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的四个主要途径的分析探讨防治其感染传播的重要举措,具体从环境清洁、空气、水和医疗废物4个方面找出预防口腔科环境感染传播的措施,以为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提供规范、科学、可行的参考。

  • 标签: 口腔科 环境感染传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接收的妊娠梅毒患者54例,在自愿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足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新生儿早产率、死胎率、先天梅毒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采用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措施,可以提高产科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梅毒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 治疗效果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六龄牙行以窝沟封闭适宜技术,以期预防发生窝沟龋、降低学生发生该病的概率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随机择取我区共10所学校当中的2104名6到7岁的小学生,将其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256颗六龄牙)、B组包括了1052名学生(共有3354颗六龄牙)。A组经过筛选之后行以3M窝沟封闭剂予以窝沟封闭;B组则不予任何处理。评估封闭质量,并探讨其推广和应用情况。结果经过3年观察,A组发生窝沟龋症状的概率低于B组,其有效率在85%以上,两组间存在P<0.05;另外,在推广应用该封闭技术期间,3年内A组学生发生封闭剂脱落的概率约15%,较为理想。结论对儿童牙齿保健工作而言,应用窝沟封闭剂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针对六龄牙的积极影响,预防窝沟龋的效果较为理想,推广可行。

  • 标签: 窝沟封闭技术 六龄牙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技术,在遇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以100名河北大学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授课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期间利用多媒体技术、示教和反示教、案例和模拟的综合训练模式。通过问卷和实地考核两种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利用百分制,80分及格,80-90分合格,90分以上优秀,分别计算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100名学生中,1人因为特殊原因未参加考,参与考核的99名同学,考核成绩85-100分的同学40人,占40%,75-84分的同学57人,占57%,65-74分的同学2人,占2%。结论在大学生中推广急救知识有利于学生自救互助能力的提高。

  • 标签: 常用急救知识 非医学专业 授课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并针对其提出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疗的流行性传染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这12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分析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种类及疾病传播方式,并对预防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结果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主要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结论传播途径和传染病病原是流行性传染病扩散的必然条件,因此根据传染病特征制定综合性控制对策,可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 标签: 流行性 传染病 传播方式 控制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北京市密云区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8例,比较社区卫生中心参与管理前(2015年6月31日以前)48例患者及社区参与管理后(2016年同期)对原48例患者进行透析质量比较,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对透析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一年的社区联合参与管理,我院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钾、血钙、血磷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段甲状旁腺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充分性达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炎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管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质量并没有下降,反而腹膜炎的控制方面好于单独管理。

  • 标签: 腹膜透析 二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肝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疗效及其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乙肝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孕10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均采取阻断治疗。两组孕妇于孕12周、20周、30周对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进行检测,统计ALT复常率及HBV-DNA的转阴率;新生儿1个月时进行乙肝五项测定,计算阻断成功率。结果孕12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5%和10%,对照组为10%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50%和45%,对照组为2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100%和95%,对照组为45%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孕妇早期应用替诺福韦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并能阻断母婴间HBV的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孕妇 替诺福韦酯 母婴传播 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针对来该医院注射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合并乙肝疫苗的84例婴儿及其母亲临床资料做总结性研讨,讨论接种后的成果是否理想。方法现将84例研讨对象资料做回顾性分析,依据所采用诊疗方式划分为三组。参照A组,参照B组以及研讨组。每组分别为28例成员。参照A组新生儿降生后按0、1、6月仅接种乙肝疫苗。剂量每次一针,10微克。参照B组新生儿降生后,既不接种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同时也不接种乙肝疫苗。研讨组在新生儿降生24小时内接种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100IU后,同时在在0、1、6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一次,剂量每次10微克。对比三组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参照B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抗乙肝病毒携带率参照A组、研讨组携带率更高。同时研讨组携带率更小于参照A队。参照A组副反应发生情况总比例7.14%,包括低热1例,皮疹1例,共2例。参照B组由于没有进行任何接种措施,因此未出现任何副反应发生情况。研讨队副反应发生情况总比例为3.57%。参照A组、参照B组以及研讨队的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差距较弱,(P<0.05)。结论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显著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效果,并且不会给婴儿机体造成损害,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垂直传播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0例。其中50例孕妇愿意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5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孕妇在孕周26周开始接受替比夫定口服治疗。结果在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标准组。标准组和治疗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16.00%,新生儿畸形率均为4.00%。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用药安全,未引发孕妇产后不良反应,同时也不会影响新生儿畸形率。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畸形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前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在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孕妇 艾滋病知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采取按摩联合贴敷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104例腹泻患儿纳入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探究组则采取中医按摩和中药贴敷治疗,配合相应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后,探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0.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取按摩和中药敷贴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按摩 贴敷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MRI诊断和鉴别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8例颅内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以CT和MRI进行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表现,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MRI诊断鉴别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准确率及诊断效能。结果58例患者中,幕上肿瘤37例,占63.79%,幕下肿瘤21例,占36.21%。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2.28%(57/58),MRI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58/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7.59%(45/58),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5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均能较好地定位颅内肿瘤病灶,但MRI定性准确率更高,对肿瘤性质的鉴别优于CT,更具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CT MRI 诊断 鉴别
  •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科技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诊断定位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9月本院接诊的癫痫病患9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90例病患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90例病患的视频脑电图检测痫性放电检出率为86.67%,比常规脑电图检测的55.5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测发现的痫样放电同步监测到有临床发作情况的病患有39例,明显比常规脑电图检查的10例多,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和定位癫痫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视频脑电图 定位 癫痫
  • 简介:摘要耳鸣、耳聋、眩晕是临床医学中长期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三大顽症,其中耳鸣的治疗康复进展最慢。对于治疗神经性耳聋,可以采用人工耳蜗或者助听器改善患者的听力。本文对耳鸣的治疗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了美国耳鸣指南和德国耳鸣指南中的区别之处,并提出耳鸣治疗康复的相关观点,旨在为耳鸣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耳鸣 治疗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血压观察护理所获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治疗的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对他们平均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血压观察护理,对比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予以血压观察护理可以优化血压控制,可以广泛推广于临床。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急性期 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采取按摩联合贴敷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104例腹泻患儿纳入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探究组则采取中医按摩和中药贴敷治疗,配合相应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后,探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0.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取按摩和中药敷贴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按摩 贴敷 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囊性肾癌的CT及MRI特点,提高对囊性肾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CT、MRI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病变位于右肾28例,左肾22例。50例均显示肿块为边界光滑、多房囊性病灶,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33例伴附壁结节,6例见囊壁钙化,增强后囊壁、分隔和壁结节有强化,12例诊断囊性占位患者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增厚、出现分隔、囊液密度增高等征象,最终证实为囊性肾癌。结论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对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肾囊性占位随访观察中出现囊壁、分隔增厚等改变提示恶性可能

  • 标签: 囊性肾癌 CT MRI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以及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以往研究的结果探讨其胰腺腺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学上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肿瘤细胞呈现实性片状、小梁状以及腺泡状排列,在结构上腺泡细胞癌基本相似,但细胞并没有显著异型,细胞间质中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主要为嗜铬素A以及突触素等。结论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多为良性肿瘤,而胰腺腺泡细胞癌则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两者虽在形态上较为相似,但生物学行为却完全不同,因此,正确区分两种肿瘤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腺泡细胞癌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Y型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儿童输液 输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