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脱牙本质的再化对于提高牙本质粘结稳定性和控制原发性或继发性龋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牙本质再化策略不适用于通过酸蚀和冲洗以及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形成的混合层内的完全脱牙本质再化。仿生再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同方法,它试图用液体状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前体颗粒回填脱牙本质胶原,这些颗粒由非胶原蛋白的仿生类似物稳定。

  • 标签:
  • 简介:含量(BMC)的测量方法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类,其中定性和半定量测量法不能做早期诊断,也不能作为BMC动态变化的敏感指标.已不再作为BMC测量的常规手段。目前,流行的测量方法如单光子测量、双光子测量、双能X线吸收仪和定量CT以及近期发展起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矿含量 测量方法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牙本质粘接剂和粘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牙本质的粘接性能。但迄今为止,牙本质粘接的持久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采用生物仿生化的方法再化脱牙本质、混合层中树脂渗透不全区域是解决牙本质粘接耐久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正常化牙本质中的胶原基质由于被纤维内和纤维间的磷灰石晶体加强而呈现出良好的抗蠕变性。仿生再化是在拟生态类似物诱导下,利用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级前躯体颗粒再化脱的胶原纤维。本文就树脂牙本质界面胶原纤维再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再矿化 仿生矿化 牙本质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方法酸蚀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蚀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柠檬酸 根面处理 细胞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6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口腔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情况及脱程度。结果治疗前牙釉质脱人数比例为16.14%,78颗牙齿发生1级脱。治疗后脱人数比例为46.4%,211颗牙齿发生不同程度脱,牙釉质脱人数比例差异和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牙齿脱137颗,下颌牙齿脱74颗,上颌牙齿脱率与下颌牙齿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可加重牙釉质脱问题,完善正畸治疗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预防措施可预防牙釉质脱问题。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釉质 脱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50-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ON渗透树脂治疗青少年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17岁已行固定矫治且存在釉质脱的青少年患者20例,选择患者中脱的100颗前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脱的牙随机分为实验组(50颗)和对照组(50颗)。实验组使用ICON渗透树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氟化剂再化治疗,分别在治疗1年后观察龋齿情况,比较两组病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年、1年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为12.00%、10.00%,对照组患者的患龋率为18.00%、16.00%;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实验组的患牙治疗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在国内对基建工的审计及工作外包、内外联合审计的工作很常见,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在审计工作中也会形成很多弊端,例如复核人员不足、审计资料失真、外包公司选择不当和审计后评价不足等一系列的风险。事业单位目前遇到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对上述审计风险的管理,还要加强对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

