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含胍盐病毒核酸采集管能否用来采集HPV病毒标本,且与专用采集管比较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10 份用HPV病毒细胞保存液保存的新鲜阳性标本分两组,用不同保存液进行处理。灭活保存管组:取 500 μL 至含 1500 μL 病毒灭活保存管中, 稀释至2000 μL,混匀后,300 μL/ 管,分装 4 管, 其中1 管分别在室温下放置 1 d、3d 、5d,转至 -80℃冰箱保存,直至检测;其中 1 管分装好之后直接放置于 -80℃冰箱保存,作为对照。HPV病毒标本细胞保存液组:取 500 μL 至含 1500 μL 病毒灭活保存管中, 稀释至2000 μL,混匀后,300 μL/ 管,分装 4 管, 其中1 管分别在室温下放置 1 d、3d 、5d,转至 -80℃冰箱保存,直到检测;其中1管分装好之后直接放置于 -80℃冰箱保存,作为对照。5d 后,两组样本 同时做 qPCR 核酸检测。 比较结果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耗材检测中值样本时,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同一时间段灭活保存管CT值〉专用管CT值。低值和高值样本检测结果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个保存时间段,两种耗材检测结果也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耗材统计的标本结果全部检测出,检出率是100%。

  • 标签: HPV病毒 病毒灭活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的质量管理,为配合检验科全面质量控制,向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奠定基础。

  • 标签: 标本采集 质量控制 方法 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2022年9月到2024年3月,选取18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不进行质量控制;观察组90例进行常规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3.33%小于对照组1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期间实施质量控制,可提升血液标本合格率,减少不合格标本。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 采集 质量控制
  • 作者: 谭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重庆401420
  • 简介:采集不同的临床标本的方法是不同的,如:临床酶学测定酶之前,标本还要经过采集、分离和储存等一系列处理过程。而酶在血中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血液离开机体后还会有一定变化。因此,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测定值的变化。采血后1—2小时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除非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不采用血浆而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肝素为抗凝剂,在常用抗凝剂中它对酶的影响最小。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分离血清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入冰箱保存。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口咽拭子核酸的采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需医学观察隔离的 134名患者,其中 68例复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关键是无论采集鼻咽拭子还是口咽拭子,采集的深度和黏膜接触的时长是关键,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标本的采集准确率,让每一位患者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针对复阳患者来研究查找相关原因,采集口咽拭子时患者呕吐反应较大导致取样时间不够,采集鼻咽拭子没有采到鼻腔深处等,导致采集到的细胞绝大部分都是不含病毒的细胞,即有可能造成“假阴性”。从而加强护士的培训,提高规范操作是有必可行的。

  • 标签: 新冠肺炎 鼻咽 口咽拭子 采集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肺炎核酸标本采集及标本转运流程在新冠疫情期间防控和防疫关口前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有效防线。现防疫工作已成为常态化,核酸标本采集以及标本转运欠缺规范,制度流于形式,建议学习规范方法,以利于各医疗及卫生机构有效、安全和高效的开展核酸标本采集及转运工作,持久战役。

  • 标签: 新冠病毒病 核酸标本采集 标本
  • 简介:众所周知,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血液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时需要的重要诊断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检 验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区分疾病的不同阶段,观察疾病的变化判断预后或观 察疗效!由于血液标本采集前,会有一些因素干扰甚至影响检查结果,可能会造 成医生诊断错误,所以,分析前阶段血液样本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能否 真实客观反应患者当前病情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以下为大 家简要科普血液标本采集检验前各种影响因素,让大家对此有所了解。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对策。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患者,其中包括55例内科患者和55例外科患者,对相应临床标本实际采集的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110例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发生33例次临床标本采集错误,在整体标本采集中所占据的比例为10%。结论 临床标本科学且精准地采集与检验的规范性对于临床相关诊断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标本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 160例足跟血采集的新生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0例,其中对照组的新生儿在采血时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新生儿在采血时实施细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在护理后的采血指标(血斑直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以及足跟红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采血指标(血斑直径、采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足跟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实施细节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采血的成功率,且采血的效果非常好,足跟红肿的发生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组跟血 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采血环境和技巧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合格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和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新生儿足跟血传统采集方法和改进后采集方法效果对比。结果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采集1741份,其中17份不合格。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采集2463份,其中2份不合格.改进后的方法采血所需时间短,采集容易,一针采血成功率高,提高了血片合格率。结论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具有减轻新生儿疼痛,采集容易,标本合格率高,提高护理质量的成效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采血技巧 血片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尿标本采集流程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尿液培养质量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起对所有留置保留尿管需进行尿培养患者统一操作规范,制定了标准流程,取该阶段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6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收治的660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尿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标准化流程采集尿标本,有利于提高尿培养准确性,改善护理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标本 采集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临床采集尿液标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研究其采集尿液标本的过程,分析在采集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一些好的针对性建议。结果本次对100例患者采集尿检的过程中,有23例患者采集尿液标本的容器不符合要求,有10例患者留取尿量不符合要求,有12例患者尿液存在干扰物,还有20例患者出现了留尿时间的问题。结论民众对于尿检时采集尿液标本的认知度不高,护理人员在采集尿检标本时,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执行,从而提高尿检的准确性。

  • 标签: 尿液标本 采集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