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科学技术飞快进步的背景下,人类医学技术和能力都所有增强,现阶段各种大型而复杂的手术对于提高疾病治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病人及手术环境等客观因素,是很容易导致人体体温快速下降的,这会导致病人的心血管及凝血机制等受到严重的损害,不利于病人的恢复及长期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术中低体温预防的护理进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术中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浅谈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48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并采用测温导线的方法,对所有患者围术期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测量。观察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时间分布、术中低体温患者输液量分布以及中低体温患者手术部位分布情况。结果在48例接受手术患者中,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时间>2h为32例,所占比例为67.00%;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时间1~2h为10例,所占比例为21.00%;术中低体温患者手术时间<1h为6例,所占比例为13.00%。由此可见,手术时间与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手术时间越短,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几率就越小;术中低体温患者输液量>2000ml为35例,所占比例73.00%;术中低体温患者输液量1000ml~2000ml为11例,所占比例23.00%;术中低体温患者输液量<1000ml为2例,所占比例4.00%,由此可见,术中输液量与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患者输液量越小,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几率就越小;手术部位四肢1例,所占比例2.00%,头颈7例,所占比例14.59%,腹部15例,所占比例31.25%,胸部25例,所占比例52.08%,由此可见,手术部位与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通过对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几率。

  • 标签: 低体温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以降低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对围手术期发生术中的低体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有麻醉的影响、手术室环境温度低、机体散热、输注温度过低的液体或血制品和患者自身体质因素。可通过术前心理疏导、调节手术室环境温度、避免体腔内热量的过多散失、预防输血和输液的“冷稀释”作用、加强术中体温监测和使用保温装置来防控其发生。结论术中低体温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术中低体温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术中低体温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体温在手术中的任何时间点<36℃,称为术中低体温。据报道,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到50%-70%1。虽然低体温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2],但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引起术后寒战、增加切口感染率和心血管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麻醉苏醒延迟等,给患者的手术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给予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有利于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术护理低体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采用低温预防护理干预的措施对手术患者进行低温护理,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手术室患者 7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为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 35 例患者为对照组, 35 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基础护理,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温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体温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情况,并予以比较,同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中、术后体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术中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高度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将低温预防护理措施应用在手术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低温的发生。

  • 标签: 低温 手术室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基础研究数据为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收的62例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措施进行必要的分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低体温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低温护理体温保持在较为理想的状态,整体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增加低温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理想的护理措施,重视术中细节的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的过程更加的规范,为其后期的恢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 标签: 老年骨科患者 术中 疗效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手术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情况进行处理及预防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低体温现象进行防治。结果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低体温现象进行有效的防治,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现象的患者仅为5名,并且在发现低体温现象后及时采取正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以及处理措施对于患者术中的低体温状况能够进行有效防治。

  • 标签: 术中 低体温 防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科患者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3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护理组19例,常规保温组18例,及复合保温组23例,常规保温组与复合保温组各采取不同的术中保温措施,常规护理组未实施保温措施,对比三组患者术中体温、寒颤及预警病例数。结果复合保温组术中低体温消失,常规护理组及常规保温组低体温依然存在,复合保温组寒颤与预警病例少于常规护理组与常规保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护理组与常规保温组术中体温、寒颤、预警病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术中采取复合保温干预可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有利于获得更显著的手术效果,值得采用。

  • 标签: 老年骨折患者 低体温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我科护理文件书写,提高体温单的合格率,为诊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防范医疗纠纷。方法依据《江油市人民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定》,统计眼科和耳鼻咽喉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1,807份运行病历中体温单存在的缺陷。结果应用护理质控管理对体温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的对策

  • 标签: 护理质控 体温单 改进
  • 简介:摘要:手术中如果出现低体温就会导致病人的心率增加、血压上升、颅内压增强、机体耗氧增加、新功能出现异常、出血量增加、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后果,针对以上后果,需要进行科学的预防措施。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手术中产生的低体温现象发生,主要是与麻醉药物、手术的环境、病人自身因素等有关,因此需要对手术室的温度进行调节,采取保温护理,减少患者热量的流失,从而采取措施来进行护理工作,降低手术中低体温发生概率。

  • 标签: 手术 低体温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体温保护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取单双号分组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50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体温保护护理。对比体温变化、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切皮时和关腹后观察组产妇体温都更高,且观察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更低,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综合体温保护护理,可以有效维持正常体温,预防术后低体温和凝血功能障碍。

  • 标签: 剖宫产 综合体温保护护理 低体温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