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学技术在历史上存在并发展了一百多年了,在这段时间之中,电学从无到有,并一点一点积累先人研究得到成果,经过无数位科学家不懈坚持研究,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体系全面的电学,当然,今天电学并不是说已经完美了,我们对于知识探索是无穷无尽电学也有很多尚未攻克难题,电学也要与时俱进,与新信息技术相结合,造福更多患者。但是与此同时,医疗人员不能只知道相关机器操作而没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心电学技术相关知识和发展历程,对电学知之甚少,我们应该熟知心电学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和延续电学。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学发展和分类以及电学重要性,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电学。

  • 标签: 心电学技术 认识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前壁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disease,RHD),简称风心病,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肌和心脏瓣膜严重损害,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而死亡。风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具有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等特点。我国一项32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显示1,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可见,在处理心血管疾病时,除了关注心血管疾病症状,体格检查及各项指标外,了解患者精神状态、性格特点、生活环境,评判其心理状态,从双角度综合干预患者尤为必要2。双护理是双医学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护士在日常临床护理实践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并给予干预。从两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达到患者身体、心理共治3。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抑郁症 双心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同理现状水平。方法应用编译Jefferson同理量表对沈阳市两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9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同理心水平呈近似正态分布,参加过相关课程培训和职业满意度高护理人员表现出更高同理心水平。结论改善课程设置和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同理心水平。

  • 标签: 护士/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前壁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98例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病发部位分为前壁梗组(48例)和下壁梗组(50例)。所有患者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万~150万U尿激酶,并在30min内采用静脉滴注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采用pm8000型参监护仪对患者心律状况进行连续3d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前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占29.17%;下壁梗组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占12.00%。前壁梗组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下壁梗组(P<0.05)。前壁梗组出现28例心律失常现象,其中3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33%,死亡率为6.25%。下壁梗组出现32例心律失常现象,6例患者因心律失常死亡,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4.00%,死亡率为12.00%。下壁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前壁梗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梗与下壁梗心律失常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同理”基本理论介绍,分析了其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意见。方法在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原则,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同理反应策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引导护生应用同理进行护患沟通。结果同理心有助于促进护生与患者间理解与支持,最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结论培养护生同理,关乎学生良好职业生涯发展,有利于学生成才与成长。

  • 标签: 同理心 护理教学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综合征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收82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疾病,观察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ST-T改变、心肌酶谱异常人数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脑同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步长脑心通 急性脑梗死 脑心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梗患者综合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140例急性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8.2%,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是94.2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是87.14%,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两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有6例,占8.57%,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溶栓症有15例,占21.42%,观察组发生静脉溶栓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梗死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采取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查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因素,规避医疗风险。方法回顾2011年至2017年间我科收治5例曾被误诊为其它疾病急性下壁梗患者,总结分析临床误诊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5例患者初始都诊为其它系统疾病救治无效,及时按急性梗诊治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急性下壁梗可以有多种首发症状,尤其是消化道症状,接诊过程中对于发生晕厥、冷汗、休克、胸痛、腹痛等症状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 标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腹痛 误诊原因 误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份——2017年6月份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12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为95.24%(60/63),较比对照组80.95%(51/63)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3.65%(59/63),较比对照组79.37%(50/63)救治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性、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降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 脑血管疾病 昏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梗溶栓治疗后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60例急性梗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梗溶栓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梗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常见临床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147例急性梗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心律失常情况以及在接受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有52例室性期前收缩,有20例房室传导阻滞,21例室性心动过速,20例心房颤动,34例窦性心动过缓,最终6例因恶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外,本研究证实恶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晨6时到中午12时这一时间段?结论通过分析患者所患心律失常类型采取合理用药并在高发时间段对急性梗患者实施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急性心梗 心律失常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络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3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通络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13例显效,12例有效,有效率是71.4%;观察组有18例显效,15例有效,有效率是94.3%。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通络胶囊治疗,临床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通心络胶囊 阿司匹林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治疗中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拟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94例DH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取接受常规西药治疗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伍使用中药益汤治疗47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X2=4.107,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指标值明显偏低,LVEF相对较高,心功能分级略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5.141,t=6.423,t=4.102,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伍应用中药益汤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效果肯定,将中医疗法应用于该症治疗中旨在从整体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益心汤 舒张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时胎监护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常规胎心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观察组进行产时胎监护和临床护理,以此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宫内窘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时进行胎监护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几率,同时进行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对胎儿监护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时胎心监护 临床护理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梗患者接受循证护理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对我院急性梗患者77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共有实验组48例,对照组29例,前者使用循证护理,后者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是93.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梗患者临床接受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让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急性心梗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梗患者临床急救效果以及流程规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62例急性梗患者,对62例患者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等做出总结分析。结果本组62例急性梗患者中,有29例自行入院抢救,33例由急诊出诊入院,其中治愈12例,病情轉归47例,死亡5例。结论有效及时抢救是急性梗患者存活根本,而规范急救流程是保证急救成效及质量保证。

  • 标签: 急性心梗 急救措施 流程 转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梗患者抢救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116例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58例梗患者。对照组梗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试验组梗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梗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结果显示试验组梗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梗患者(P<0.05)。这表明在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后急诊护理措施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 心梗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围产保健阶段实施胎监护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几个月收治临产产妇共100例,按照监护方式差异分为常规监护(对照组)及持续胎监护(观察组)。观察组内发生宫内窘迫人数及胎儿窒息比例。结果观察组中宫内窘迫率为18%,对照组仅为6%;但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仅为4%,对照组为14%。结论胎监护可及早发现胎儿异常并对窘迫危险早期处理,降低窒息危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围产保健 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