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愈合足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工作已经成为了现在医学中的关注重点。关注愈合的速度,因其对手术后的恢复膝关节锻炼有重要意义,可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能力。目前,对于自体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愈合的类型没有具体的定论,对于移植肌腱在整个隧道的愈合过程中,对于愈合的过程和愈合的方式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虽然重建后的效果与手术的技术关系密切,但是不可轻对于视愈合的影响因素。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发现纤维软骨带是帮助—骨相连部位恢复的重要的因素。在愈合的过程中可检测到的碱性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促进细胞声场和代谢的重要调节分子,同时对于软骨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

  • 标签: 明胶海绵复合物 腱—骨愈合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移植物愈合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兔一期行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一侧保留残端纤维,对侧切除残端纤维。重建术后6、12、18及24周时,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测,分析移植物愈合变化情况。结果重建术后各观察时间点上,保留残迹组移植物界面组织构建更接近正常,术后24周时保留残迹组界面软骨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切除残迹组[(56.5±2.4)vs(45.7±2.7),P〈0.05]。结论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助于移植物愈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并取同侧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月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并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后掌长肌腱球填塞术治疗月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月骨 缺血坏死 掌长肌腱 腱球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一半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环钻钻取肌腱附着点柱状块,建立股骨双道及胫骨道,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道内紧密固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6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7分(43~65分),术后12个月时平均为86分(68~92分),总优良率87.5%。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半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术中股骨及胫骨道精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组织移植 后交叉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复合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20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同种异体髌复合体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行同种异体髌复合体加双带线锚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情况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复合复合体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双带线锚钉 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髌末端病的作用,为髌末端病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提供可供临床参考的方案选择,为治疗髌末端病提供合理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在PubMed、Medline、和CNKI数据库,分别以“patellartendon、quadricepsfemoris、terminaldisease”和“髌、股四头肌、末端病”为关键词,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和中文,检索1995年1月—2017年11月发表的有关髌末端病治疗的文章。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近期发表在较为权威期刊的论文8篇纳入分析。结论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髌末端病的治疗方法不断完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快速完善和发展相关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 标签: 髌腱 股四头肌 末端病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人掌膜挛缩症的发病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的临床69例资料,从发生率、家族史、相伴的慢性心肺疾病、吸烟饮酒生活习惯、病理组织检查和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国人的本症发生率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有家族史的患者罕见;且常伴有影响氧交换的慢性呼吸循环系统疾患;有烟酒嗜好者占39.1%;活动期有肌成纤维细胞簇集成团及大量Ⅲ型胶原纤维的病理组织出现;掌膜全部切除与部分切除的治疗效果无差异性.结论戒烟戒酒及治疗慢性心肺疾病对防治国人掌膜挛缩症有积极意义;挛缩的病理组织基础是肌成纤维细胞簇集成团及大量Ⅲ型胶原纤维形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彻底切除手掌、手指病变组织可防止复发.

  • 标签: 掌腱膜挛缩症 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纤维 发生率 家族史 慢性心肺疾病
  • 简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重建常用自体替代-肌腱-(bone—patellartendon—bone,BPTB)、股四头肌腱-髌骨(quadricepstendon—patellarbone.QTPB)、Hamstring。替代的固定有各式各样的方法,BPTB和QTPB通常采用内镶螺钉和挤压钉固定,Hamstring的固定方法有:缝合、内扣器、垫环器、固定锚、U形钉、钉板器、内固定器、横钉和内镶钉。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股四头肌腱 固定技术 BPTB 固定方法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ACL损伤,年龄17岁~50岁,平均30.7岁,进行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ACL重建术.结果本组22例术后膝关节均获正常活动范围.术后Lachmen试验:19例≤1+,2例2+,1例3+.轴移试验:20例阴性或可疑,2例阳性.术后Lysholm评分为(87.7±9.6)分,较术前(54.4±12.1)分显著提高(t=2.33,p<0.05).术后Tegner活动评分为(5.1±1.3)分,较术前(2.8±0.8)分显著提高(t=4.36,p<0.01).19例X线内固定物的位置良好,3例内固定物的位置欠佳.3例胫部伤口早期感染,经伤口处理愈合.22例随访7月~25月,平均15.7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Hamstring重建ACL是一种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有前景的术式.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Hamstring腱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单外侧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14指钮孔畸形患者,在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方作弧形切口,将一侧外侧于关节囊水平切断,移位与损伤的中央束近端用5-0肌腱缝线做水平褥式缝合。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用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4例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伸直受限5°-15°,平均改善30°-40°,钮孔畸形得到矫正。结论采用单外侧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 标签: 腱损伤 钮孔畸形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骨超声诊断方法在髌炎患者髌韧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髌炎患者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肌骨超声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及信度系数。结果研究组髌炎患者通过采用肌骨超声检查,髌韧带厚度(6.92±0.80)mm、髌韧带横截面积(1.45±0.30)cm2、信度系数0.92,与对照组(6.62±0.68)mm、(1.60±0.45)cm2、0.75相比较,信度系数为优秀(ICC>0.90),临床诊断结果差异较为显著,比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能够准确诊断髌炎患者髌韧带情况,其数值科学精确、信度系数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骨超声 髌腱炎 髌韧带 影像学检查 信度系数
  • 简介:背景:陶瓷-陶瓷界面因低磨损而被重视,但其也伴随着异响和破裂的风险。因此目前对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全面收集2015年1月前发表的比较陶瓷-陶瓷界面和陶瓷-聚乙烯界面全髋关节置换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其中陶瓷-陶瓷界面人工关节1231髋,陶瓷-聚乙烯界面人工关节932髋。Meta分析结果发现,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均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陶瓷-陶瓷人工关节有着较高的术中、术后假体破裂率和异响发生率,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则假体磨损速度更快;但在短-中期随访中,关节脱位、溶解、假体松动等置换相关并发症和各原因导致的假体翻修率在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陶瓷-陶瓷和陶瓷-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在短-中期随访中并无明显差异,但其二者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半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治疗陈旧性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十堰市太和医院1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8例陈旧性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新鲜断裂的内侧副韧带、Ⅰ度和Ⅱ度损伤患者排除。术前应力位拍X片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健侧〉5mm,磁共振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皱缩或断裂。手术方法为取自体同侧的半肌,编织缝合,编织好的肌腱从胫骨的内侧脊前方穿入,从脊的后方穿出。然后将肌腱的两个尾端用导引针穿入股骨隧道,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拍摄膝关节内侧应力位片、应用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评判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t=7.449)、IKDC评分(t=8.915)、膝内侧应力位片开口距离与健侧距离的差值(t=5.014)均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自体半肌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浅层对治疗膝内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侧副韧带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治疗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搬移的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控制好搬移的速度,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51例搬移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搬移的速度,使缺损的患者患肢愈后良好,达到延长的标准。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