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肿瘤患者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CA153水平、CA125水平及CA199水平,探究肿瘤生物标志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CA153、CA125、CA199水平对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开展,可有效检测肿瘤生物标志,检测效果良好,为临床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 临床检验 应用
  • 简介:[摘 要] 2型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生物标志如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家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黏附分子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高度相关。研究炎症因子可能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将对其做出以下综述。

  • 标签: []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使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而卵巢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稳居前三位,大部分卵巢肿瘤的发病隐匿,导致在疾病的晚期才被发现,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威胁。以往采取血清癌抗原以及阴道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但是检查方法单一,具有局限性,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差强人意。随着科学的发展,对高特异性肿瘤标志逐渐被发现,且应用于临床。肿瘤标志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检测和治疗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由此可见,肿瘤标志的早期检测对卵巢肿瘤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肝标志在婚检孕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1.1-2022.5.31期间筛选500例婚检孕检人员,采用乙肝标志检验。结果:通过乙肝标志检验结果显示,500例婚检孕检人员中,有41例乙肝阳性病人,检出率为8.2%。结论:使用乙肝标志检能够有效的诊断乙肝病毒,在婚检孕检中值得推广,能够有效的降低乙肝的传播概率,效果理想。

  • 标签: 乙肝标志物检查 乙肝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早期诊断中采取肿瘤标志检测效果。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入的肿瘤患者,共计10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到对照组。对上述两组患者采取肿瘤标志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实验组cA125、cA199、CYFRA21—1、NSE以及cE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早期诊断中采取肿瘤标志检测,具有较高诊断准确度,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予以明确,有助于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见此种方法在 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早期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胃癌标志应用于胃癌的辅助预后诊疗,基因组图谱分析可以提供预后和预测信息,以指导临床护理。通过相关的算法分析,我们发现相关胃癌标志可以对目前辅助治疗的标准药物5氟尿嘧啶与铂治疗进行预后。总之,我们这类胃癌标志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预后与预测性生物标志指导临床护理。

  • 标签: 胃癌标志物 因素分析 风险评估 模型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此次的研究来对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各种分子标志进行分析与概括,来研发出一些更有助于解决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问题,解决诊断与治疗中所需要使用到的新技术和新标志,进而发挥出更好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是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的患者有120例,女性患者的人数有80例。结合当前逐渐更新与多样化的分子生物技术,对更多新发现的分子标志进行鉴定和分析,使用最新的分子生物技术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的核酸分子标志技能型分析与深入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分析了解到,结合当前最为常用的临床诊断、治疗的方法,能够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中发挥出重要的诊断价值的自身抗体主要有6中,分别是抗磷脂抗体、抗阻蛋白、抗核小体、抗核抗体(简称ANA)、抗核糖体P蛋白、抗双链DNA(简称dsDNA)、抗Sm,其中有着抗体也已经被纳入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际诊断指南中。结论:随着对相关患者的研究分析以及新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辅助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更有助于在临床分析中去发现与鉴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子标志,为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供更多的机会。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 孕晚期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的感染疾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若未经及时且正确的处理,常易产生严重并发症,致不良预后率和致死率较高。根据文献,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累及患者的心功能,临床中有很多心功能标志可帮助我们评估患者心功能,本综述将简要探讨两个心功能标志的机制。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心功能标志物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肺癌诊断应用肿瘤标志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76例肺癌患者和7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一般资料,并选择体检的76例健康人群,检测患者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结果 健康组和肺癌组对比,良性病变组和肺癌组对比,CA125、NSE、CYFRA21-1和CEA均有显著差异(P<0.05);NSE+CEA+CYFRA21-1检验鳞癌和腺癌诊断准确率最高,CEA检验小细胞肺癌诊断准确率最高。结论 肿瘤标志联合检验在肺癌诊断中具备较大临床价值,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加以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肺癌诊断 良性肿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87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至我院就诊的8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肿瘤标志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肿瘤标记水平对比,前者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早期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标志在大肠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例大肠癌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选40例门诊健康人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在清晨,取3mL空腹静脉血,通过离心取得血清开展血清肿瘤标志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测数据。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大的指标的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P<0.05)。两组差异不明显的是NSE(P>0.05)。结论:大肠癌临床诊断时用多项胃肠肿瘤标志结合测定,诊断准确性高,可辅助临床诊治,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胃肠肿瘤 标志物 大肠癌诊断 临床意义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乙肝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酶联免疫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验,电化学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对比两组乙肝血清标志阳性检出率。结果: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电化学组HBsAg、HBeAg、HBeAb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组(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验测乙肝血清标志临床效果确切,其对乙肝血清标志的检出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检验,该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动化、科学性,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定量检验 乙肝血清标志物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故漏诊、误诊率仍较高。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 临床上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临床风险评估模型和影像学证据, 而实验室诊断亦是其重要手段, 并且可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 有利于早期干预, 进而减少血栓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VTE 血清分子标志物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共12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其中,T分期包括59例T1期,47例T2期,16例T3期以及4例T4期;N0期90例,N1期19例,N2期17例。对比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病理N分期与血清中 CEA、CYFRA21-1和NSE水平的关系。结果 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 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水平不断升高,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除此之外,伴随着病理N分期的持续递增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的持续加大,患者血清里面的NSE水平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数据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病理T分期的持续递增大,患者血清里面的CEA、CYFRA21-1以及NSE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数据对比存在差异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来说,CEA、CYFRA21-1与 NSE 水平并不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助于精准判断具体的病理分期,因此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这些检测手段。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检测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良性病变患者46例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检测,其中肿瘤标志包含血清CA24-2、CA19-9、CEA、PDGF-BB四项,血清胃蛋白酶原包含PGI、PGI/PGII两项。就其各项指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GI、PGI/PGII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A24-2、CA19-9、CEA、PDGF-BB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血清蛋白酶原联合肿瘤标志进行胃癌诊断,可通过各项指标与正常值的差异来进行鉴别,准确性较高,能够为胃癌的筛查、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胃蛋白酶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与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EGFR基因及血液肿瘤抗原标志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将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将EGFR基因突变的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C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CC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清中肿瘤抗原标志CEA浓度水平升高,SCCA水平下降,对血清CEA、SCCA的检测,有助于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预测,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EGFR-TKIs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糖类抗原 EGFR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当中应用意义。方法:本实验的进行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进行对照的两组患者分别为卵巢癌患者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两种患者的人数均为60人。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指标分别为血清CA125、CA199和CEA以及AFP,获得相应指标数据后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卵巢癌患者的CA125、CEA、CA199、AFP结果分别为387.51±251.58、19.31±9.86、135.52±105.88、81.57±68.98,结果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并且血清肿瘤标志良性率方面也呈现同样趋势,以上数据对比均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CA125、CEA、CA199、AFP四项检验指标联合对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卵巢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清中检出乙肝病毒标志的情况。方法:在2020年2月-2022年3月之间选取30例丙肝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检测两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健康组人员的乙肝病毒标志均低于疾病组(P

  • 标签: 丙肝阳性 乙肝病毒标志物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我院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健康的37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入选对象空腹肘静脉血,对血清肿瘤标志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A19-9、CA125及CEA水平均更高(P<0.05); CA19-9、CA125联合CEA诊断准确率,明显较单一应用CA19-9诊断、CA125诊断、CEA诊断的准确率高(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验诊断结直肠癌,准确率高,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