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2月接收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抽搐、出血和甲状腺危象等综合护理,观察其效果。结果40例患者术后未行护理前出现并发症者8例,未发生并发症者32例,经综合护理干预后,8例并发症患者均全部康复,32例未发生并发症者无1例出现出血、抽搐或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结论对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并发症患者的恢复,提高并发症的预防效率,加强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实时监测分析状态额规律。方法选取无创伤形式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标准血压患者实际的血压变化程度。结果两组对比动态血压值均存在波动性规律状态,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的患者峰值更加突出,两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昼夜规律性变化,昼夜节律消失与正常规律性质的节律标准存在明显的差异问题。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在出现峰值前进行更加合理的用药,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的整体水平,逐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左心室肥大问题,逐步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发病率问题,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问题。

  • 标签: 原发性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雷尼替丁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临床应用雷尼替丁所致不良反应共计74例纳入研究,分析不良反应特点。结果男患者不良反应率相对更高,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药剂型为口服剂,常规剂量外用药,用药10d内不良反应率更高,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中枢系统、变态反应等,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尼替丁在临床应用较广,必须加强安全规范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维护患者安全、健康。

  • 标签: 雷尼替丁 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应用空气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15)与实验组(n=15),将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空气压力治疗仪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D-二聚体、住院时间、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D-二聚体(0.75±0.12)、住院时间(10.25±2.22)、血栓发生率6.67%等指标对比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空气压力治疗仪应用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存在显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取体外冲击碎石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44例患者采取内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48h结石清除率、1个月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治疗率。结果观察组48h结石清除率为79.03%、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96.77%、并发症发生率为8.06%、再次治疗率为4.84%,对照组48h结石清除率为79.55%、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8.61%、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再次治疗率为11.36%;经χ2检验,两组患者的48h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1个月结石清除率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治疗率均小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确切,结石清除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刀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3月份至2016年3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手术用刀为电刀,观察组患者手术用刀为超声刀。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超声刀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率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量、手术所用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无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脂肪液化5例,比例占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总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中采用超声刀治疗,在熟练使用的前提下,超声刀相比电刀具有出血量少、微创、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理想的特点,显著提高了临床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刀 胃肠外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名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保髋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治疗方案,治疗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体外冲击疗法比对保髋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冲击波 股骨头坏死 早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