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DNA含量与胃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IMS-2000型癌细胞DNA分析系统测定163例胃癌患者的DNA指数、平均CV值、DNA主峰面积、DNA主峰质量(pg)、平均DNA质量(pg)、G0G1期细胞百分率、S期细胞百分率、G2M期细胞百分率以及5倍体超过率等9项指标,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这9项指标与生存率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A含量与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无相关性.DNA含量不能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 标签: 胃癌 DNA含量 图像细胞仪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自身心态与疾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以协助患者进行自身心态的调整,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心态 疾病预后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患者28d,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或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血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2)、四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标积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患者的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 标签: 脓毒症 临床指标 预后 血总胆红素 红细胞压积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与围生儿预后关系。方法随机抽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55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无胎儿宫内窘迫的55例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分析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因素,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预后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5例胎儿宫内窘迫病例中,20例为脐带因素,17例为高危妊娠,13例为羊水过少,5例为第二产程延长,其中以脐带因素最为多见,占36.4%。对照组新生儿平均NBNA得分为(38.81±0.81)分,观察组新生儿NBNA得分平均为(34.79±0.69)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t=27.996,P=0.000);对照组手术产率和围产儿窒息率分别为20.0%、5.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2.7%、25.5%,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因素较多,以脐带因素最为常见;胎儿宫内窘迫可引起新生儿窒息或窒息进一步加重,建议临床结合母婴具体情况做出产前预测,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做好胎儿宫内窘迫的预防工作。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围生儿预后 窒息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率(M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21例胃癌患者MLR与预后关系。结果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MLR高低与病检淋巴结数(大于或等于7枚)无相关性(P〉0.05),但MLR影响术后生存时间,两者间存在直线关系(P=0.001)。MLR预测术后3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与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死亡的准确性与N分期相当。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 预后
  • 简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微小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国内普遍推广和应用,结合应用的情况,探讨该技术与预后关系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技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IgE水平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能否应用血清IgE水平作为判断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方法对72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进行血清lgE测定,采用酶标法,鼻咽部放疗剂量为DT70~78Gy,颈部为DT60-70Gy。结果正常人血清IgE为(342.8±150.1)μ/ml,鼻咽癌患者血清IgE为(667.3±342.8)μ/ml,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IgE水平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能呈正相关,鼻咽癌患者血清IgE越高意味着其预后越差。

  • 标签: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免疫学 IGE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中风病的预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关的医护人员,因此进行了此次研究。本次研究进行了前瞻性的中风登记,并对参与本次研究的病人进行了一个月、四个月、七个月以及一年的随访,为后续的影响中风病预后各项因素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并将分析重点放在了中风病人初入院时的中医证候分布以及预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从而为以后提高中风病人的生存时间以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有267名中风患者,其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风症以及痰症,而其证候的组合则是以两种证候组合与三种证候相组合为主。通过预后因素的分析发现首发中医证候通常与一个月、四个月以及一年的不良预后相关,而痰症的则是与四个月与七个月这两个时点的不良预后相关;同时入院的延误时间也与一个月的不良预后关系,特别实际上是与四个月的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中风病 首发 中医证候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关系,以指导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决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老年髋部患者152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输血,将患者进一步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需要输血的患者)和研究组(需要并接受输血的患者)队列。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的出院前ADL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围术期输血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单纯血尿为症状的IgA肾病患者的预后,恢复并分析牛津分型应用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时,研究期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将我院收治的以单纯血尿为症状的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50名患者,按临床特点分组,同时录入5名健康对象,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镜下血尿组(n=20)、发作性肉眼血尿组(n=20)以及合并组(n=10)。且患者结束治疗后,研究人员记录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并按预后恢复状况,分为缓解组、病情存在组及病情进展组,根据牛津分型中提出的四项病理指标,及排除的两项病理指标,针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及牛津分型开展研究,探讨其中的关联性。结果:此研究结果中,评价全部随访患者的结果,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43(86.00%)例患者病情有所改善,5(10.00%)例出现病情进展,2(4.00%)例出现肾功能恶化。分析患者病情时,牛津病理分析结果表明,MISOEOT0及MISIEOTO占比最高。本次研究录入5名对照组健康对象无意义。结论:此研究结果中显示以单纯血尿为主的IgA肾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约有20%患者出现病情进展,其中大约有4%的患者愈后恢复,相对较差。

