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阴道自然分娩是当前十分推崇的分娩方式,产妇恢复快,对于产妇及婴儿造成的损害也小。而在实际的分娩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妇不得不终止阴道自然分娩而中转为剖宫产。对于阴道试产失败的应及时中转剖宫产,以降低分娩风险。这就需要掌握好中转剖宫产的高危因素。本文对顺产中转剖宫产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中转剖宫产 阴道试产 高危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转剖宫产产妇。根据围产期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情况,采用SAS评分评价分娩前后情绪状况,并统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获得产妇较高满意度(98%)(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中转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存在明显优势,有效减少了产妇不良情绪,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的条件及麻醉方式,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手术产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有49例产妇,一组为观察组有49例产妇。对照组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法,而观察组则实施的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法,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表现在血压波动上,观察组产妇血压更为稳定,表现在入手术室至胎儿剖出时间上,观察组的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麻醉阻滞效果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新生儿剖出后1min、5minApgar评分上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法效果相当,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产妇的血压更为稳定些,胎儿娩出时间更短,减少有创操作次数,但在实际应用中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连续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中转剖宫产 麻醉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转行开腹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77例临床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77例临床患者中,有19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中转率为5.03%。19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有3例是因为盆腔粘连,宫角妊娠2例,器械障碍1例,3例是因为没有预计的恶性肿瘤,有3例是因为止血困难,有2例是因为外科疾患,有5例是因为脏器损伤。从数据可以看出,中转开腹率的患者当中进行子宫手术的患者要比进行附件手术的患者高,具备明显的差异性。

  • 标签: 妇科腹腔镜术 开腹术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病人转运中的作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际上是通过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和完善的交接,以及优化转运流程,通过独立设计形式的转运内容,使得护士交接清楚明确,保留过渡时间,确保交接工作的质量。在整个无缝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程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把无缝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整个病人转运的过程中,通过无缝管理,使急诊病人的转运过程规范化,既保证了护理的安全,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因此,无缝管理是急诊病人转运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患者 转运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硬膜外镇痛时间对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和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时间段内进至本院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且中转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所有产妇临床资料,基于不同剖宫产麻醉方式分为硬膜外麻醉和脊髓麻醉两组,比对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基于约登最大指数确定硬膜外镇痛时间临界最佳值为9.53h,且以该数值为依据分为长程组和短程组,前者接受脊髓麻醉的风险低于后者,约为后者的2.816倍(P<0.05);长程组和短程组孕产妇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镇痛时间的延长会使硬膜外麻醉的失败风险增高,当硬膜外镇痛时间在9.53h以上的中转剖宫产孕妇,行脊髓麻醉的几率更高。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时间 中转剖宫产 麻醉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66例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术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凭借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均P<0.05)。结论 对腹腔镜手术术中中转开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中转开腹 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矽肺患者血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讨论。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矽肺患者共计75例,作为本次试验的试验组,此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试验人员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为(21.4±3.57)pg/ml,试验组患者为(51.3±10.60)pg/ml,且试验组中矽肺一期、二期、三期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分别为(39.3±7.58)pg/ml、(50.5±9.49)pg/ml、(64.1±11.35)pg/ml,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矽肺患者来说,其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明显升高,且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建议作为诊断矽肺及判断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矽肺 转化生长因子-&beta 1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作用。方法2018年06月~12月,选择我院产房收治的60例阴道试产失败后中转剖宫产的产妇。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孕产妇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优质护理。产后评价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HAMA量表、HAMD量表及V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转剖宫产产妇使用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焦虑及抑郁心理,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术前预测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可能性,以期找到客观、实用、准确率高的预测LC手术难易度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120例急症LC中38例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胆囊炎、胆囊结石疾病病理方面提取胆囊炎发作时间、胆囊三角解剖层次、胆囊壁厚度、胆囊结石是否嵌顿、是否为坏疽性胆囊炎等5种因素。用Stata10.0统计软件分析,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急症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可能性预测,并评估预测效能。结果:120例患者行急症LC,其中38例中转开腹,中转率31.67%。单因素分析表明,胆囊炎发作〉72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0.5cm,坏疽性胆囊炎均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炎发作〉72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0.5cm,坏疽性胆囊炎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测效能0.9519。结论:胆囊炎发作〉72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0.5cm,坏疽性胆囊炎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患者含有上述危险因素越多,手术难度越大,中转开腹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对选择手术方案,降低中转开腹率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可避免单纯追求LC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胆囊炎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回顾性研究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开展和日渐成熟,LC的适应证也有所放宽,手术难度随之增大。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LC有时不得不中转为开腹手术。现将我们未加选择的306例LC中14例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1月至1996年9月我们共施行未加选择LC306例,中转开腹手术14

  • 标签: 腹腔镜术 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术前 CT 指标与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内在关系。 方法: 收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患者共 60 例、未转开胸病例 60 例,观察总结其术前 CT 检查结果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级对比,得到患者书签 CT 指标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内在关系。 结果: 两组病例在病灶位置、淋巴结增大与钙化、胸膜增厚三项指标上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差异( P < 0.05 )。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 CT 检查指标中的病灶位置、淋巴结增大与钙化、胸膜增厚等指标对其术中是否转开胸手术有密切关系,值得积极关注。

  • 标签: 术前 CT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转开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0例,按照手术时机将其分为四组,其中一组患者在48小时内手术12例,二组患者48小时~72小时内手术13例,三组患者72小时~2周内手术15例,四组患者入院后先进行抗感染与对症治疗,两周后择期选择手术10例,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通过所有患者的手术数据,发现一、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均少于二、三组,并且不同小组中术中转开腹的案例存在差距,大部分均与患者体温、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等因素相关,其中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早安排手术,且发作后48小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最佳时期,也可以选择先保守治疗,待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再手术,这样均能减少患者术中发生转开腹的情况,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0例,按照手术时机将其分为四组,其中一组患者在48小时内手术12例,二组患者48小时~72小时内手术13例,三组患者72小时~2周内手术15例,四组患者入院后先进行抗感染与对症治疗,两周后择期选择手术10例,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通过所有患者的手术数据,发现一、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均少于二、三组,并且不同小组中术中转开腹的案例存在差距,大部分均与患者体温、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等因素相关,其中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早安排手术,且发作后48小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最佳时期,也可以选择先保守治疗,待患者各项指标稳定后再手术,这样均能减少患者术中发生转开腹的情况,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