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在CAD产品设计、3D产品展示、影视动漫制作等应用中经常使用成千上万共享的3D模型,但现有的搜索引擎还不提供有效的3D模型检索服务。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能有效地根据3D模型的实际内容,如几何形状,拓扑结构等,查找到用户期望的模型,因而可以用于自动智能检索。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形状特征的三维模型检索的主要关键技术,对常用的特征类型进行总结,并重点对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其中基于统计特性的特征提取方法比较简捷,计算简单,但对三维模型的内容描述不够充分;基于扩展特征的方法适用于结构变化较小的网格模型,但计算量较大;基于体素化的特征利用了模型的体积特征,加速了检索过程,效率较高,但不支持多分辨率检索;基于射线采样的特征适合较为简单的模型形状,但容易出现二义性;基于视图的特征主要是在三维模型的二维投影视图上提取的,计算复杂度较低,但容易丢失一些表示三维结构的重要信息。本文同时列举分析了当前实现并发布的典型检索系统。此外,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性描述。

  • 标签: 三维模型 几何形状 拓扑结构 三维模型检索 通用特征
  • 简介:状特征由于其简单,直观等优点在基于内容的图象检索技术研究中非常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Content-basedRetrieval,CBR)的基础上,从不变特征提取,相似性度量,检索方式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利用形状相似生进行图象CBR的技术关键。实验结果表明,不变矩和相对面积等特征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形状检测。想信本文的工作,将对构建某些特定应用的系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形状相似性 内容 图象检索 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生物医院智能材料研发水平的逐渐提升,满足了生物医学领域的相关需求,为生物医学行业稳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用智能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材料的应用价值大,其所具有的的一系列功能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同时,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对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进行科学设计,有利于发挥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等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形状记忆聚合物 分子材料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降解
  • 简介:Ni-Mn-Ga合金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这类材料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产生大的输出应变且具有高的响应频率,有望成为新一代智能驱动与传感材料。过去二十年里,研究者们对Ni-Mn-Ga合金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作为一类新型磁控功能材料,人们对Ni-Mn-Ga合金的组织结构、界面特征、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等方面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随着空间分辨的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发展,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对合金组织的晶体学取向与其形貌特征进行有效关联已成为可能。本文概述了本课题组基于EBSD取向分析技术的Ni-Mn-Ga合金晶体学表征的近期研究进展。

  • 标签: NI-MN-GA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马氏体转变 微观组织表征 晶体学
  • 简介:目的研究视网膜缺血组织的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变化特点规律。方法给SD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建造视网膜造血的动物模型,用电镜和图像分析仪等方法,对缺血视网膜组织中线粒体的形态因子参数动态改变进行了体视学定量分析。结果大鼠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内节,外网状及内网状层在缺血状态下,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改变,并随着时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视网膜内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随着注射后时间的改变而变化最为明显,外网状层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一定程度改变,内网状层中时间组间线粒体形状因子FormPE有少许改变。呈现缺血-损伤-修复的过程。结论球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视网膜线粒体形状因子发生缺血性改变;缺血视网膜组织不同部位的损伤,其线粒体形状因子参数改变不同;线粒体对缺血极为敏感,反应最为强烈。

  • 标签: 视网膜缺血 线粒体 形状因子 动态研究 定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边缘形状的人工晶状体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患者(65只眼),其中直角边缘组31只眼,弧形边缘组34只眼,对比两组的眼压变化情况以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直角边缘组的眼压降低更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更低,与弧形边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边缘形状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并测量退行性关节炎(O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及骨质疏松症(OP)并发股骨颈骨折(FNF)三种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端股骨髓腔开放指数(CFI),并找出其外型差异的原因。方法从1993年至1999年,本研究共收集了369例上述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其中69例为OA患者,199例为ON患者,101例为OP并发FNF患者,均对其测量近端股骨髓腔的形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103例)对比后发现,FNF组的CFI较其他三组小;OA组也比正常组小。在控制了四组年龄分布的差异后,仅剩FNF组及正常对照组有差异。结论年龄才是造成各组间近端股骨CFI不同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髓腔外型
  • 简介: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面中部为主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斑块及鼻赘。过去玫瑰痤疮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光学的发展,物理治疗的种类及多种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越来越多,治疗玫瑰痤疮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强脉冲光疗法、光动力疗法等。

  • 标签: 玫瑰痤疮 激光 强脉冲光 光动力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法可以追溯到1895年和1898年X线与元素镭的发现,对于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医学界一直在突破原有的医学桎梏,取得新的进展。在近10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这一切都归功于肿瘤放射物理学的进展。本文将探讨放射治疗对于肿瘤治疗的重要性、放射治疗物理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梳理这百年来肿瘤治疗医学上的重大进步。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物理技术
  • 简介:【摘要】黄褐斑疾病发作与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甲状腺异常、皮肤炎症、月经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化妆品不合理应用、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既往临床针对本病多采取外用药物治疗方案,但药物单一使用效果欠佳且疾病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开始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部分学者提出对表皮治疗效果良好的物理治疗方案。

  • 标签: 黄褐斑 物理治疗 强脉冲光 点阵激光 皮秒激光技术
  • 简介:摘要:肿瘤的放射治疗可以追溯到1895年和1898年X射线和镭的发现,对于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医学界不断突破原有的医学桎梏,取得新的进展。近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这些都是由于肿瘤放射物理学的发展。本文就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放射治疗物理学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对近百年来肿瘤治疗医学的重大进展进行了梳理。

  • 标签: 肿瘤 放射治疗 物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迈入电子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传统教育更是如此。而肿瘤放射物理是肿瘤放射治疗的一重要分支,对于将来从事放射治疗的医学生们学好此门课程至关重要。教师们应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用于患者物理降温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70例发生高热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3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冷水蘸投毛巾进行物理降温,对两组患者的物理降温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1小时后、12小时后以及24小时后的体温分别为(38.6±0.8)℃、(37.4±0.6)℃和(36.8±0.3)℃,对照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1小时后、12小时后以及24小时后的体温分别为(38.9±1.1)℃、(38.6±0.9)℃和(37.9±0.8)℃,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对神经外科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能够起到更有效且更持续的降温效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体脑保护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输液软包装制作冰袋 物理降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开始在医学领域方面上采用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稳定前进。超声波这一技术也逐渐运用在医学的方面中,超声波有着独特的物理特性和传播性能,与常规的医学技术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医学领域方面上或许能够做出较为明显的贡献。本文章主要介绍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和物理特性,进一步去分析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方面上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超声波医学的发展。

  • 标签: 超声波 物理 医学应用 物理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物理治疗在军队基层卫生所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改进措施。方法:于某军区不对卫生所选取1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实施物理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39例患者中,治疗有效135例,有效率(97.12%)。

  • 标签: 物理治疗 军队 基层卫生所 问题 措施