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理论护理。统计两组护理后健康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积极心理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积极心理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2例,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以积极心理理论为基础开展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HEI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HEIQ评分(4.31±0.51)分高于对照组(3.72±0.6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RHM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SRHMS评分(335.83±59.03)分高于对照组(279.45±48.59)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积极心理为基础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积极情感体验,改善其心理健康,促进其幸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裂症 临床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4例肿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7例。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社会支持,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06%%,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2%,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更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230例老年保健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5),对照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老年保健干部使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讲康保健知识掌握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老年保健干部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使用和推广。

  • 标签: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老年保健干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社会实践 心理健康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采取的心理护理方法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评价。方法: 78例研究病例均系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至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施以常规抗病毒治疗及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干预前后以及 3、 6个月随访时的焦虑、抑郁以及社会支持测评分值,研究其焦虑、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78例患者在院方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下降、社会支持分值则显著升高,在 3、 6个月随访时焦虑、抑郁得分有所有回升,而社会支持分值则趋下降,两者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抑郁与社会相关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有显著统计意义( 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疾病、经济以及社会歧视等原因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并与社会支持呈负性相关,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均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社会支持 心理护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137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参与实验,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与 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结果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与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心理弹性受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较低,可以从自我效能、主观支持、积极应对这三个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期间收治的 137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参与实验,利用多元回归分析与 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乳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路径。结果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与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心理弹性受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较低,可以从自我效能、主观支持、积极应对这三个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高校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心理咨询师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也会出现一系列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心理咨询师产生心理的长期接触负面情绪的学生;心理咨询师配备数量不够,工作强度大和心理咨询机构职能不健全三个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学会调节情绪,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加强自我激励,全面规划心理咨询工作和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负面情绪 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弹性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均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0日-2017年2月10日之间,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心理弹性水平高)、对照组一组(100例实施心理弹性水平低),分析两组的社会支持总分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结果观察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56.45±2.11)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95.21±0.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弹性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显著作用,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高,能显著提高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弹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更高,各项SCL-90评分更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医护一体化护理 心理适应状况 独立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此次的目的在于探寻与讨论心里干预对基层官兵心里健康的影响。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实验对象有2300例基层官兵,对这些基层官兵通过系统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的咨询、疏导和健康教育等。通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对比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基层官兵的各方面相较干预前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提高。

  • 标签: 心理干预 基层官兵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跟踪调查中医内科住院患者分析其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医院内科在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1月接诊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顺序,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患者心理特征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 ,采用焦虑量表评价( SAS)、抑郁量表评价( SDS)方式以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法,比较两组间和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生活状况,同时对两组心理干预方式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各自实施心理护理前后患者 SAS、 SDS和生活质量状况,两组差异显著,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 96.0%)高于对照组( 84.0%), P< 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心理特征对中医内科患实施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其焦虑、抑郁心理,提升其生活质量,强化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 内科病人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急诊监护室收治的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和干预组43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和常规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在SAS和SDS评分方面,干预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3.12±3.26)分,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82.54±4.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急诊监护室患者心理评估状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其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心理评估 急诊监护室 心理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使用的舒芬太尼进行探究,以有效分析其药理学及具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临床外科手术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使用芬太尼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干预下,临床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干预后机体VAS峰值、清醒状态下具备运动能力机体的VAS峰值、2h镇静评分均有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舒芬太尼对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临床用药干预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其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药理学 镇痛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学生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的50例肢体功能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的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统计显示两组对象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肢体功能障碍易对学生的情绪变化、学习积极性和社交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其以更为积极热忱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 标签: 肢体功能障碍 学生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当中,学生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重点。正是因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现阶段的的各个学校都将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授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自信心,并且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消除心理的困惑,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阶段心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有一个科学的解决办法来避免心理问题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心理游戏法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