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和病毒性脑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2月期间,细菌性脑膜30例和病毒性脑膜20例患儿的脑脊液VEGF进行检测,分析患儿临床症状、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细菌性脑膜、病毒性脑膜患儿均有高发发热、恶心/呕吐、抽搐、脑膜刺激征、肌张力改变等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性脑膜头痛症状较为剧烈,高于细菌性脑膜(P<0.05)。细菌性脑膜、病毒性脑膜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糖/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值为0.802、0.990、0.817、0.912。结论:VEGF检测在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和病毒性脑膜中具有积极意义,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VEGF检测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病毒性脑膜(viralmenigitis,VM)和结核性脑膜(tuberculous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方法用Cytospin-4型玻片离心沉淀仪收集细胞法,对30例VM和30例TBM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多数V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在1-3d内迅速减少或消失,随后呈淋巴细胞学反应,随病情好转细胞数恢复正常;TB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呈混合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多在1个月后才有明显降低,随病情好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正常化。结论VM和TBM的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变化过程有明显差别,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对2种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型隐球菌型脑膜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15例新型隐球菌型脑膜患者,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对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15例患者中,6例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治愈出院40.00%(6/15),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33.33%(5/16),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无缓解20.00%(3/15),另外1例患者因突发脑疝死亡6.67%(1/15)。结论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做好颅内压的预防和护理,药物护理,脑穿刺引流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型 隐球菌型 脑膜炎 护理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结核性脑膜临床诊疗方案。方法 对我院 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收治的 69 例结核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结果及脑脊液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51 例在治疗满 2个月时复查实验室结果正常,胸片及头颅 CT均提示病灶明显吸收。 62 例在 2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 7 例在 3个月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59 例停药随访 1年无 1例复发, 14 例停药随访已 6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 结核性脑膜是一种可治性疾病,其预后与结核药治疗的早晚、用药方法是否正确、并发症处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结合性 脑膜炎 诊治 临床
  • 简介:病例报告:男,67岁,入院前1个月因头痛按感冒治疗无明显疗效,半月后头痛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于1989年8月18日入外院,按病毒性脑炎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于8月25日以病毒性脑炎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2℃,脉搏80/min,血压17.1/10.5kPa,心肺无异常,颅神经(-),双侧痛点对称,

  • 标签: 白色念珠菌脑膜炎 治疗 诊断 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的临床特点,分析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84例结核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方法是应用抗结核联合激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结核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痊愈率的结果为62.26%,其总有效率是98.11%,经过统计学比较,两项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38.46%、84.62%)。对于治疗组的患者,治疗产生的并发症意识障碍、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脑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的脑积水、脑梗死、脑实质病变及胸片结核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采用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治疗,并且对于病患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的提高。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CM)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4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相似;C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脑膜刺激症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结核性脑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治疗,对这些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程较短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全身无力、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烦躁、精神混乱以及剧烈的头痛等,严重的患者会表现出颅神经损伤、意识障碍以及抽搐。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化脓性脑膜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脑膜患儿371例,对37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记录,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找出其中与化脓性脑膜相关的致病因子以及之间的关系。结果371例患儿有195例出现发热症状、有112例出现呕吐症状、有51例出现昏迷症状、有195例出现抽搐症状、有145例出现布氏征阳性症状、有168例出现精神萎靡的症状。317例患儿共分离出37种菌株,其中有13例为格兰阴性菌,其中有24例为格兰阳性菌。脑脊液培养结果,317例患儿共分离出34种菌株,其中有15例为格兰阴性菌,其中有19例为格兰阳性菌。通过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其中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从高到低依次为属于格兰阴性菌的肺炎链球菌、属于格兰阳性菌的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奈瑟氏脑膜双球菌。结论肺炎链球菌为化脓性脑膜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流感嗜血杆菌和奈瑟氏脑膜双球菌也是导致化脓性脑膜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系指出生后4周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症。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2‰—1‰,早产儿可高达3‰.病原菌在新生儿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早期诊断困难。

  • 标签: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