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疼痛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治疗方法用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A.B剂3套/次,生理盐水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总量不少于3疗程,辅以疏通微循环药物,口服钙剂及局部阻滞治疗。治疗疗效评定症状、体征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体征明显改善。

  • 标签: 云克治疗 原发性骨质疏松 治疗疗效 观察与分析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成骨降低,类骨形成及钙、磷沉积减少,骨矿质、有机质的比例与正常骨无差别,组织学可见骨小梁变窄、变薄、中断,推知骨量减少。1999年,我国第一届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讨论会制定了《中国人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对骨质疏松的定义描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人类寿命延长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高致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全世界有两亿多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大部分是绝经期后女性。相关文献报道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普查结果,中国有总人口1242612226人(未计算1.81%的漏登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总人口为256988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l%,其中男性为127701000人,女性为12928700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总人口为11991083人,其中女性7444508人,男性为4546575人,女性高龄老年人为男性的1.64倍。2006年全国进行的人IEI变动抽样调查,全国总人口估测为1314957001人,50岁以上中老年人总人口为350016538人,占总人口26.62%;男性和女性人口分别为174363298和175653240人,分别占总人口13.26%和13.36%(表1,2)。2000年至2006年六年间全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95%,而50岁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5.2%1。

  • 标签: 骨质疏松 联合用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用注射用骨肽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注射用骨肽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得到明显提升,但试验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用注射用骨肽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注射用骨肽 骨质疏松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6.15±0.87,生活能力评分为87.26±6.39;观察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4.32±0.75,生活能力评分为91.79±6.11。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因此该疼痛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在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9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药物治疗,与此同时,联合给予观察组患者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VAS、SCL-90症状评分更低,改良Barther评分更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在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中有积极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 老年 腰背疼痛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在提高,老龄社会的到来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不断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人出现了骨质疏松 (OP),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有研究表明骨科医生遇到骨质疏松的患者增加。所以本文把骨科治疗中的骨质疏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为临床做诊断与治疗的参考。

  • 标签: 骨科治疗 骨质疏松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均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45)与实验组(n=45),将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26.67%,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表示存在意义。结论将特殊治疗干预应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发生,改善老年患者日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的120例PO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治疗,实验组加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间例数一致。对比实验对象组间疗效、不良反应问题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结果。结果组间实验指标对比,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POP疗效优势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应推广应用。

  • 标签: 仙灵骨葆胶囊 阿仑膦酸钠 POP 不良反应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的护理资料,总结归纳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2年,复发例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8月 ~2017年 9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 3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 35例,通过对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疼痛护理、药物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 25.8±3.6) d;对患者 1年随访,无一例再发骨折。结论:加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老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同腰部疼痛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67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下腰部疼痛症状,观察组患者均伴随下腰部疼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下腰部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对比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0.48±0.05)g/cm2、VAS评分(4.39±0.49)分、SF-36(43.22±5.9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密度降低,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腰部疼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腰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分为前房积血型、房角损伤型、晶状体源型和粘连增生型,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前房冲洗以及其他手术治疗。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有多种病因导致,临床的表现较为复杂,治疗与预后效果较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继发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 标签: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 病因 治疗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344例男性,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为骨质疏松,且年龄≥60岁的168例男性;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相同,且同期行该检测诊断为骨量减少及骨量正常的176例男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及摄入谷氨酸钠是老年男性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吸烟及摄入谷氨酸钠是影响锦州地区老年男性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摄入海产品有助于预防老年男性OP的发生。

  • 标签: 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 取我院收治的 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 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 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 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 简介:背景:当机体出现骨质疏松时极易发生骨折。其中髋骨骨折最为常见,进而引发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总体治疗效果。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围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43%vs82.14%,P〈0.05),两组经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骨密度值、血清骨钙素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均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联合围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致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抗骨质疏松治疗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结构改变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作以评价。方法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骨量减少的32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同期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确诊为骨质疏松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联用CT直接扫描所获横断图与MPR图像诊断骨质疏松效果优于X线CR平片(P<0.05)。结论64层螺旋CT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结合MPR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实现对早期骨质疏松及时发现的我同时,准确获悉骨骼大体结构改变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老年性骨质疏松 腰椎骨质结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