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将螺旋电极应用进心室起搏手术中,研究其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结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可随意选择起搏定位点,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操作安全、可靠性强。

  • 标签: 螺旋电极 心室起搏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疗效的区别。方法从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VIP,CNKI数据库收集与所有与单线圈和双线圈除颤电极临床效果比较有关的文献,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相关限定条件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项临床研究627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有6项是随机对照试验,其余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阈值测试结果提示单线圈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组(95%CI0.2~1.29;P=0.007)且单线圈组高除颤阈值发生率高于双线圈组(95%CI1.29~5.08;P=0.007),单、双线圈组室速/室颤时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次除颤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5%CI0.96~1.05;P=0.81),单线圈组总病死率略高于双线圈组,但是差异不显著(95%CI0.75~1.26;P=0.85),单、双线圈组电极故障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95%CI0.48~18.44;P=0.24)。结论单线圈除颤电极在阈值测试中的除颤阈值高于双线圈电极,同时单线圈除颤电极高阈值的发生比率高于双线圈组,两者在室速/室颤时一次除颤成功率、总病死率、电极故障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有6项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仍需一定量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标签: 除颤 单线圈除颤电极 双线圈除颤电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等离子电极经尿道内切开及切除疤痕组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改良弧形等离子电极成为尖部顶角呈30°~45°的等边三角形电极,调整电极三角平面与电切镜纵轴平面呈0°~45°或根据术中需要调整电极尖部角度、与电切镜纵轴平面角度,联合使用输尿管镜、电切镜等经尿道行尿道狭窄部分窥查、内切开以及等离子切除治疗。结果本组6例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1例术后即完全治愈,5例术后配合尿道扩张,随访至今排尿效果满意。结论经过改良的三角形等离子电极具有能够准确安全打通狭窄通道、灵活调整精细确定所要切开切除的部位及深度等优点,弥补了弧形电极和柱状电极的部分缺点,器械改良简单,手术操作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腔内微创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尿道狭窄 等离子 电极 治疗
  • 简介:帕金森病是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中多巴胺含量减少而引起以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自1999年10月份,我科引进微电极导向技术,立体定向射频治疗1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电生理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对36例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监测,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切除致痫灶、阻断癫痫扩散经路。结果长期随访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7%。术后神经功能保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皮层和深部电极术中监测和指导下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痫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蝶骨电极加睡眠诱发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接诊的有明确癫痫发作史的127例病人行清醒常规脑电图及蝶骨电极和睡眠诱发试验。结果:清醒状态下,46.5%(59/127)的患者常规EEG出现痫样放电,睡眠时63.0%(80/127)出现痫性放电,蝶骨电极阳性率为38.8%(19/49),总阳性率70.1%。结论:脑电图检测中加作睡眠诱发试验及蝶骨电极对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癫痫 脑电图 蝶骨电极 睡眠诱发
  • 简介: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然而,很多肝癌患者在确诊为肝癌的时候常常由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血管以及肝脏功能失代偿而不能施行手术切除。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近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随着电极针制作技术的进步,已经用可扩展的多电极射频针取代了原来的单电极射频针,在消融范围和效果上有了质的突破。

  • 标签: 多电极射频消融 原发性肝癌 术后护理 超声引导 外科手术切除 不能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TA-TAVI术中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后的护理成效。方法:选择 2017年 6月 1例来我院接受 TA-TAVI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发生临时起搏器电极穿孔,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分析结果。结果:护理人员针对于电极穿孔后心电图识别。更改为心外膜起搏之后对于其起搏器实现熟练操作,术中实现良好配合。取得了满意成效。结论:在对受试者开展 TA-TAVI手术过程中,院内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关注植入临时起搏器后患者心电图情况,针对于可能出现的起搏器电极穿孔或脱位心电图必须予以识别。同时也要提醒医生良好的操作以及完美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升该项手术成功率。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围术期风险发生概率。

  • 标签: [ ]TA-TAVI术 临时起搏器 电极穿孔 针对性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我科临时心脏起搏病例,探讨如何快速、安全、简便的安置临时起搏器。方法:21例患者10例应用漂浮电极,11例应用普通电极。1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其中1例穿刺失败,改经右颈内静脉成功。2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9例经右股静脉入路。结果:21例安置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带起搏功能进行操作,利用心电监护心电图示波进行定位,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技术,应用普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通路最快捷,但使用球囊电极经股静脉安置有更高的成功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值得在ICU病房推广。

