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心肌病合并心内血栓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三年内(即2019.06-2022.06)治疗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或者限制心肌病(RCM)合并心内血栓患者,对其展开临床回顾性分析,进行分析总结两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HCM患者与RCM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为心房颤动或者心房扑动,例数依次为41例、37例。并且两者通常采取口服抗凝药进行治疗,并且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例数依次为33例与22例;(2)HCM患者左心室血栓、左心房血栓、右心室血栓、右心房血栓例数依次为11例、38例、0例以及4例;RCM患者左心室血栓、左心房血栓、右心室血栓、右心房血栓例数依次为9例、23例、0例以及15例。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心肌病患者其心内血栓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其中最为常见的位置为左心房。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心内血栓 临床特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限制性输血和非限制性输血对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预后影响的对比,以此来探究出对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预后存在有更加积极的影响的输血方式的策略。最终进行正确输血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方法我院婴儿科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这一年之间,收治了152例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此项研究的抽取标准,排除干扰因素,从诸多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出120例患者,然后将这12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将实验组记录为Ⅰ组,对照组记录为Ⅱ组。在输血治疗中,实验组采用限制性输血,对照组则采用非限制性输血。治疗后,通过对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多项生命指标的对比研究,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计数(RBC)以及早产儿1周内头颅超声变化。以此来得出结论。结论限制性输血策略可能与出院患者贫血有关,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特点选择输血策略。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非限制性输血 贫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非限制性输血对低体重贫血新生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低体重贫血新生儿79例的病历资料,按照贫血严重程度和红细胞压积(HCT)数值分为限制性输血组患儿42例和非限制性输血组患儿37例,记录所有新生儿第1次输血前HCT、第1次输血前日龄、每人输血总量、每次输血量、输血次数,同时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限制性输血组比较,非限制性输血组第1次输血前HCT较高,第1次输血前日龄、每人输血总量、输血次数较低,吸氧时间、无创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颅内出血、院内感染发生率(28.57%、35.71%)高于非限制性输血组(8.10%、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氧、无创CPAP、机械通气、氨茶碱人数上,在氨茶碱时间、住院时间上,在呼吸暂停、脑白质损伤、动脉导管再开放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及时纠正低体重新生儿贫血现象,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利于病情好转与康复.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非限制性输血 低体重 贫血新生儿
  • 简介:跟骨结节是跟腱的附着点,由于跟腱的力学特性,对于有移位的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多数学者建议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由于跟骨为松质骨,内固定不够牢固。术后需长期石膏等辅助外固定,易导致踝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笔者采用钢丝限制环治疗跟骨结节撕脱性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撕脱性骨折 跟骨结节 钢丝限制环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 踝关节僵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无生活限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股沟疝住院患者319例,以上患者无严重的基础疾病,年龄21-65岁,根据患者自行选择的治疗方式分成4组,分别为A组87例,采用无生活限制的方法,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下的UHS手术,B组71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的UHS手术,C组89例,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D组72例,采用常规的局麻下的UHS手术比较并发症、术后对生活的限制、术后不适感、以及术后患者的接受程度,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组手术中麻醉效果好,术后没有并发症和生活限制,患者接受程度高,B、C、D组存在术后不同的并发症和医疗措施,无法全部恢复正常的生活,患者接受程度较低。结论优化的临床流程及周到的细节处理,可以达到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无生活限制的目的。

  • 标签: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舒适外科 无生活限制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创伤失血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组,每组各包含3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PT和APTT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和APT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和复苏成功率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相较行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患者的PT以及APTT生理指标水平,改善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实现创伤性疾病的治疗转归,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限制性体液复苏 创伤外科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从世界范围看,由于广泛存在对血液的不正确使用,造成临床血液供应紧缺,且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为此,WHO血液安全和临床技术策略指出:提高临床输血水平,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治疗贫血的传统输血阈值是Hb100g/L(Hct30%),该值是根据最大氧输送到外周器官的理论计算值而人为设定的。

  • 标签: 限制性红细胞输血 输血阈值
  • 简介:摘要: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应用及管理承担主体责任,限制类医疗技术属于医疗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医务人员意识薄弱、医疗机构管理不健全、技术审核不严格及管理过程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医疗机构必须致力于推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智能监管水平,确保医患沟通得到严格落实并保证医疗技术备案得到及时办理,不断提升医疗管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 标签: 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研究,分析开放性输血和限制性输血,以此来分析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限制性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阶段,在该阶段内筛选本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共计50例,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开放性输血,实验组25例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输血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输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输血量和输血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花费较大,对于资金不足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更优,不仅不会影响恢复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而且可以降低资金的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危重症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限制步行对恢复期步态的影响。方法对急性期偏瘫患者限制步行,在步行时可早期应用踝关节支具(AFO),加强对躯干、骨盆、膝、踩关节控制训练,在取得了较好的控制能力再进行步行能力的训练。结果偏瘫病人在恢复期的步态明显改善。结论早期对偏瘫病人限制步行可明显改善偏瘫病人的异常步态。

  • 标签: 限制步行 功能训练 异常步态
  • 简介:摘 要:血流限制训练( BFRT),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对肢体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本文通过总结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述其促进肌适能的生理机制,分析其 BFRT对老年人肌适能产生的影响,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 肌适能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限制补液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术后限制补液,并予以临床护理。结果100例直肠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不长,康复情况良好。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术后限制补液可以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直肠癌 限制补液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限制性输血策略对ICU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ICU患者80例,根据其临床指征,采取不同的输血方案。其中,运用宽松性输血的患者有36例,命名为对照组;运用限制性输血的患者有44例,命名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安全,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血策略 ICU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MRI在膝关节运动损伤评估中的价值与限制。方法:以我院2023年6月到2024年3月收诊的60例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急性检查,确定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不同诊断方式评价半月板损伤结果半月板损伤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果对比,一级及二级没有差异,三级半月板损伤诊断结果对比,有差异,(P=0.026<0.05)。MRI诊断韧带损伤准确率:前交叉韧带MRI检出、MRI与膝关节镜符合、MRI真阴性、MRI假阳性、MRI未发现、准确34、26、0、8、1、76.47,后交叉韧带MRI检出、MRI与膝关节镜符合、MRI真阴性、MRI假阳性、MRI未发现、准确6、5、0、1、1、83.33,内侧副韧带MRI检出、MRI与膝关节镜符合、MRI真阴性、MRI假阳性、MRI未发现、准确4、3、0、1、0、75.00,外侧副韧带MRI检出、MRI与膝关节镜符合、MRI真阴性、MRI假阳性、MRI未发现、准确4、1、0、2、1、25.00,合计MRI检出、MRI与膝关节镜符合、MRI真阴性、MRI假阳性、MRI未发现、准确48、35、0、12、3、73.92。结论:膝关节运动损伤评估中采取MRI技术能够更好的判断患者的韧带损伤情况,对于半月板三级结果诊断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种诊断方法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诊断也受到限制

  • 标签: MRI 膝关节运动损伤评估 价值 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