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目的尝试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方法以碘化丙锭为荧光染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准菌株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在不同浓度氟康唑(FCZ)作用下各管平均荧光强度,探讨最佳实验条件。结果真菌MFI值随着FCZ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变化具有浓度依赖性,较好地反映了药物的抗真菌效应。结论成功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抗真菌效应的新方法,流式细胞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近平滑念珠菌 氟康唑 抗真菌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菌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体外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5麦氏单位(含白色念珠菌1X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土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土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土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土16.2)ug/l,氟康唑组(97.3土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土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土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土2.5)ug/l,氟康唑组(6.7土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的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念珠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 氟康唑
  • 简介: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角膜性病变,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发病率不断提高,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早期的准确诊断、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其实验室诊断从传统的形态学、免疫学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并逐渐应用于角膜真菌感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这为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提供更为快速、特异、敏感的途径,但在一些医院仍旧以常规方法来诊断。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检验 细菌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另外在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平均值为(5.74±1.35)pg/ml;而观察组的平均值为(268.28±101.07)pg/ml。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在早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感染消息,是一种实用的早期诊断方式。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即氟康唑为治疗组,酮康唑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两组疗效差别无显著性,但氟康唑组疗程明显缩短。结论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起效快、疗程短、效果好。

  • 标签: 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溃疡 眼科 副作用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真菌疾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进入我院的肺部真菌感染疾病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诊断情况。结果白色假绿酵母菌最多,共14株(60.87%),热带假绿酵母菌、光滑假绿酵母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分别为(17.39%)、(8.7%)、(8.7%)、(4.34%)。23例肿块型5例(21.74%),结节型15例(65.22%),实变型3例(13.04%)。结论针对肺部真菌疾病的诊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开,必要情况最好结合CT、穿刺活检等多种方式进行明确诊断。

  • 标签: 肺部真菌疾病 CT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血液血小板(P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联合检测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研究背景时间,选择接受我院诊治的真菌性感染患者112例,按照感染类型分组,分为A(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B(局部真菌感染患者)组,各56例。另选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6例健康群众为C组。予以受检人员PLT、BUN、Scr检测,评价检测价值。结果 A、B、C组受检人员的PLT、BUN、Scr水平,差异明显(P

  • 标签: []真菌性 血流感染 血小板计数 尿素氮 血肌酐 联合检查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82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方式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一系列护理干预,成功治愈76例,护理有效率92.68%,因各种原因感染无法控制进行眼内容物剜除术6例,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护理,能够在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真菌 角膜溃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从近三年来我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30例。对照组采用酮康唑针和酮康唑滴眼液治疗,实验组采用氟康唑针和氟康唑滴眼液联合治疗,在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中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氟康唑针联合氟康唑滴眼液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氟康唑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56岁,体质量62kg。因煤气爆炸致颜面、颈、躯干、四肢烧伤,伤后1.5h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45%,其中浅Ⅱ度35%、深Ⅱ度7%、Ⅲ度3%TBSA,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给予补液抗休克、雾化吸入、静脉推注40mg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1次/12h)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因患者对青霉素过敏,

  • 标签: 四肢烧伤 真菌感染 中度吸入性损伤 应激性溃疡 青霉素过敏 TBSA
  • 简介:器官移植手术后最担心什么?真菌感染!手术中使用的免疫制剂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真菌感染经常是致命的,尤为突出的是长期用药导致病原菌的耐药问题。最近,南京师范大学陆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回答了病原真菌为何耐药,有望为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专业顶级期刊mBio上。

  • 标签: 真菌耐药 抗真菌感染 美国微生物学会 蛋白 器官移植 免疫制剂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口腔真菌感染呈逐渐上升趋势。常见口腔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申克孢子丝菌等。相较于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应该改善口腔护理措施,避免侵入性真菌进入人体,若已经感染则应该积极予以药物治疗。本文旨在对介绍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机制,对口腔真菌的相关诊疗措施加以综述。

  • 标签: []口腔 真菌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