  • 标签: 起博器安置术 床旁临时起搏 漂浮电极 普通电极 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用酶法与直接离子电极法检测血清钾钠氯离子。方法用真空促凝集试管采集静脉血液,离心机分离血清,取混合血清分别用酶法和离子电极法,对比重复检测20次,观察仪器及试剂的重复结果。取230例不同患者血清,包括30例有黄疸、溶血和高三酰甘油等血清,其中胆红素最高在45.8μmol/L以内,三酰甘油在6.0mmol/L以内,观察两种方法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超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用混合血清样本重复20次比较,钾钠氯各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份随机样本,包括黄疸、溶血和脂血等血清等样本,两种方法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呈直线相关。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钾钠氯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关性,非重度黄疸、溶血和乳糜血乳糜等血清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钾钠氯 酶法与离子电极法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围绕学龄前儿童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普遍情况展开调查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营养指导策略。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以及营养咨询的1922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年龄段将其分为婴儿组(0至2岁)1130例,幼儿组(2至4岁)576例以及学前组(4岁以上)216例,采用山东济南齐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QL8000全自动微量元素分析仪对全体对象的全血样本进行测定,并且对铁、锌、钙、镁、铜等元素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1922例学龄前儿童的铁、锌、钙、镁、铜元素的异常发生率为14.5%、29.7%、20.7%、0.8%、4.7%。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儿童以缺锌与缺钙的表现形式为主。结论:由于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依靠各类微量元素的支持,同时在快速成长期间会造成微量元素失衡的现象,因此需要针对儿童开展科学合理的营养管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全血检测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治疗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43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比较射频治疗与传统局部激素治疗的效果。射频治疗采用精确的射频烧灼技术,直接作用于病变肉芽组织,促进鼓膜再上皮化。结果 射频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显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射频等离子手术电极为治疗慢性肉芽性鼓膜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尤其适合传统方法无效的病例,推荐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射频治疗,等离子手术电极,鼓膜炎治疗,上皮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单盲分组方式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对患者施以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对患者施以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使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切除术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科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电极护理中应用网状弹力帽的价值。方法:将本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108例神经科患者作为主体,以奇偶法分为研究组(54例)、对比组(54例)。予以对比组导电膏、常规胶布固定,研究组增加网状弹力帽,分析组间电极脱落情况与不舒适率,控制研究时间是2020年7月-2021年7月。结果:比较研究组、对比组间各项指标得知,研究组电极脱落率、电极脱落个数、不舒适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神经科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电极护理中应用网状弹力帽具有理想效果,可更为妥善的固定电极,有利于保证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可为医生提供高质量监测图谱的同时改善患者舒适度,有利于保障正确诊断。

  • 标签: 网状弹力帽 神经科 多导睡眠监测 电极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科技工作之中,氟化物的应用频率不断提升,其中氢氟酸属于制取最重要的氟化物,多数情况下将其用于氟代烃以及铝氟化物的生产之中。但是氟化物具有较大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于有机物以及环境的危害方面,此类物质存在于水源以及土壤之中时,难以被微生物讲解,且在大气中的降解难度同样较大,能够长时间存留于多样化的介质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实际落实水中氟化物测定工作的过程中,测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以及比色法等。本文综述了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离子色谱法两种不同检测方式对于生活饮用水检测的差异。

  • 标签: 离子选择电极法 离子色谱法 氟化物 生活饮用水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剜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治疗3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34例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过程顺利,手术时间45~155min,术中出血量80~190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7±1.5)h,术后无继发活动性大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4~6d,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9~28分,平均(22.4±2.7)分;术后IPSS评分8~14分,平均(7.07±1.38)分。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3~6分,平均(3.5±1.6)分,术后QOL1~3分,平均(1.63±0.35)分。术后IPSS评分及QOL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剜切术是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纽扣式电极 前列腺剜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与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对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20年7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采用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好于电切治疗方案,但两种治疗方案恢复程度差异不大。

  • 标签: 经尿道等离子杆状电极前列腺剜除术 电切治疗 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