  • 标签: IgA肾病 肾炎 牛津分型 单纯性血尿 少量蛋白尿
  • 简介: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收集2001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术后经病理学确诊的493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结果TNBC多见于〈35岁未绝经的女性,且组织学分级较高(P〈0.05)。TNBC5年无病生存率(DFS)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58.5%,76.5%)(P〈0.05);5年总生存率(OS)低于non-TNBC(70.5%,86.5%)(P〈0.05)。结论TNBC临床病理特征特殊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针对其辅助治疗方案需进一步探究。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l%~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者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癌周淋巴结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肺结核诊治时机与产妇预后关系。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0例妊娠期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依据诊治时机将其分为甲组(产前诊治、15例)和乙组(产后诊治、15例),对两组产妇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甲组血播肺结核和继发肺结核分别占到13.3%%和86.7%,乙组分别为53.3%和46.7%,两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未出现死亡,乙组患者死亡率达13.3%,甲组治愈率为100%,乙组治愈率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产前诊治能明显减少重症肺结核和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妊娠期 分娩 肺结核 诊治时机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呼吸衰竭患者被送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和疾病预后效果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最近半年收治的应呼吸衰竭被送入急诊室抢救的患者资料,对相关病例资料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汇整、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入急诊抢救室时机和患者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本次研究总结发现,正常工作日且为日渐送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与节假日或夜间送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临床预后效果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患者最后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年龄以及各项身体参数指标。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预后和送入急诊抢救室的时间没有明显关联。

  • 标签: 呼吸衰竭患者 急诊抢救室 时机 疾病预后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氧与脑胶质瘤患者化疗抵抗以及预后两者的关系。方法:体外选取氯化钴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缺氧状态进行改善和调整,借助蛋白印迹法对机体细胞内的缺氧标志物变化加以统计(缺氧诱导因子-1α),评估患者生存率情况,判断缺氧是否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命产生影响。结果:缺氧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表达指标为(0.428±0.033)、对照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蛋白表达指标为(0.192±0.011),比较之下缺氧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吸光度强度更大;缺氧细胞替莫唑胺相关半抑制浓度平均指数是(3.521±0.432)μg/ml、对照细胞替莫唑胺相关半抑制浓度平均指数是(2.503±0.221)μg/ml,比较之下缺氧细胞替莫唑胺相关半抑制浓度指数更高,p0.05。实践研究组两年之中的生存率可以得到保障,可是远期的生存率分析上,实践研究组以及参照研究组的指数之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缺氧会加快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产生的抵抗作用,影响患者正常预后

  • 标签: 缺氧 脑胶质瘤 化疗抵抗 预后关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呼吸衰竭患者被送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和疾病预后效果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最近半年收治的应呼吸衰竭被送入急诊室抢救的患者资料,对相关病例资料的信息进行了综合汇整、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入急诊抢救室时机和患者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本次研究总结发现,正常工作日且为日渐送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与节假日或夜间送入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临床预后效果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导致患者最后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年龄以及各项身体参数指标。结论: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预后和送入急诊抢救室的时间没有明显关联。

  • 标签: 呼吸衰竭患者 急诊抢救室 时机 疾病预后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R0切除且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上下切缘距离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81例,分析上下切缘距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管侵袭、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的关系。比较不同上下切缘距离患者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上切缘距离增大与肿瘤大小〉5cm、TNM分期、肿瘤部位、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下切缘距离与肿瘤大小〉5cm、有血管侵袭、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胃癌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0.05);上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8个月,显著的高于上切缘〉3cm的患者的46个月(P〈0.001);下切缘≤3cm的患者5年随访期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显著高于下切缘〉3cm的患者的44个月(P〈0.001)。结论:胃癌术后上下切缘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等因素显著相关,上下切缘〉3cm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上下切缘≤5cm者。

  • 标签: 胃肿瘤 切缘 预后 生存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预后相关性。方法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T-钙黏蛋白表达分为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分析T-钙黏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LogRank法检测乳腺癌中T-钙黏蛋白表达情况对乳腺癌5年生存率以及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中,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有无绝经、有无家族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临床分期Ⅲ期比例(65.2%、37.5%、23.2%)高于T-钙黏蛋白阳性组(41.1%、13.1%、6.0%),χ2=15.62、22.70、17.8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钙黏蛋白阴性患者较T-钙黏蛋白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低(LogRank=13.629,P<0.01;LogRank=22.36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钙黏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T-钙黏蛋白表达阴性患者预后差。

  • 标签: 乳腺肿瘤 钙黏着糖蛋白类 预后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