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3

家庭教育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

徐淑玲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分别采取家庭教育和常规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并观察分析比较,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和对照组(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2.855,2.777,P均<0.05),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t=1.831,P<0.05),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t=0.909,P>0.05)。(2)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VS60.61%,P均<0.05),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VS69.70%,P均<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效果显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

【关键词】慢性胃炎;家庭教育;焦虑;抑郁

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自身病情的影响、经济生活的负担、社会角色的转变等,较易出现情绪悲观、情感失落、内心消极等抑郁表现,长久以往易导致治疗依从性降低,最终影响其治疗预后,造成焦虑、抑郁等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1]。为此,我们近年来采用心理护理的形式,运用绘画治疗、松弛治疗、沙盘游戏等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改善治疗对象的焦虑、抑郁、社交恐惧、情绪激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家庭教育作为慢性胃炎患者心理辅助疗法之一,是指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进行的心理治疗[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比家庭教育与常规心理疏导慢性胃炎心理干预疗效,采用SAS和SDS对该类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n=33,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和对照组(n=33,仅进行常规心理疏导)。排除标准:(1)血糖控制不平稳的患者,(2)血压控制不平稳的患者,(3)身体有严重残疾的患者,(4)近三月内有重大负面生活事件的患者(5)吸烟、酗酒者。所有最终入组的患者均以自愿为原则,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测评工具

1.2.1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3],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的项目组成,分为四组特异性症状:情感性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每个项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l-4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1、2、3、4分),1O个为反向评分(4、3、2、1分)。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状态,63-72分为中度抑郁状态,53-62分为轻度抑郁状态。

1.2.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4],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进行1~4级评分,其中l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O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状态,60-69分为中度焦虑状态,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状态。

1.2.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健康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评估[5]。包含8项指标,74个条目。分别为:生理功能(PF)、躯体健康(RP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P)、活力(精力/疲乏)(VT/FG)、社交能力(SF)、情感职能(REP)、情感健康(EH)。在36个条目中,每项给予0-100的评分,处于同一指标的多个问题取平均值,得分越低健康程度越高。

1.3方法

1.3.1家庭教育方法患者在院内首次置管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发放“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卡”,并指导患者家属逐条阅读健康卡,对于家属不明白之处,鼓励其与护理人员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相关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对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时要求选择患者两位同居家属共同参与,确保每次复诊时至少有1位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家属陪同。

1.3.2心理干预方法心理疏导由专业护理人员师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咨询小组,6-8人一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本试验中临床团队心理咨询由我院同一名心理护理师实施,干预时间为1-2h/次。

1.4调查方法

在心理干预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SDS和SAS进行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评估。对量表无理解障碍的调查对象采用自评式方法测评,对量表存在理解障碍的调查对象由同一调查员进行问答式测评。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标准及询问方法保持一致。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患者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所用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情况

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情况:(1)焦虑状态比例:观察组干预前为27.27%(9/33),干预后为21.21%(7/33),并且干预后无重度焦虑状态受试者;对照组干预前为15.15%(5.33),干预后为12.12%(4/33)。(2)抑郁状态比例:观察组干预前为42.42%(14/33),干预后为36.36%(12/33),其中绝大部分受试者标准评分均有降低;对照组干预前为36.36%(12/33),干预后为39.39%(13/33)。见表1。

2.2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

(1)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O.05)。(2)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2.855和2.777,P均<O.O5),对照组的SAS评分明显降低(t=-1.831,P<0.05),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t=-O.909,P>0.05)。见表2。

2.3观察组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下降值的比较

(1)干预后SDS评分的下降值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76%VS60.61%,P均<0.05),SAS评分的下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VS69.70%,P均<0.05)。见表3。

2.2、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A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和SF-36总分显著高于B组(P<0.05);干预后,A1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和SF-36总分生活质量显著高于A2组(P<0.05)。见表4。

3讨论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对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疾病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Wigram等研究表明[6],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放松心身作用,可改善疲劳、失眠、肌肉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对于调整心理状态、改善情绪具有显著疗效。而心理疏导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问题和恐惧症、抑郁症、焦虑症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上方式综合应用的护理干预治疗系统在缓解研究对象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家庭教育不仅考虑到被干预者的精神心理状态,通过信息反馈自动调节干预方式,同时还具有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等)实时监测的功能,指导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调整心理干预策略。

本文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表明催眠放松音乐治疗对降低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有显著疗效;对照组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该结果与王杨洋等研究结果相同,但SDS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有关研究结果不同[7],这可能与所使用量表不同及研究对象有差异有关。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的降低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的降低比例上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之,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家庭教育干预组效果显著。另外,家庭教育临床治疗中实施便捷,操作方便,治疗时间短,对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优,且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理疏导方法。

参考文献

[1]LEEMS,KANGCW.EfectsofQitrainingonanxietyandplasmaconcentrationsofcortisol,ACTH,andaldosterone:ArandomizedplacebocontroHedpilotstudy[J].StressandHealth.Chichester,2013,20(5):243-244.

[2]MosseyPA,LittleJ,MungerRG,eta1.Cleftlipandpalate

[J].Lancet,2009,374(9703):1773-1785.

[3]HarvilleEW,WilcoxAJ,LieRT,eta1.Epidemiologyof

cleftpalatealoneandcleftpalatewithaccompanyingdefects

[J].EurJEpidemiol,2015,22(6):389-395.

[4]MarcussonA,AkerlindI,PaulinG.Qualityoflifeinadults

withrepairedcompletecleftlipandpalate[J].CleftPalate

CraniofacJ,2001,38(4):379-385.

[5]李别非,谢秀梅,余国龙.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73-75.

[6]LvR,WuL,JinL,eta1.Depression,anxietyandquality

oflifeinparentsofchildrenwithepilepsy[J].ActaNeurol

Scand,2009,120(5):335-341.

[7]BymesAL,BerkNW,CooperME,eta1.Parentalevaluation

ofinforminginterviewsforcleftlipand/orpalate[J].Peditrics,2013,112(2):308-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