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几乎完全取代自体骨髓移植,在白血病的自体移植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国内已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探讨[2,3],但所用分离机多为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有关间断流动离心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冻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资料甚少.笔者自2001年7月~2002年8月应用间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9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冻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间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 采集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移植 治疗 实体瘤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1个月、2岁各1例,3~6岁17例,7~9岁4例.烧伤面积:26%~48%19例、50%~65%TBSA4例,均为Ⅱ、Ⅲ度.烧伤原因:火焰烧伤8例,热水烫伤15例.伤后入院时间:1~3d20例,4~6d3例.并发症:心肺功能不全者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3例.

  • 标签: 治疗小儿 重度烧伤 并发症 心肺功能不全 入院时间 烧伤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血制备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方法将多联塑料血袋中的全血,使用特定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再将红细胞添加液加入剩余物中制成红细胞成分血,观察红细胞在存储期间K+、Na+浓度、PH值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肪血与正常血红细胞存储期间,重度组红细胞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浓度与PH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脂肪血可弃用其血浆,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而中度与重度脂肪血应当选择报废处理。

  • 标签: 脂肪血 悬浮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驯化传统贴壁培养型MDCK细胞成为悬浮培养型细胞。方法:通过筛选最适宜MDCK细胞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驯化MDCK悬浮细胞。结果:采用简单直接的驯化方法,驯化MDCK贴壁型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驯化周期短,成本低,细胞生长速率快,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驯化为MDCK悬浮培养型细胞系,为作为细胞介质感染病毒生产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MDCK细胞 流行流感 细胞悬浮培养 无血清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对血液标本进行不同时间离心处理在检验结果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群,每位研究对象采集三份血液标本,分别离心处理5分钟、10分钟以及15分钟,对比在不同离心处理时间下PT、APTT、FG、TT差异性。结果数据对比下不同离心处理时间并不会对血液检测项目数据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离心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PT、APTT、FG、TT无明显改变。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离心处理时间并不会对标本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临床上可选择离心五分钟,提升检验效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离心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期末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内控标准的制定。方法使用邻-甲联苯胺法在冬夏两季分别对悬浮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各50例保存0、21、35d后的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冬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1±0.05、0.54±0.12、0.62±0.17和0.17±0.15,0.73±0.16、0.82±0.21;夏季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保存0、21、35d的游离血红蛋白值(g/L)分别为0.15±0.06、0.62±0.11、0.88±0.15和0.21±0.16、0.76±0.15、0.97±0.17。结论制定悬浮红细胞类制品溶血性指标的内控标准非常有必要,有利于血站开展对该类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溶血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细胞悬浮 培养 技术是利用生物反应器来对动物细胞进行大规模的培养,进而制造生物制品的技术,通过利用筛选驯化的方式来对个性化细胞培养基以及高表达细胞株进行培养,通过对细胞培养过程中有效 控制 ,保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这也是当前国家生物制品研究和生产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在生物制药中对悬浮培养技术的应用仍不完善。本文主要对悬浮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发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悬浮培养技术 生物制药 应用 展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血液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白细胞清除效果的影响,选择并建立合适的去除白细胞的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清除效果。方法抽取本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220{9,在不同的贮存温度(2℃~6℃、18℃~25℃)、贮存时间(2、4、6、12、24、36、48、60、72h)和即采即滤条件下随机分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分别留取相应的标本检测血液过滤前后的白细胞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6℃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且明显低于18℃~25℃组和即采即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i)。②2h组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4h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72h组白细胞残留量呈逐步增高趋势,4~24h各组白细胞残留量均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6h组、48h组白细胞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h组:P〈0.05;48h组:P〈0.01);60h组、72h组白细胞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与4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血采集完成应置于4℃4-2℃环境条件下贮存4h后,最好在24h内但不超过48h,尽快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有效提高白细胞清除效果。

  • 标签: 贮存温度 贮存时间 悬浮红细胞 白细胞过滤 白细胞残留量
  • 简介:载人离心机是航空航天医学专用大型地面实验设备。世办上第一座载人离心机1935年建于德国柏林。随后于上世纪40~60年代,航空航天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相继建造,现代高性能载人离心机的发展趋势是全任务动态环境模拟载人离心机的研制与应用。大型高性能载人离心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生理学、工效学的研究与训练以及航空航天临床医学鉴定。

  • 标签: 载人离心机 航天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离心转速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方法实验标本正常对照组3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标本2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10例,分别采用离心转速1000r/min,2000r/min,3000r/min,4000r/min,离心2分钟进行分组。结果离心转速的大小可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1000r/min,2000r/min,4000r/min离心2min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000r/min离心2min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心转速可直接影响红细胞的密度,1000r/min,2000r/min,4000r/min离心2min会使结果有偏离,而3000r/min离心2min的结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离心转速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晕痛平合剂进行工艺改进,考察高速离心前后物质基础的改变。方法:采用成份比对及指标性含量测定,对比工艺改进前后主要成份的变化情况,以芍药苷为定量指标,比较离心前后对工艺质量的影响。 结果:对高速离心前、离心后样品进行分析,基础物质及成分含量未发生改变。结论:增加高速离心对晕痛平合剂的生产工艺无影响。

  • 标签: 晕痛平合剂 工艺改进 高速离心
  • 简介:摘要:毛细管离心技术为解决实际工作中血型鉴定的困难,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毛细管离心技术在红细胞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其鉴定准确率较高,但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提高毛细管离心术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给正确选择血液成分提供依据,提高患者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成分效果,本文对毛细管离心技术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参考,以期为疑难血型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毛细管理新技术 疑难血型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市中心血站在20194-20204月提供的无偿献血获得98份全血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工作。按照一定的分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9份血液使用手工操作处理,观察组49份血浆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处理,对比两组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血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全血的第一次分离得到血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质量更好,且血浆中血浆蛋白含量较高(P0.05),但全血处理后,其红细胞情况,分布,血红蛋白情况以及血细胞比容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比手工分离得到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质量更好,值得在全血制备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方法 制备 去白细胞 悬浮红细胞 血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对受血者血钙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24 h内输血量分为常规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和大量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低钙血症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1 h、24 h常规输血组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大量输血组(P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输注量 血钙浓度
  • 简介: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患有多种疾病,其中多数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导致老年患者因长期反复输液而使得血管穿刺困难。传统外周静脉输液一般要求选择粗、直、弹性好并避开关节的静脉,从远心端开始穿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时常难以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穿刺部位,因此,笔者从2008年10月开始对我科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传统方法(向心方向穿刺输液)和离心方向穿刺输液的临床操作效果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周静脉输液 中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 离心 临床操作 穿刺输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离心处理对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自无偿献血者的已知ABO血型标本120份,根据离心处理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对比三组的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结果。结果A组、B组的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后的正确判读率均为百分之百,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ABO血型、Rh血型的正确判读率分别为81.67%、85.00%,分别与A组、B组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标本的离心处理方式会对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降低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 离心处理 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观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各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