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常常被忽略,正确护理很关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术中低体温常常被忽略,正确护理很关键

李沙沙

宣汉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64

手术过程中,病人体温的细小变化往往不被重视,但术中低体温(围手术期低温症)是一个并不罕见的问题,其对病人的影响绝非小事。低体温不仅会延长病人的恢复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凝血功能,甚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因此,在手术期间保持病人的正常体温范围实为一项关键性护理工作。本文将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影响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护理。

一、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手术室的温度设置通常是较低的,大约在22℃到24℃之间。这样的环境温度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此外,手术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得患者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进一步加剧体温下降的趋势。其次,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在空气中,使得身体散热加速。手术时间越长,暴露的面积越大,散热就越快。同时,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冲洗液、血液和输注液等通常是低温的,这也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此外,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和手术操作也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例如,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呼吸机、静脉输液泵等设备在接触患者皮肤时,可能会将冷空气或冷液体传递给患者,从而导致体温下降。

二、术中低体温的影响

1. 生理功能紊乱: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低体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影响体内代谢过程,导致能量生成减少。同时,低体温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增加手术风险。

  1. 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会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的下降可能增加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度,甚至可能导致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2. 免疫功能抑制:术中低体温还可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手术创伤和感染的抵抗力。免疫功能的下降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
  3. 药物代谢减慢:低体温会减慢药物的代谢速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这可能增加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甚至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
  4. 术后寒战和不适感:术中低体温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寒战和不适感。寒战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5. 延长住院时间:由于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上述多种不良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可能会减慢,从而延长住院时间。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三、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1)评估患者的年龄、体重、基础体温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低体温的风险因素。

(2)对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进行评估,预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预防低体温的措施、保暖设备的使用等。

(4)术前告知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

(5)准备足够的加温设备和保温用品,如保温毯、保温垫、加温仪等,确保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1. 环境温度调节

(1)调节手术室的温湿度:将手术室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推荐的室温为21-23°C(70-73°F),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高湿度可以帮助保持热量,而过分干燥的空气会增加水分蒸发,导致体温下降。

(2)使用加温装置:在手术室内安装医用加热器,如空气温暖系统或加热毯,以加温病人的身体。这些设备通过升高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来减少热量散失。

  1. 体表保暖措施

(1)使用保温毯或保温垫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保暖。保温毯可以覆盖患者的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减少体表散热。保温垫则可以垫在手术床或手术台上,减少患者与冷设备的接触。

(2)对患者的暴露部位进行遮挡,如使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遮盖暴露的皮肤,减少与冷空气的接触。

(3)尽量避免弄湿被服或保持手术床干燥,以免增加散热。

(4)使用热水袋等设备,对患者的四肢或输液处进行局部保暖,但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1. 液体加温

(1)输液加温器使用:应使用输液加温装置来加温所有直接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输液加温器可以将液体加热至接近患者的正常体温,常设置在37°C左右,以避免冷液引起的低体温反应。

(2)监测液体温度:在输液过程中,定期监测液体的温度,确保输液温度保持恒定,并符合医疗安全标准。

(3)温暖液体储存:在未使用前,将输液和输血液品储存在温控设施中,并按需提取使用。

(4)减少输液管暴露:输液管道暴露在外会因环境温度较低而导致液体温度下降,所以应尽可能减少管道的暴露长度,或使用保温材料包裹输液管。

  1. 调整麻醉药物输注速度和浓度

(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以减少其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作用。

(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体温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输注速度。

6. 术后延续护理

(1)持续体温监测:术后,患者仍需接受体温的持续监测。通过使用体温计或温度探头,医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患者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2)保温措施:尽管手术已经结束,但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可能仍未完全恢复。因此,继续使用保温毯、保温垫等保温设备是必要的。同时,确保病房内的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3)观察与评估: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与低体温相关的症状,如寒战、心率下降等。此外,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等也可以提供有关体温的线索。

(4)及时处理并发症:低体温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风险等,在术后仍需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如出血增多、伤口红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患者教育与沟通:术后,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低体温的风险、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是很重要的。通过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6)康复与随访:随着患者的康复,低体温的风险逐渐减少。但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定期的随访是必要的。通过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体温恢复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术中低体温的问题在忙碌的手术室可能微不足道,但它对患者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体温只是数字,但背后反映的是对患者全面护理的重视与关怀。通过这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