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参桂鹿茸丸的质量标准进行拟定。方法利用显微特征法对参桂鹿茸丸中的成份地黄、杜仲、白芍、茯苓、香附、甘草、肉桂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芍药苷含量在0.125-8.73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9.68%,RSD达到了1.45%(n=7)。结论该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准确快捷,能够用作参桂鹿茸丸的质量标准的拟定。

  • 标签: 参桂鹿茸丸 质量标准 拟定与提高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在不同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条件下对尿液中pH、尿蛋白(PRO)、尿糖(GLU)、尿胆红素(BIL)、尿潜血(BLD)及尿酮体(KET)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使用拜耳公司生产的泰利持-100尿液分析仪和亚森公司生产的FA-150尿液自动化分析仪。高尔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0C和FA10专用试剂带。收集体检人员尿液,加入已知浓度的PRO、GLU、BIL、BLD和KET,高压灭菌,氯仿防腐,配制成标准尿液,分装清洁容器,低温保存备用,测定并计算x±sD值。人为控制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分组测定。结果温度对6项测试结果均有影响。p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它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20℃时测试接近于靶值。30℃时BLD和KET升高显著。浸渍时间对结果影响主要表现在GLU、PRO和BLD三项,时间越长,结果越高,差异明显。尿液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十分显著,同样表现在GLU、PRO和BLD三项,GLU在3h后消失,PRO和BLD由2h前++增加到8h+++,pH变化与PRO有关,同一试剂带在不同仪器和同一仪器用不同试剂带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温度、浸渍时间和放置时间对尿液分析结果影响显著,特别是温度对6个测试项目均有影响,浸渍时问对PRO、GLU和BLD影响明显。尽管各实验室条件不尽相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仍是决定因索。只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人员质量意识和技术操作水平,控制好实验室温度,严格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和实验误差是可以克服的。

  • 标签: 时间 温度 尿液 影响因素
  • 简介:为研究预冻温度和冷冻干燥机(冻干机)搁板温度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回收率的影响,采用主要成分为7%二甲亚砜和4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缓冲液作为保护液,在不同预冻温度或搁板温度下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首先将新鲜血液离心、洗涤和平衡以制备浓集红细胞,然后将浓集红细胞和保护液按1:3混匀制备红细胞悬液,在不同温度(-20,-35,-45,-80或-196℃)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搁板温度设为-35℃,抽真空压力为200mbar)内进行真空干燥.为研究冻干机搁板温度对冻干红细胞的影响,将上述红细胞悬液先在-80℃下预冻后移入冻干机,在不同的搁板温度(-20,-25,-30,-35,-40或-45℃)下抽真空干燥,冻干结束后用37℃的再水化液快速水化.结果表明:在不同预冻温度下,冻干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回收率均在85%和75%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196℃组上清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当搁板温度等于或高于-25℃时,样品无法冻干;当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随着搁板温度的降低,冻干时间相应延长.再水化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收率均在90%以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当洗涤至等渗时,4组血红蛋白回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本冻干体系只有当预冻温度在-20℃至-80℃,冻干机的搁板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冻干效果较好,同时预冻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

