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椎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植入物类型,植入3D打印椎间融合器的30例为试验组;植入普通异体骨块的3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曲度、椎体前缘高度(HAB)和椎体后缘高度(HPB)、JOA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5.7%(9/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A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P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P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试验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3D打印骨块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逐步恢复患者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神经受压症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S-TLIF )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PLIF )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60 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用 MIS-TLIF 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 PLIF 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体健康评分和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 标签: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重度腰椎滑脱症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军队体制编制的逐步调整,部队中卫生技术人员逐渐减少,为确保医院规模在日益发展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整体优势,部队医院建设发展及服务领域不断壮大,弥补军人缺编以及人员不足引发的发展受限,军民融合下部队医院逐渐从地方聘用医学相关专业本科实习生、研究生及进修生(简称“三生”),以确保部队日常医疗保障。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的“三生”管理制度和体系,为此本文特深入分析军民融合下部队医院中“三生”管理问题现状,并提出对策。

  • 标签: 军民融合 部队医院 &ldquo 三生&rdquo 管理 问题 策略
  • 简介:背景:腰椎管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然而这种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损伤大的不足。近年,微动棒非融合技术逐渐进入临床,我们尝试将其应用于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目的:比较腰椎微动棒非融合术和传统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行传统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19例采用微动棒非融合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与腰椎融合组相比,微动棒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ODI值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和ODl分值的差异,以及JOA评分改善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末次随访时微动棒组和融合组分别为82.7%和83.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微动棒非融合技术和传统融合技术均能有效治疗中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微动棒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腰椎管狭窄 单节段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24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传统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TUG和 VAS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VAS和 TU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1到2018.12的80例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优质组开展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后住院的时间、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护理前后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过程的应激指标;护理投诉率。结果优质组满意度、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过程的应激指标、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后住院的时间、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后恢复胃肠道功能时间、护理投诉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膝关节结核融合外固定术术后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116例诊断为三节段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4例,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半椎板切除术治疗,42例)、研究组(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比较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全椎板切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7年 4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74例,将 7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双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实验组接受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 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 JOA评分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踧踖你植骨融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采用 单侧椎弓根钉固定 结合 椎间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的要点以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此次选定本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所收治的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患作为参考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采用的三维DSA与MRI或CT检查,并进行影响融合分析,进一步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根据术后情况对患者跟进3~5月的随访观察。结果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共有41例采用三维DSA与MRI融合诊断,9例采用三维DSA与CT融合诊断,从融合图像中可以清晰显示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具体血管分布、神经结构构造以及畸形团大小。诊断发现有11例患者的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处于3~6cm之间,39例患者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小于3cm。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融合诊断及治疗情况良好,经术后观察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症状。结论术前进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诊断可以帮助医者有效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造影 融合 三维DSA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6例强AS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JOA颈椎评分标准和VAS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手术时间(98.17±9.85)min,术中出血量(301.67±34.3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6年。6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2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6个月~1年完全恢复。VAS从术前(7.0±1.0)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从术前(7.17±2.48)分提高至(13.67±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AS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86例强制性脊柱炎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方式(实验组)进行治疗干预及单纯柳氮磺吡啶方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判别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AS患者病症采用rhTNFRFc进行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缩小患者晨僵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强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吡啶
  • 简介:背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经典手术方式之一,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因其采用解剖入路,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目的:探讨OLIF联合影像学评估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及其间接减压机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行OLIF治疗的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1例,女12例;年龄38~74岁,平均(54.2±11.5)岁。记录患者术前及随访过程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34~70min,平均(46.0±11.5)min;术中出血量为25~110ml,平均(58.0±22.7)ml;术中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分别记录腰痛VAS、腿痛VAS、ODI、JOA和SF-36的数据。腰痛VAS、腿痛VAS、ODI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JOA和SF-36在随访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P均<0.05)。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评分,椎间隙背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内径及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5例(11.6%),随访或二次手术后均缓解。结论:OLIF通过间接减压的方式达到缓解患者症状的目的,其手术可行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控,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新的手术思路。

  • 标签: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影像学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