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女,32岁,下腹部持续性闷痛1个月余,无腹胀、腹泻、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无阴道不规则出血.癌胚抗原(CEA)1.46ng/ml,CA12519.68U/ml,CA19917.31U/ml.曾就诊于外地医院超声示:盆腔内异常实性团块.在我院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子宫上方见一低回声区,大小约11.1cm×13.1cm×6.8c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该低回声区似与子宫相连,但与子宫不同步移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动静脉血流,其中动脉血流峰值为106cm/s,阻力指数0.35,子宫肌层及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超声提示:子宫上方实性占位(子宫浆膜下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肿块来源于肠系膜),建议行MRI检查.MRI示:下腹部巨大肿块,考虑肠源性或肠系膜源性肿块.术中探查:盆腔内可触及巨大肿物,大小约8cm×13cm×15cm,质实、光滑,与脐尿相连,并与大网膜粘连.术后病理诊断:(脐尿)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肿瘤大小15cm×13cm×7.0cm).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超声表现 子宫浆膜下肌瘤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腹部巨大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玫瑰痤疮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生与皮肤天然免疫防御功能与屏障功能损害、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为玫瑰痤疮患者开展治疗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炎性病理过程,并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进行修复,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光电治疗等,其中光电疗法在玫瑰痤疮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对玫瑰痤疮的光电疗法研究进展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复系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以往一直认为ERS是一种正常或生理性变异,但近年来屡有ERS与心脏疾患相关的报道.故广为关注。

  • 标签: 早复极综合征 心脏疾患 ST段抬高 生理性变异 心电现象 形态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5~2010年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完全性鹿角结石68例,部分鹿角结石74例,多发结石82例。将患者分为组,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上或下肾盏。所有患者经第一经皮肾通道清除大部分结石后再根据需要一期或期建立第、第三或第四经皮肾通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一期或期手术后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部分患者术后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中,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结石取净80例,结石取净率77%,总手术时间125~260min,平均186min,住院17~28天,平均住院25天;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结石取净109例,结石取净率91%,总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4min,住院11~26天,平均住院18天。结论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能显著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取净率。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氧化钛纳米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氧化钛纳米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钛纳米。采用滴加法在氧化钛纳米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氧化钛纳米结构完整,径大小均匀,约为70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氧化钛纳米表面,成功封堵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最开始的3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中释放出来,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 标签: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二氧化钛纳米管 阳极氧化 地塞米松 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光电协同技术ELOS美肤治疗仪在治疗敏感性皮肤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9.03-2020.03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分析后采用ELOS美肤治疗仪治疗,以治疗有效率为评价标准。结果 痊愈6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96%。结论 光电综合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可以尝试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光电综合治疗 敏感性皮肤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重度痤疮(Severe acne,SA)患者联合使用果酸换肤、光电协同技术(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SA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双盲法分为A组(31例,果酸换肤)和B组(31例,果酸换肤+Elos),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皮肤生理指标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 SA患者联合使用果酸换肤、Elos,能更好地改善皮肤状态,效果显著。

  • 标签: 果酸换肤 光电协同技术 重度痤疮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早复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持续性抬高,但与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包炎有明显不同,病人自觉胸闷、心慌等症状,有些病人可以没有自觉症状.现将我们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早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分析慢性牙髓炎患者实施一次性根治疗与次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7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组,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应用一次性根治疗的35例患者为A组,应用次根治疗的35例患者为B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情况、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牙髓炎患者 一次性根管治疗 二次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临床发生率、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108颗,拍摄术前X线片及CBCT,探查根,记录根数目和类型;采用机动镍钛器械M3进行根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结果 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为78.7%,MB2根较细且弯曲,用8号C锉和10号K锉结合EDTA凝胶可疏通根。根疏通中有3只10号K锉折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较高,MB2根较细且弯曲;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 标签: [] 牛牙症 上颌第一磨牙 近颊第二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痛,刷牙、咬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目前临床所用脱敏药物多种多样,但疗效报道不一。近年来,我们采用固宁脱敏凝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并作了疗效随访,结果表明固宁是治疗牙本质过敏较好的药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极固宁 牙本质过敏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复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份到2016年5月份之间XX院50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早期复综合征发生和患者年龄、性别、心率和劳动强度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年龄和早期复综合征发生率呈现反比关系;早期复综合征发生率在患者心率<60次/min的阶段检出概率最高,患者心率增加发病率降低,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早期复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患者不同的劳动强度有关,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早期复综合征常发生于青壮年劳动强度很高的男性身上,可能和患者神经张力的提升有关系。

  • 标签: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临床意义 心电图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双射频在治疗髌骨软骨退变中价值。方法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和内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制造16只山羊髌骨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3个月后对右髌骨退变的软骨进行双射频成形手术,左膝为对照侧,两侧同时进行恢复髌股关节对合的手术。观察双射频对退变软骨的即刻效应和后期效应。结果造模方法可以造成山羊髌股关节倾斜,3个月后发生以髌骨内侧面OuterbridgeⅠ级和Ⅱ级为主的病变。即刻观察发现射频处理后的软骨表面光整,小的裂隙被融合。浅层的少量软骨细胞死亡,深层细胞受到的影响比较小。3个月后发现治疗侧髌骨软骨表面仍光滑,改良Mankin’8软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侧(8.50±2.51)分,对照组(11.00±4.15)分(t=2.57,P〈0.05),治疗侧软骨损伤比对照侧轻。流式细胞学检测发现治疗侧软骨细胞死亡率(18.69±7.26)%,和对照侧(25.66±1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结论一个能级的双射频不会对软骨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软骨成形术是治疗髌骨软骨退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双极射频 髌骨软骨软化症 治疗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