 抗凝剂 电阻抗
  • 简介: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是临床医师特别是血液科医师常见问题。大多血细胞减少症可明确病因,但少数患者经住院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本文拟对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为适应现代实验诊断对临床检验上作人员的新需要,加强检验系学生对实验诊断与临床知识之间联系的分析能力。通过采用问题导向学习进行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法 教学 检验系
  • 简介:目的:用免疫色谱抗-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FQ—PCR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分钟,1~2天和30天。结论:免疫色谱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色谱法 抗-MPB64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菌群 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