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 。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 我区 500 例 留守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 实施心理疏导对策后儿童的心理状况。 结果: 心理疏导对策实施后 留守儿童 的 CBCL 、 EPQ 、 S-I 问卷 评分 均优于 心理疏导对策实施 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详细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 并制定对应的心理疏导对策,是改善 留守 儿童心理状况的关键,值得相关工作人员重视。

  • 标签: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心理现状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乐昌市5所中学的1536名中学生及家长或监护人,采用青少年行为量表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调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10.3%,有行为问题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学生(P〈0.05),女生的实际亲密度及适应性与青少年行为量表各因子分呈负相关,亲密度、适应的不满程度与行为问题各因子呈正相关;男生的实际亲密度及适应性与违纪、多动、攻击性、交往不良等行为问题因子呈负相关,与不满程度无关。结论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是影响初中学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中学生 行为问题 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对新生儿黄疸管理和家庭成员知识、态度及实践(KAP)水平的影响。研究试图确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否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并提高家庭成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和管理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共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在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干预,对照组提供常规新生儿护理。数据收集包括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家庭成员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护理实践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医院记录,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成员在新生儿黄疸知识、态度及实践方面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并提升家庭成员的KAP水平。结论:新生儿黄疸病护理与家庭教育实践对改善新生儿黄疸管理和提高家庭成员的KAP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建议在新生儿护理中广泛采用该综合干预措施,以促进新生儿健康和家庭福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家庭教育 护理实践 知识态度实践(KAP)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社区门诊开展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选取社区2018年 6月~2019年6月的慢性病家庭病床患者3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其中一组进行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剩余的一组则接受日常的健康教育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教育之后分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经过实验所得,实验组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情况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开展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的使得患者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更加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在社区门诊开展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值得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社区门诊 家庭病床及健康教育 慢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庭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 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其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 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 )和对照组( 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 ),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SAS、 SDS评分均明显降低 (t=2.855, 2.777, P均 <0.05),对照组的 SAS评分明显降低 (t=1.831, P<0.05),但 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 (t=0.909, P>0.05)。 (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75.76%VS60.61%,P均 <0.05), 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78.79%VS69.70%,P均 <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 /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 标签: 慢性胃炎 家庭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哮喘患儿 72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 PAQLQ ( 生命质量问卷 ) 评分、 ACT ( 哮喘控制测试 问卷)评分,统计两组患儿复发率、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两组护理前 PAQLQ 评分无较大差异(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 PAQLQ 评分、 CAT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家庭教育 - 环境改良式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开展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家庭教育 环境改良 护理 哮喘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庭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和对照组(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2.855,2.777,P均<0.05),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t=1.831,P<0.05),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t=0.909,P>0.05)。(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VS60.61%,P均<0.05),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VS69.70%,P均<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 标签: 慢性胃炎 家庭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社区妇科健康教育家庭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社区医院于2023年下半年收治的妇科类疾病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原则评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妇科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家庭护理能力、疾病认知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的家庭护理能力、疾病认知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妇科健康教育家庭护理能力有积极影响,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妇科健康教育 家庭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访视护理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选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临床资料均选自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53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即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较护理前改善。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较大,实验组SBP、DBP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各指标比较差异较大,实验组均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善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访视护理 社区高血压 健康教育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62例小儿哮喘病患,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基础组(n=31)。基础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急性复发率、急诊率及再住院率均相对较低,与基础组对应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可强化小儿哮喘症状控制的效果,降低患儿病情复发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家庭教育 环境改良 延续性护理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制度对于病患的管理及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共入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随机分配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比较研究前后患者在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百分制)了解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疾病知识等普及和了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BMI为20.4,空腹血糖为4.8mmol/L,血压为127.9/71.5mmHg,甘油三酯为1.8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研究组疾病知识研究后得分为88.1分,显著高于研究前,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于糖尿病是一种有效的社区医疗服务干预方式,对于该类慢性疾病的干预和管理效果较好。

  • 标签: 家庭医生服务 社区患者管理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阻肺(COPD)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需要积极构建以社区为主导的家庭社区—医院管理模式,本文详细在了解我国家庭社区—医院管理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其中的COPD管理路径构建策略展开分析。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主导 家庭—社区—医院 管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 中的应用,分析其 影响 。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 结果: 通过随访数据统计显示,较之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遵嘱服药、血压监测、日常运动、饮食控制等)均显著提升,且实验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应用于 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 中,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预后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高血压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新生儿黄疸预防与处理中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社区新生儿取样67例,出生时间2019年12月至2021年09月,随机分为家庭组(35例,家庭访视健康教育)和常规组(32例,常规组),对比家属满意度、家属护理技能评分、黄疸指数、黄疸消退时间。结果:干预后,家庭组满意度、家属护理技能评分更高,黄疸指数更低,黄疸(7.36±2.21)h消退,比常规组(9.47±2.18)h早,P<0.05。结论:社区新生儿黄疸预防与处理中实施家庭访视健康教育可优化干预效果,降低黄疸指数,提升家属满意度和护理技能水平,促进黄疸消退。

  • 标签: 干预效果 黄疸预防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间我区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干预,家庭干预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改善饮食习惯、适量的身体锻炼。对照组(60例)只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患者经过家庭干预,在血压控制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情况。试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36.66%,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了6.67%,试验组血压总控制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为51.67%。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都有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经过家庭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高血压血压控制情况,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便于推广。

  • 标签: 家庭干预 社区高血压患者 家庭生活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随访护理,使患者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方法总结本社区260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家庭随访护理,26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有效、细致的护理措施,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能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社区 糖尿病 随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社会影响较大,能够解决患者日常的护理工作,患者在社会中就可接受护理服务。本文基于家庭医生团队,对社区护理模式进行探讨。

  • 标签: 家庭医生团队 社区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各维度包括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按要求服药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健康教育 社区 高血压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