  • 标签: 红细胞 预冻温度 搁板温度 固化温度 冷冻干燥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与护理质量的提高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并对两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升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其死亡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层级管理 重症肺炎 预后效果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于油水分离的核磁共振温度成像能够有效减少常规水质子共振频率测温法的各种误差,但成像速度受到多梯度回波序列TR时间的限制。本文使用SENSE并行成像技术对成像过程进行加速,并建立相应的噪声分析模型。同时提出逐通道重建方法解决自标定SENSE技术中的相位缺失问题,并采用CORNOL正则化方法降低高加速倍数时的温度图噪声。定性和定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并行温度成像方法和噪声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体模实验结果表明,若采用正则化SC-SENSE重建技术,使用4通道头部线圈时净加速倍数可达2.7倍。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温度成像 油水分离 并行成像 SENSE 正则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时检测心肌酶谱结果偏高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小儿68例,两组小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68例上呼吸道患儿心肌酶谱测定结果均高于正常值,肌酸激酶、α-羟丁酸、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在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检测心肌酶谱结果偏高,可提示临床患儿注意心肌的损伤,要采取必要的治疗保护措施。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容积高分辨 CT在显示肺弥漫病变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3月确诊为肺弥漫病变患者中取样 41例设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常规高分辨CT( CHRCT)( A方法)检查与容积高分辨 CT( VHRCT)( B方法)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统计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对症状图像分辨能力、噪声水平、线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微结节影及树芽征、磨玻璃影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B方法呼吸伪影指标较 A方法明显减少( P< 0.05)。结论:容积高分辨 CT应用于肺弥漫病变检测中可达到传统高分辨 CT的诊断效果,且仅需一次扫描便可得到全肺高分辨率图像,呼吸伪影较少,更利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容积高分辨 CT 肺弥漫病变 诊断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5年10月~1998年10月问收治的110例高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受累组织器官采用不同外科处理方式,获得较满意效果。5年生存率达74.5%,10年生存率达65.2%。结论:高分化侵袭性甲状腺癌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可能是重要致死因素。正确诊断及恰当外科治疗,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甲状腺癌的生存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侵袭性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3种不同的凝血真空管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经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放置温度以及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不同凝血真空管采集血液标本、不同标本放置时间以及不同标本放置温度进行凝血检验,其检验的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在实施凝血检验时,应采取合适的凝血真空管进行血液采集,并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内完成凝血检验,从而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温度 时间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血血常规检验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依据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A组、B组各40例。全血样本采集后,A组随机选择10份(A1)立即上机检验,其余样本在室温下保存2h(A2)、4h(A3)、8h(A4)时各取10份上机检验;样本采集后,B组随机选择10份(B1)立即上机检验,其余样本在冷藏环境下2h(B2)、4h(B3)、8h(B4)时各取10份上机检验。统计各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1)A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A1、A2组RBC、WBC、PLT及Hb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3组PLT高于A1组,差异显著(P<0.05),RBC、WBC、Hb较A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4组RBC、PLT及Hb均高于A1组,WBC低于A1在,差异显著(P>0.05)。(2)B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B1、B2组RBC、WBC、PLT及Hb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B3组PLT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B4组RBC、PLT及Hb均高于B1组,WBC低于B1在,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条件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明确影响性,需在血常规检验实施中,严格保存全血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结果真实性。

  • 标签: 全血标本 保存时间 温度环境 血常规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皮肤的温度,选择皮肤温度低处的血管进行置管,以减少细菌感染率。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47名患者分别测量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点的皮肤温度。结果:6名患者锁骨下静脉皮肤温度低,39名患者贵要静脉皮肤温度低,2名患者股静脉皮肤温度低。结论:贵要静脉穿刺点皮肤温度低,能减少细菌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是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选择部位。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细菌感染率 静脉温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尘肺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诊断中的特征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且行HRCT影像学检查的尘肺患者178例为对象,分析HRCT在尘肺伴PTB患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及特征。结果:HRCT在尘肺病伴PTB诊断中的符合率为95.65%,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RCT诊断中以空洞、结节、团状为典型特征,呈多样性特点。HRCT诊断的准确性为88.76%,敏感性为86.24%,特异性为92.75%。结论:采用HRCT对尘肺伴PTB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特征且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值得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高分辨率CT 肺结核 尘肺病 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对于膀胱痉挛症状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11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冲洗液温度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55例。研究组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参照组使用20~2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冲洗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率6例(10.91%)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0例(0%)均低于参照组17例(30.91%)、4例(7.27%),研究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能够降低膀胱痉挛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膀胱痉挛的持续冲洗时间和发生次数。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
  • 简介:【摘 要】对于一个零售药店来说,其药品存放和陈列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正常来说,零售药店在药品销售模式上是随需进行销售,也就是说以迎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主,所以在药品陈列上应该和药品的销售做好对接。温度对于药品的储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按照药品应有的储存方法、不符合储存温度,很可能会导致药品的变质。本文主要针对药品的温度控制工作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零售药店 陈列药品 温度 控制
  • 简介:高分辨率肛门镜(high-resolutionanoscopy,HRA)是应用于肛管和肛门及周围区域病变诊治的一项特殊技术,工作原理与阴道镜相似,是目前诊断肛门癌及肛门上皮内瘤变(an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IN)的首选检查手段[1]。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生殖系统肿瘤和生殖器疣密切相关,可以引起包括宫颈、阴道、外阴、阴茎、肛门及肛周等多个部位病变甚至肿瘤的发生。因此,临床医师逐渐开始在妇产科领域应用HRA检查技术,但目前尚缺乏有规模的研究。本文结合HPV感染所致外生殖器肿瘤以及国内外HRA检查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总结。

  • 标签: 检查技术 高分辨率 肛门镜 生殖系统肿瘤 HPV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但为了满足盐酸普拉克索片的用药特点,盐酸普拉克索片的剂量低至0.125mg/片,为了满足含量均匀度要求,本实验采用高孔隙率二氧化硅进行主药溶液吸附高度分散,然后再与其它辅料进行压片,所得低剂量的盐酸普拉克索片0.125mg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稳定性比参比制剂更优,生产可行性高,中间体质量可控。

  • 标签: 低剂量 盐酸普拉克索片,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