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融合、自体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和放射结果。研究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一直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治疗。然而,尚没有研究对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融合、自体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方法: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

  • 标签: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CAGE植入 颈椎间盘置换 骨融合 自体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转移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转移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横突间植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横突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融合率为28例(82.35%),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优于横突间植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退行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筛选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划分参考组(25例,椎管减压术)、试验组(25例,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7d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脊柱侧弯患者效果突出,相较于传统治疗疼痛轻微,有利于功能恢复。

  • 标签: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治疗效果
  • 简介: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颈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术中,植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块后移可致颈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垫结合自体粒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中椎体间融合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 2010年 6月至 2016年 4月 3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病例,男性 216例,女性 151例,平均年龄 62.7岁。有腰椎融合手术指征,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同种异体垫加用自体粒椎体间植。通过术后 3月、 6月、 9月、 12月、 18月的随访,观察临床椎体融合效果。结果:术后 9月椎体间植良好,融合,结论:此种植方法对椎体间融合治疗效果良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保证腰椎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标签: 同种异体骨垫 自体骨粒 椎间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颗粒植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颗粒植治疗的开放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颗粒植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脊柱侧弯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退行脊柱侧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开展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而行椎管减压术)与实验组(31例:开展椎间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Cobb角以及视觉模拟VAS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脊柱侧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减压时自体做椎间和横突间植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具有严重神经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国产钛质椎弓根固定器固定、后路椎板减压,减压时自体做横突间和椎间椎骨融合。结果经过平均1.0年随访,椎体滑脱完全复位12例,大部复位1例;疗效评价: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良好,减压时自体椎间和横突间联合植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滑脱 内固定 植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期后路植融合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融合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截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36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前路腹膜外途径,清除病灶,支撑植,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L3-S1),术后进行常规的抗腰骶段脊柱结核治,检查植融合情况及疗效.结果随访后,患者各指标恢复良好,无再复发.结论一期后路植融合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融合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结核;移植;内固定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fixationofaposteriorinterbodyfusionandanteriordebridementefficacyoffusion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MethGodsInterceptionApril2012-April201536casesof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forthestudy,takeanteriorextraperitonealapproach,debridement,strutgraft,posteriorpediclescrewfixation,treatmentoflumbosacralfusionspine(L3-S1),afterroutinesituationsandefficacyofanti-tuberculosistreatmentoflumbosacralspine,checkingfusion.ResultsAfterfollow-up,eachindexpatientrecoveredwellwithoutrecurrence.ConclusionsFixationaposteriorinterGbodyfusionandanteriordebridementefficacyoffusionlumbosacralspinaltuberculosisissignificant,worthyofpromotion.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0-01

  • 标签:
  • 简介:背景:成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系骨骼I型胶原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强度显著降低、反复骨折、畸形愈合的罕见疾病。截矫形术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目的:探讨多段截治疗成不全下肢多重度畸形的围术期管理、手术方法及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不全合并重度下肢畸形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4.7岁(9~27岁)。下肢长骨中24存在畸形,术前股骨及胫骨畸形成角为63°(20°~120°)。结果:18行多段截弹性髓内钉固定。单平均截3.4处(3~4处)。股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7h(1~2.5h),胫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2h(1~1.5h)。股骨侧手术单出血量223ml(150~600ml)。平均随访17.7个月(6~40个月)。患肢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4.3个月(4~6个月)。愈合时间5.4个月(4~8个月)。无不愈合、再骨折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由术前45.7分(24~80分)提高到术后85.7分(78~96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0.8分(36~70分)提高到术后74.0分(60~90分)。手术前后的Barthel评分和WeeFIM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多段截内固定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最大限度矫正重度肢体畸形,多联合一期手术显著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成骨不全 多段截骨 弹性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段截矫形治疗成不全下肢多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0例成不全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多段截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成不全下肢多畸形患者中共有畸形70处,平均畸形角度为63°,股骨侧、胫骨侧单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存在下肢长度差患者,均采用特制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段截固定术能够促使成不全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得到纠正,可对重度肢体畸形进行矫正,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成骨不全 下肢多骨畸形 多段截骨 矫形治疗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板切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患者84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半椎板切除术治疗,42例)、研究组(全椎板切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比较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植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退行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全椎板切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12名多导睡眠图(PSG)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儿童与36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儿童的下颌皮质宽度(MCW)进行了回顾横断面研究。结果:PSG诊断为OSA儿童与健康儿童(3.2±0.5mm;P=0.003)相比MCW较薄(2.7±0.4mm),MCW与OSA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β=0.74,P<0.01),MCW与OSA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诊断为OSA的儿童下颌皮质宽度减小,这可能反映了SDB与稳态的改变相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