  • 标签: 事业单位 基建工程审计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通过查阅医院基建工领域的相关文献,结合工程管理的先进理念与具体工作实践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能够优化医院基建工管理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医院基建工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医院 基建工程 管理 优化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138例,收集临床资料,统计牙釉质脱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正畸治疗发生牙釉质脱的危险因素。结果138例正畸治疗患者其牙釉质脱的发生率为21.01%;患者性别、疾病种类非影响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前牙区、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酸蚀时间≥15s均为影响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年龄较大、前牙区正畸、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及酸蚀时间长的正畸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的几率高,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可降低患者牙釉质脱的发生率。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釉质脱矿 影响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正畸治疗患者1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矫正治疗后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的危险因素与流行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不良习惯改变、甜食摄入、刷牙频率、正畸疗程等是影响矫治患者牙釉质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尽早进行预防干预,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牙釉质脱矿 正畸固定矫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中,分析对预防牙釉质脱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文实验数据源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本院所纳入并予以诊治的100例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分组实验是凭借护理干预措施差异性,每组入组患者50例,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用于参照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用于实验组,分析及研究2组患者的牙釉质脱总计率、干预之前和之后的牙釉质脱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牙釉质脱总计率对比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实验组患者干预之后的牙釉质脱指数对比于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展示统计学数据参比意义。结论固定正畸治疗患者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能够积极预防牙釉质脱,展现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固定正畸 牙釉质脱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的效果。方法:所选病例是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的患者有30例,分析患者牙釉质脱情况、治疗前后患者牙软垢指数。结果:30例患者中,牙釉质脱发生率是30.00%(9/30);620颗牙中,上颌牙齿310颗,牙釉质脱发生率为18.39%(57/310);下颌牙齿310颗,牙釉质脱发生率12.58%(39/310),上颌牙釉质脱发生率比下颌更高,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口腔正畸 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的情况。 方法: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本院一共接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 50 例,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 牙釉质脱现象。 结果: 50 例患者共检查 769 颗牙齿,其中 81 颗牙齿发生 牙釉质脱,牙釉质脱 1 级 7 颗;牙釉质脱 2 级 30 颗,牙釉质脱 3 级 34 颗,牙釉质脱 4 级 10 颗。 50 例患者治疗后的软垢指数 、 脱指数 小于 治疗前( P<0.05 )。 结论: 患者采用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期间,普遍有牙釉质脱现象,因此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便需做好牙釉质脱的防治工作,尽可能减轻牙釉质脱程度。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软垢指数 脱矿指数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的情况。 方法: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本院一共接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 50 例,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 牙釉质脱现象。 结果: 50 例患者共检查 769 颗牙齿,其中 81 颗牙齿发生 牙釉质脱,牙釉质脱 1 级 7 颗;牙釉质脱 2 级 30 颗,牙釉质脱 3 级 34 颗,牙釉质脱 4 级 10 颗。 50 例患者治疗后的软垢指数 、 脱指数 小于 治疗前( P<0.05 )。 结论: 患者采用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期间,普遍有牙釉质脱现象,因此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时便需做好牙釉质脱的防治工作,尽可能减轻牙釉质脱程度。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软垢指数 脱矿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使用过程中牙釉质的脱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0例以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患者按照刷牙频率分为两组,I组52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II组58例患者刷牙频率≥3次/天,对比两组患者的软垢指数与脱指数。结果110例患者的2305颗牙齿,有79例患者的241颗牙齿出现脱,发病率为71.82%,脱率为10.46%,脱指数为0.033±0.017。2305颗牙齿中,脱程度0级2064颗,占89.54%,I级139颗,占6.03%,II级74颗,占3.21%,III级28颗,占1.21%。II组患者治疗后的软垢指数及脱指数低于I组(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矫治器治疗患者容易出现牙釉质脱,其中刷牙频率是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保持适当的刷牙频率。

  • 标签: 口腔正畸 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0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中,出现牙釉质脱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牙科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的口腔正畸患者,(该患者群中共有160颗牙实行口腔正畸治疗)对其牙釉质正畸脱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计算EDI即牙脱指数。结果68例患者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的治疗过程中,共有36颗牙出现牙釉质脱的现象,脱率达22.5%(36/160),其中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的概率为72.2%,下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的概率为27.2%,上颌牙牙釉质脱的概率明显高于下颌牙的平均脱指数为0.29±0.06。结论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正畸的矫治中,容易发生牙釉质脱的情况,尤其是上颌牙,故在此过程中,医师需要及时预防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的情况并对已出现牙釉质脱的患者采取一定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正畸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口腔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的情况及原因 。 方法: 2015 年 2 月~ 2017 年 12 月,于 我院 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100 例为研究对象,对其 牙釉质脱情况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原因 。 结果: 100 例行正畸治疗的患者中,一共有 1411 颗牙齿,共有 150 颗牙齿出现了 牙釉质脱现象,脱率为 10.63% ,其中脱程度为 1 级、 2 级、 3 级的患者分别有 50 颗、 98 颗、 2 颗,构成比分别为 33.33% 、 65.33% 、 1.33% ; 牙釉质脱 现象在各牙位均有分布,其中 上侧切牙 的 牙釉质脱 率最高,构成比为 23.33% , 上第一磨牙 最低,构成比为 4%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X 2 =12.6325 , P<0.05。 结论: 口腔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情况较为常见,临床上要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应对,以此来确保牙齿健康。

  • 标签: 口腔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脱矿 情况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牙釉质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12至2022-12月时间段内,42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病人纳入样本,观察病人矫正治疗后牙釉质脱程度。结果:在牙釉质脱程度方面,0级脱程度发生几率明显较高,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经不刷牙次数统计显示,每次刷牙次数超过3次病人脱指数以及软垢指数评分更优,组间结果相差较大(P

  • 标签: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 牙釉质 脱矿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