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更好地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教学 改革
  • 简介:目的:评价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升本《临床检验基础》同样授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61名本科学生和59名专升本学生使用同样的普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教材,由同样的教师进行相同内容授课,学期授课结束后进行相同内容考核和评估。结果:普通本科学生综合案例分析、理论试卷主观试题和期终总成绩明显高于专升本学生(P〈O.05~0.01),而2组的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理论试卷客观试题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论考核不同成绩段的人数在普本学生中呈现正态分布,而在专升本同学中不呈正态分布。结论:专升本同学与普本同学具有相似的识记能力、动手能力,但前者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

  • 标签: 本科 专升本 临床检验基础 考试成绩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设计制作临床基础检验学CAI大课课件,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素材。方法:应用Powerpoint、Flash、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结果:共制作了27个大课课件,CAI课件将用于医学检验本科教学。结论:CAI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制作 教学方法
  • 简介:笔者阐述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教材编写质量的对策。首先组建高水平的教材编写班子,教材编写应突出“新观念、新技术、专业化、规范化”理念,并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启发性”;其次教材编写应尽量做到:通读教材,合理取舍;强调重点内容的讲授;图表与临床举例,专业英语与基本概念,实验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讲授。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教材 编写 应用
  • 简介:以教材和考试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探索临床基础检验学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认为教材应多样化:把反映当前有关新理论、新技术的参考书介绍给学生;补充自编教材,将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实践及相关的最新理论和病历分析吸纳到自编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音像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其考试应增加考核题型、考题量和病例分析题,注重对学生记忆力、判断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检测。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的目的。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医学检验人才 自编教材
  • 简介:探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生物安全教育方法;将生物安全教育融入临床检验基础每节实验课中;建立融入生物安全的完整实验操作流程,方法辐射到医学检验各学科。制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生物安全制度、方法、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实验课内容涉及的标本,制定废弃物处理流程。学生、老师、实验准备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有所提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将成为生物安全的受益者。生物安全教育及相关措施应增强,其方法及措施应融入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中,它是完整的实验课内容的一部分。

  • 标签: 生物安全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 简介:笔者对医学检验本科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首先关于教材内容取舍,其,次关于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在内容上的衔接,以及有的已更新的内容没有写上和有些概念名称或说法值得商榷等,并提出两点建议。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本科教材 医学检验 教材内容 实验教材
  • 简介:该文提出了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上存在的交叉感染问题,分析了医院来源和学生来源的标本所引起交叉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呼吁各方面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从思想教育、完善规章、设施投入、供体调查和预防接种五个方面提出了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

  • 标签: 临床基础检验学 实验室 交叉感染 预防 管理
  • 简介: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医学检验人才,笔者尝试将临床实验室管理思想实施在临床基础检验的教学中。在教学管理中包含有3个基本环节,即教研室全面质量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授课教师及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检验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及课堂秩序,保存了课堂教学记录,规范了教研室的教学管理工作,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老师认真负责,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临床实验室管理模式 临床基础检验 教学管理
  • 简介: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适应现代检验医学临床实践的需要,具有过硬的实验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应对能力。在诸多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实验课进行不断地改革与调整.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本科规划教材3年来的应用,笔者总结出几个特点:在每章开始列出需要回答和理解的问题便于预习;在每章结束后列出内容小结便于复习,重视插图和表格的运用;文字简练;内容具有先进性;参考值更具实用性;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此教材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基础 教材 评价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输血安全和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已经成为临床输血的重要内容,这就对医学检验学生的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临床输血与检验”这门课程从理论教学及临床实习角度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临床输血与检验 教学 改革
  • 简介:探索"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法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在"临床检验基础"讲授过程中,选择与课程内容有紧密联系的、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式教学弥补了课堂讲授不足,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教学相长。

  • 标签: 教学法 教学质量 临床检验基础
  • 简介:医学检验、生物科学、卫生检验等专业的实验教学,由检验技术基础技能训练和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各专业的基础技能训练具有共同的特性,为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建立不同专业检验技术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加强各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减少课程间技能训练项目重叠、遗漏现象。同时编写配套的标准化实验指导,建立一支规范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统一实验教学的手段、目标和要求。每一项目实训环节完成后,学生依据标准化实验指导进行自查,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评,作为学生技能训练合格与否及熟练程度的依据。从个体到整体评价实验教学效果,指导下游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

  • 标签: 实验教学 基础技能 实验考评
  • 简介:检验医学是一门理论、实验、临床等三方面紧密结合的学科,因而使得检验技术不断向多样化和自动化发展。检验教师应定期到医院检验室工作,及时给学生补充新理论、新技术,使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需要强调基础临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 标签: 检验教学 教师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中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送检的672份尿液样本,其中误差较大的有89份,对这89份进行复检,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进行复检之后发现,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实验室因素、临床用药因素、尿液标本保存因素和送检过程。实验室因素影响的误差44份,所占比例为49.4%。临床用药因素的误差16份,所占比率为18.0%。采集尿液的因素13份,所占比例为14.6%。标本保存的因素有11份,所占比率为12.4%。标本送检因素有5份,所占比例为5.6%。结论只有加强对尿液检验因素的分析,才能够使尿液检验的结果更加的准确和科学。

  • 标签: 尿液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对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所具有的实际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2016年收治的肾脏生化检查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检验,试验组患者实施分级检验。记录两组患者检验所得数据,进而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讨论。结果在对于胱抑素C(CysC)阳性检出率上,两组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检验方式,分级检验具有更大的优势。分级检验方式的临床应用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分级检验能明显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是患者后续能接受到科学有效治疗的重要前提。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肾脏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宣传推广。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級检验 诊断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