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科医疗是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一体化的综合医疗服务,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方向,它对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就医紧张、切实开展三级预防工作、使初级卫生保健落实到每个人,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全科医疗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常见病的防治;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慢性病管理;其他服务内容(如院前急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周期性健康检查和开展家庭护理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等。本文主要探讨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全科医疗 优势分析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探讨微创治疗的优势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由我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96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选择小骨窗微创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势。结果对照组有15例患者发生偏瘫,而观察组只有3例;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2.92%,而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有9例发生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观察组只有1例;出血量对照组明显比观察组多,可见观察组治疗优势更大(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选择小骨窗微创手术更具治疗优势,值得参考。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特点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分成A组(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手术)和B组(传统手术),31例/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和结节大小。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十二小时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0.65±0.28mg/L)、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42.10±4.10ng/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62±1.13ng/L)以及治疗后三个月结节大小(3.11±1.24mm)均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可减轻手术创伤,同时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 经皮微波消融 临床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股沟疝患者实施经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TAPP)的优势。方法选取99例腹股沟疝患者展开临床对照研究,分为常规组(n=49)与试验组(n=50),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和TAPP手术。将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及复发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常规组显著缩短,且前者失血量明显少于后者,组间上述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远低于常规组的10.20%(P<0.05),两者复发率均为0.00%。结论相较于开放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创伤更小,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并不会显著增加总费用及复发率。

  • 标签: 经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 腹股沟疝 治疗效果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将5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8例/组。实施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组)。对比两组结肠癌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中淋巴结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20.68±15.73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74±5.62h)、拔管时间(8.06±1.17d)、进食时间(4.27±1.08d)、住院时间(9.01±1.27d)五项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平均淋巴结(26.21±2.15枚)、阳性转移淋巴结(18.46±1.52枚)、左半结肠淋巴结(8.23±1.69枚)、右半结肠淋巴结(8.74±1.35枚)四项淋巴结切除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且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轻(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效果优越。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手术方法 临床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早产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家属是否同意进行早期干预,将12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常规标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和言语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干预 体格 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眼科患者当中选择58例患有远视性弱视的患儿为主要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患儿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干预,患儿需要接受对侧眼眼罩遮盖治疗,综合组患儿需要接受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结果综合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远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让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童远视性弱视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